文 章

203.肖敏——关于出版人才定制化培养模式的探索

作者:肖敏   2019年10月27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肖敏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专员

伴随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我国迈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坚守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上升到了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主题,开头8个字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16年,四川省委甘霖部长作出了“振兴四川出版”和“振兴实体书店”的重要指示,2017年,我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把“振兴四川出版”列为全省的发展战略。作为四川出版发行的主力军,新时代给新华文轩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两个“振兴”成为当代文轩人最为重要、也是最为艰巨的历史使命。要真正实现振兴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近年来,新华文轩在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出版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系统性的、持续性的培养活动,一方面持续引进、培养出版专业人才,如与著名高校合作,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加大引进高端人才;实施编辑导师制、首席编辑制,开展编校专业培训、编校大赛、新员工培训、文轩大讲堂等培训让编辑开阔眼界,启发思维,提升专业技能。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加大,对于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我们持续开展领导力、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等,旨在培养一支具有创造性思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队伍。

本文就“红帆行动—新华文轩出版社中干培养”项目作为案例,阐述出版人才定制化培养模式探索过程中的做法与思考。

“红帆行动”中干培养项目是针对出版社中层管理干部管理能力提升而量身定制的,新华文轩旗下九家出版社合计86名社班子成员、中层管理干部参与了该项目。项目历时3个多月,是新华文轩近年来历时最长、花费精力最多的人才培养项目之一,不仅提升了出版社中层管理团队关键能力,更聚焦出版社业务重点,助力出版社经营目标达成。与以往培养项目相比,它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不同之处:

1、聚焦战略,紧抓业务痛点,对症下药

为了紧扣出版业务痛点,项目开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访谈工作,了解各出版社的业务痛点,走访对象包括公司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社领导班子、参训的中层管理干部,调研内容大到出版社的战略规划、业务发展现状,细到参训人员态度、观念、实操、团队管理技能。在走访调研的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学员能力测评,提前摸清参训干部的能力现状与不足。根据测评结果制定出“六力”模型,即学习力、专业力、战斗力、创新力、协作力和整合力,这“六力”作为整个项目培训和提升的重点能力项。可以说,训前调研和测评为整个培养项目效果达成奠定了基础。

2、引进“行动学习”理念,实现学以致用

该项目最主要的一个设计理念是将业务与学习相结合,彻底解决大部分培训“学了就忘、学了不用、学了没用”的问题。即以战略目标为牵引,将实际业务项目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贯穿到学习中,以业务促学习、以学习促业务,最终实现“行动中学习”。行动学习说起来容易,但要真正实现却要花一番功夫。为了将战略目标真正落到学习中去,在培训开始之前,我们特别组织了由各社班子成员组成的“社长班”培训,社长班精准地梳理出战略目标,该战略目标作为“中干班”的行动学习课题。两个班的衔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从战略到执行、从空中到地面的顺利过渡,为接下来“中干班”的学习把好了大方向,为项目效果的呈现奠定了基础。

3、培训形式多样,深化学习效果

该培养项目一改以往培训形式单一的现状,一是利用多种培训教学方式,例如将知识宣讲、点拨引导、案例研讨、演练、沙盘模拟等学习方式充分结合;二是以实际业务项目带动持续学习,学员回到工作岗位实施业务项目的同时既是在实施学习项目,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三是线上线下互为补充,除了集中面授,还采取在线测试、在线直播分享、读书笔记等移动学习的方式深化学习效果,例如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熊猫哥哥”的直播分享,引来课堂内外上百人观看、点赞打赏,不仅将学习延伸到了课堂外也让整个培训项目赚足眼球、增强影响力。

总的来看,“红帆行动”培养项目首次尝试了定制化设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出了新的探索,摒弃了传统培训机械、单一的方式,改善了传统培训目标不清晰、内容单一、学员积极性不高、学了没用等问题,从战略重点和业务痛点出发,基于训前调研评估,就关键能力项重点提升,目标清晰,同时引进“行动学习”理念,糅合多种培训形式和手段,针对性地设计培训内容,将培训学习与项目实战相结合。从培训效果调研来看,参训的中层管理干部在知识储备、管理能力及业务实战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了提升,通过此次培训所实施的项目也得到了社内外好评。

近三年来,文轩出版一大批人才逐渐成长起来,既有少儿社社长常青这样的领军人才,也产生了天地社、少儿社等亿元编辑部的骨干人才等等。产生了一批优秀的编辑导师,在出版社内形成了良好的“传帮带”氛围,形成了从领军人才到骨干人才,再到专业人才的人才队伍,人才培养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目前看来我们针对出版人才展开的一系列培养计划,都还只是停留在“点”上面,还未形成较为系统的人才发展体系,人才队伍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未来还需要持续不断地摸索、研究、总结,探索出一套符合新华文轩自身发展需要和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新华文轩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支撑,把新华文轩建设成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出版传媒集团。


作者:肖敏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