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168.孟凡萱——新中国出版人

作者:孟凡萱   2019年10月26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新时代,新气象,新发展。中国出版不能停留在编辑、复制再向公众发行的简单活动。立树育人,出版发展离不开出版人才。符合新时代的出版人才早已不应只学习知识再去实践探索,才能逐步熟练掌握出版技能的。作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直接承担着出版单位的主要生产任务,为了保证这些任务的完成,保证出版物的质量,每个出版人必须熟知并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能。

首先要了解的就是,构成出版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编辑、复制和发行。这意味着不仅仅是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编辑活动就可以代表整个出版。以偏概全是不可取的,但也需要承认编辑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作为出版物复制和发行的前提,从编辑开始,就要开始事无巨细。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制成一份或多分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复本是复制工作的过程。作品的复制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进行都是为了使已经编辑加工好的作品形成若干复本,并具有能供消费者使用的某种物质载体形式。复制是为了便于内容的广泛传播,形式多样、复杂,也需要兢兢业业、聚精会神。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发行工作,是出版活动的内在动机与目的。由此可见,将出版物公之于众,三者缺一不可。

三方面的协调发展还要配合出版活动的开展条件——精神文化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流通传播资源和市场资源。这四个条件分别为出版提供了“已有作品”、精神和物质产品基础、流通渠道的良性循环和生产发展的动力。在出版活动过程中精神产品生产、物质产品生产和产品流通三个基本阶段都离不开三要素和四条件。出版物包括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在内的五类,其特点也是不尽相同,需将这五类出版物在载体内容、表现形式、生产方式等方面的特征牢记于心。

步入新时代,除了基础知识和技术的掌握,现代技术广泛应用出版领域,对编辑素质不断提出新要求,出版单位谋求发展压力巨大的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和争做新时代优秀编辑,反映了广大编辑出版工作者的迫切需要。将面对技术等带来的各项挑战,出版人才如何更好地发挥职责,传承使命,成为当下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可以说培养优秀编辑,必然是当下行业所需,是贯彻党的十九大“实施人才兴国战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关于“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

要当好“传承者”,提升综合素养必不可少。人才的成长,有其内在的规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出版社必须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如通过建立高效有用的培训机制、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大胆使用年轻编辑、在实践中发现人才等,培养造就出一批高素质的编辑人才队伍。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原总编辑吴培华看来,一个优秀编辑的思想境界,就是要具备出版理想,那就是要把出版作为自己的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追求。“当你有了终身追求的理想后,你就会热爱你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只有你热爱上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你就会尽心尽力、想方设法去做好你的工作,出版人尤其如此。一个不爱书的编辑,一个对编辑工作没有激情的出版人,是无法打造出精品力作的。”

我新闻出版学院执行院长陈丹也以教学实践为例,提到“在新时代,新技术、新需求、新岗位、新产品、新服务在出版业不断涌现,面对新的变化,高校如何开阔思路,创新性地培养新的编辑出版人才,是我们新闻出版类高校必须思考的问题。”讲述了如何使编辑出版人才更好地为新出版赋能,如何在国际合作、高校互动、校企联合、学会活动、专业融合中实现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创新。

出版人要为出版社也就是企业承担经济责任,同时也要为出版社的盈亏负责;另一方面,他要为这些书的政治责任、道德责任、思想责任和法律责任负责。出版物有商品属性,但是又不仅仅只有商品属性。保障出版质量的前提下,将出版物的文学价值变成商业价值,有时甚至也会出版一些急功近利的东西,来弥补严肃文学所带来的销售损失。做一个合格的出版人既需要一定的文学素养,又需要精明的商业头脑。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出版人,那就放弃写作。”这是有“法国文学的同义词”之称的著名出版人加斯东•伽利玛,集自己一生的出版经验所总结出的一句话。这句话被当作一句出版人的箴言,写在法国传记作家皮埃尔•阿苏里为加斯东•伽利玛所作的个人传记中。与那些被推向前台供人顶礼膜拜的大名鼎鼎的作家们相比,出版人一般都生活得很“后面”,而出版人这个职业的最大特征,即是为那些著名作家们做幕后推手——虽然在已经出版的文学作品版权页上同样会印着出版人的名字,出版人获得的个人荣光,却无法与他们付出的智慧与劳动形成正比。但是,毋庸置疑,任何一部流传后世的杰出作品都是作家和出版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没有前者的原创,一部好的作品就无从谈起;没有后者的催生,更多好的作品都会胎死腹中。

作为好的出版人有一种嗅觉,能正确地判断作品的质量,直奔最好的东西。出版,首先是一种商务,作为一位出版人,急切的任务显然不是写作,而是去寻找好的作者。出版社的职责,是创造和积累高质量的文学作品,而不是靠没有前途的商业成功来获取短期的利益。

对于出版人而言,出版物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从审稿、成书到书的外观,包括封面、字体和介绍文案,“它必须让作家欢喜,也要能通过市场的考验”;“一家出版社的面包取决于书的内容,也取决于书的外观。”出色的编辑不仅在自身领域和学科内是专家,因此能给作者提供建议,能保证翻译作品的质量;优秀的生产商,也就是负责把手稿变成书籍这个环节的工作人员;优秀的广告和营销人员,能够把作者介绍给大众,能够把书卖好;以及专业的版权人士,能够为作者和出版社利用好周边权利,比如再版权、翻译权、改编权等。而一个出色的出版人将编辑、生产商、广告营销和版权人士的特质汇聚一身,浑然天成。

著名作家黑塞写给温塞德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来说明出版人的工作。他对温塞德说:“人们说,出版人必须跟着潮流走,但他不能只是简单地接受潮流,当它有失体面时,要能对其进行反抗。一位优秀的出版人的职能,或者说他职业上的一呼一吸在于:适应潮流,批判潮流。”

新时代的出版人才,先出版后人才。

(本文作者:孟凡萱 北京印刷学院)

作者:孟凡萱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