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蔚莉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学前教育事业部主任
作为一名文字编辑,尤其是少儿图书编辑,我对原创绘本的出版也经历了从初识到熟知的过程。从一开始接触绘本就立即喜欢上了:精致的装帧、美好的画面、动人的故事,每一本优秀绘本都是一个吸引人去探索的迷人的世界。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说:“绘本实在是神奇的东西。从零岁到一百岁的人都能从中获得乐趣。”[1]我想这是因为每个人经历不同,读来都会有自己不一样的体悟。
作为一个16岁孩子的母亲,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到阅读,尤其是绘本阅读,对学前及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巨大的影响力。经常有朋友问我怎么让孩子爱上阅读,并让我推荐一些好书给他们的孩子。我总是会说,读绘本,越早开始越好。推荐的书单中也大多是优秀的绘本,因为“那些绘画精美且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图画书是非常有用的儿童教养工具”“图画书对儿童的读写启蒙和视觉素养提供了良机”“最重要的一点,图画书是儿童的一种经历和体验”。[2]
我所在的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拥有优秀的儿童文学作者资源和丰厚的少儿读物出版积淀。从上世纪末,我社的一些资深编辑就尝试做原创绘本,比如“幼儿相对关系概念故事”(共10册)“我真棒幼儿成长图画书”(共20册),都邀请了当时国内知名的文字作者和绘画作者进行创作,文字作者如周兢、祁智、汤素兰、王一梅、熊磊、殷敏、姚燕文等,绘画作者有朱成梁、王祖民、周翔、陈泽新、徐乐乐、朱丹丹、高晴、潘坚、李璋等,其中很多作者依然是目前国内原创绘本作者的中坚力量。由此可见我社原创绘本起点之高。近年来,我社持续推出“小树苗原创绘本”“阅读早开始绘本包”系列,因其优良品质得到广泛的认可。
在工作实践中,我致力于原创绘本“幼儿100心灵成长绘本”的策划与出版,把我们这个小小的平台作为一个原创绘本孵化器,一道沟通文字作者与绘画作者的桥梁。截止目前,我已经参与编辑出版了30余本原创绘本。其中,《我是老虎我怕谁》《春节习俗歌》《小熊贝贝爱冒险》《公主想要吃月亮》《小老鼠诺德和小青蛙艾佳木》《比加索喜欢画画》《母鸡咯咯哒》等输出版权至英国、美国等国家,让中国文化借助绘本这个载体更好地“走出去”。《我是老虎我怕谁》入选2016博洛尼亚国际儿童插画展、“原创图画书2016年度排行榜”、首届“中国原创绘本200”榜单。
在编辑原创绘本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感一位优秀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原创绘本编辑需要具有以下三大能力:精准的眼力、持久的耐力、扎实的功力。
一、精准的眼力——多阅读,多观赏
精准的眼力,首先离不开对大量的国内外优秀绘本的研读。研读故事:属于何种体裁,故事的结构怎样;研读绘画方式:用了什么画法及材质;研读表现技巧:文和图如何结合。
其次,离不开对绘本理论书的学习。绘本虽然出现的时间不长,仅有100多年的历史——正式出现的里程碑是1902年英国的《小兔子彼得》,但是致力于绘本研究的中外专家很多。跟随他们学习,可以迅速提高自己对绘本的理解和鉴赏力。
再次,需要经常观摩与绘本创作相关的展览,如博洛尼亚插画展等,提高自己对图画的鉴赏力。面对作家的原作,会有很强的震撼。“画面用细节的描绘和特别的设计告诉读者事情的发展变化,并传达着一种无法言说的美感。”“一个人想象的、回忆的和亲眼所见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而绘本就是把儿童想象的事物,令人惊喜地呈现在视觉世界中。”
最后,还需要了解作者和读者。
了解作者——与文字作者和绘画作者多沟通交流,了解每位作者的特点和创作风格,这样才能寻找到合适的故事,并为其匹配合适画风的绘画作者。
对于成熟期绘画作者,要给予充分的信任,让其放手创作,或许会有意外的惊喜。比如《我是老虎我怕谁》就是作者王祖民老师短期内自编自绘的佳作。该书入选“原创图画书2016年度排行榜”,当时评委给出的评价是“契合了儿童心理,语言简洁,保留了国画独特风格,让读者能够回味国粹精华”。虽然王老师创作时间短,看似不费气力,其后是他几十年来从事儿童绘画创作和童书编辑工作的深厚积淀。他清晰地了解绘本的特点、儿童的心理,又明了用什么样适当的绘画方式去展现这个故事。
对于年轻绘画作者,要注意发掘与培养,让他们从一些杂志小栏目着手,练习表达技巧,提高画面表现力。
