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道辉 黄山书社编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出版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安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编辑人员承担着在整个出版工作中处于中心环节的编辑工作,因此,编辑人员是出版工作的骨干力量,经常被称赞为“优秀作品的助产士”“为人做嫁衣的无名英雄”。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作为“培根铸魂”工作者,新时代的图书编辑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将个人职业理想和崇高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联系在一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自己的岗位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矢志于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用优秀的出版物去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
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做一名真正合格、称职的图书编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出版家邹韬奋说:“无论何种事业,能干的还要愿干,否则难有责任心;愿干的还要能干,否则难有效率。”本人结合自己从事的图书编辑工作,并在参考相关专家的研究和论述基础之上,简要谈谈新时代图书编辑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即工匠精神和创新思维,限于水平和见识,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工厂车间,就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图书是编辑的产品,我们要坚持质量第一,树立精品意识,在具体工作中更要践行“工匠精神”,对书中的每一个“零部件”都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个人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躬身力行。
1.明大德、立大德。图书编辑要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政治信仰、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成为让党放心的科学理论的传道者、意识形态安全的守护者、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先进文化的引领者。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把个人的职业追求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紧紧结合在一起。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2.树立精品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这也为图书出版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图书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对质量的要求比一般商品更高,因为图书能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表现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各个方面,而且这种影响相当广泛和深远。图示编辑要树立精品意识,把提高质量作为图书的生命线,在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基础之上,还要尽可能多找出版业务精、综合能力强的编辑多次交叉审阅,反复打磨,进而不断提高图书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多出版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图书,多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发力,用心用情用功在图书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3.矢志于勤业精业。“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图书编辑在平时工作中要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做到勤业精业。对自己的工作要有高度认同感、荣誉感、敬畏感和使命感,能够与出版社同呼吸、共命运,打心底热爱自己的工作,能始终投入满腔的热忱和激情,并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长年累月的坚守和付出,对待责编的每一本书都要精心呵护、精编细校。要把手中的稿件当成工艺品一样精雕细刻、反复打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并享受稿件在自己手中得以升华的乐趣和幸福。看稿件的时候要静得下心、不浮躁,更要严谨、细心,有耐心,肯花时间去钻研、推敲。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工作中还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坚守下来。
4.善于学习和积累。“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好学才能上进。图书编辑是个“杂家”,既要立志成为某个学科专家,也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因此,要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一种责任,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和国家的重大方政、政策和有关出版工作的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出版业务知识,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等等。向书本学、向出版前辈学、向同事学、向实践学。同时要注重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注重积累、思考、领悟和运用,力求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学习切忌一知半解、囫囵吞枣、浅尝辄止,要静下心来如饥似渴学习,贵在持之以恒,要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知识,充分利用工作之余和碎片化时间去充电、钻研,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个人的学识和涵养,争做学习型编辑、研究型编辑。图书编辑要做有心人,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多积尺寸之功,养成记工作笔记的习惯和自觉,把平时工作中遇到的疑难点、易错点、知识盲点等内容,尤其是自己或同事责编的图书被抽到质检后,质检专家发现的问题,都要进行仔细整理归纳,记录在笔记本上,便于今后查找和温故。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日积月累,效果就出来了,领悟也会越来越深。
5.坚守创新理念。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这一重要论述就是要求我们要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就是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张芬之在《编辑的“五个必须”》一文中指出:“图书编辑缺失了创新的心胸、眼光,没有一以贯之、刻意求新的精品意识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勇气和志气,那就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别人后面炒剩饭,进行低层次的重复出版,这样编出来的图书何来‘双效益’?”要想出好书,图书编辑必须要有创新思维,用工作思路的转变打开工作局面的新境界,比如在选题策划、选材立意、语言文字、思想内容、理论观点、装帧设计、确定书名、融合出版、宣传营销等方面穷尽智慧、开拓创新,既可以奇思妙想、“无中生有”,努力追求原始创新,也可以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在学习借鉴吸收消化基础之上进行再创新。图书市场是内容为王、质量至上、创新永无止境的竞技场,这种激烈的竞争态势也能激发图书编辑去锐意创新、别出心裁,立志告别平庸,出好书出精品。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出版业也走进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图书编辑要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守出版初心,担负时代责任,抓住发展机遇、努力拼搏奋进,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在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增强创新思维,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出版产品和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