绘本的主要读者是儿童。编辑要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了解儿童的认知特点,了解每个年龄段儿童词汇量、阅读偏好等,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具有儿童观,理解、尊重儿童。比如儿童会认为万物有灵,他们认为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都是有意识、有生命的。绘本中那些会说话的动物、草木、日月星辰、生活中的物品,甚至幻想出来的怪兽、精灵,儿童都会与之对话。“绘本故事的主角往往是孩子喜爱的动物、公主和王子、巫师等形象,与孩子实际的生活有距离,能让孩子充分地驰骋想象。”
二、持久的耐力——心中时刻装着绘本
什么是好的原创绘本?编辑自己对此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不一定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不一定要有教育意义,只要是儿童喜欢的、有趣的、好玩的故事,画面是美好的、有创意的都是好的绘本。游戏对儿童成长意义重大,优秀的绘本给他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游戏世界,让他们在其间尽情遨游、探索。
编辑心中要随时装着绘本,心中有框架,按内容有自然、生命、亲情、友谊、认识自我、情感等,按类型有童话、神话、科普、民俗、现实题材等,随时发掘好的故事,将其纳入到框架中。
在实践中会发现,相对于绘画来说,好的“文”少,也即好的创意少。“故事是图画书的灵魂”。最佳的是自编自绘,但这样的作品可遇而不可求。编辑要鼓励绘画作者构思故事,并帮助其完善故事结构。
编辑不能闭门造车,要经常和作者聊天,看似随意、天马行空,却能激发作者的灵感。
有一次,我到我的绘画作者武老师和张老师伉俪家去。张老师喜欢养植物,请我到阳台上欣赏她养的花花草草。但是有些植物她不认识,我就用手机上识别花草的APP扫了告诉她那些植物的名字、特性。最后她指着一根藤蔓植物给我看,我看那叶子很像豆科的,一扫,居然是“豇豆”!张老师乐得拍腿大笑:“活了一辈子,居然不认识豇豆!”我觉得这个故事很有趣,当即就跟他们俩说值得画成一个绘本,是个科普绘本,孩子们在读绘本的时候可以认识好多种植物,还能了解一些植物的特性,最关键的是这个故事特别有趣!目前绘本《青青一根藤》正在创作中。
绘本创作是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编辑要给作者充足的创作时间,期间不断沟通交流,了解创作进度,沟通难点,对草图、画稿等提出改进意见。从约稿到付印,这样的沟通随时进行,才能尽量减少遗憾,从而将相对完美的绘本呈现给读者。
三、扎实的能力——编辑,撰写导读,做宣传活动,一样不能少
绘本责任编辑,“负责协调作者和美术编辑共同设计图画书的样式、内容和结构”。其实在一本绘本诞生的过程中,责任编辑所做的远不止于此。
“无论是故事,还是意义,要把它压缩到一个非常短小的格式里(通常是32页)是很难的,同时保持它的优雅就更难了。”[3]
在绘本呈现的形态上要多花心思,多花气力。在每一个对开页上,文图如何摆放?用什么字体?用什么开本、纸张?有没有特殊的印制工艺?既要充分地展现文图的特点,又要满足读者阅读的需求。
除了约稿、编辑文稿,一位称职的责任编辑在绘本诞生之后,还需要把这个新生儿细心呵护,为它撰写导读,做宣传活动,让它的生命周期尽可能拉长。
在推广形式上,除了携书参加相关的图书展会,还可以为它在微信、微博平台上宣传,组织互动活动,广而告之。
此外,与读者面对面直接交流的活动也必不可少。
可以创造机会让作者和读者面对面沟通,如新书签售、儿童绘画讲座等。
绘本面对的读者主要是儿童,要为儿童及其家长、教师提供多种形式的立体服务。
如今年轻一代家长已经对绘本有了认识,也了解早期阅读的好处,但是在选择好的绘本上还是比较盲目的。编辑要指导家长如何选择好的童书,如何进行有效的亲子共读。
编辑还可以进入幼儿园,引导幼儿园教师科学地使用好绘本,如通过绘本授课活动、绘本戏剧、绘本游戏等。
让绘本进入社区,借助社区力量,给孩子播下“爱阅读”这颗小小的种子,让年轻的父母甚至祖辈了解早期亲子阅读的重要性。
“我们也许不缺少好故事,不缺少好作家,不缺少好画家,但我们缺少能文善图的作者,缺少具有专业眼光的图画书编辑,缺少具有世界眼光的图画书设计师。我国的原创图画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优秀的原创绘本编辑需要和创作者、阅读推广机构合力,把插画家、设计师、图书馆员、评论家、学者、教师、家长等各方力量凝聚起来,更需要锻炼修炼自己的能力,专注、持续地推进优秀原创图画书的出版。当然,原创绘本编辑的这些经验同样适用于其他图书门类。
参考文献:
[1][日]河合隼雄、[日]松居直、[日]柳田邦男 著,朱自强 译.绘本之力.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9.
[2][美]丹尼丝•I.马图卡 著,王志庚 译.图画书宝典.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3][英]马丁•索尔兹伯里、[英]莫拉格•斯泰尔斯 著,李文娟 译.儿童绘本创作指南:讲故事的视觉艺术.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公司,2018.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