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162.裴萌琪 —— 新中国出版人的“花路”之旅

作者:裴萌琪   2019年10月26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前言:2018年,新闻出版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新闻出版改革发展要求,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围绕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挺拔主业、优化结构,着力融合创新、提质增效,实现了稳步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出版人,我们要随着出版业的变革而改进自身,传承老出版人的精神,培养新出版人的魄力。

新时代文化产业复苏使得出版业迎来了新的春天,从《2018年新闻出版产业报告》中的各项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新中国出版产业的稳步发展。主题出版、主流报刊的传播力度明显上升,影响力逐渐加大;图书出版结构不断优化;原创图书出版进一步升温;报刊出版降幅普遍收窄;新时代的出版集团也向着更加优质的方向发展。出版传媒集团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百亿”阵营有所增加,利润总额继续增长,行业占比继续提高。新时代出版业的优质化发展也促使着新时代的出版人改进自己,为出版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先做主题出版人,再做主题出版。

主题出版作为近年来出版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内容优质、受众广泛、影响力广泛。主题出版作为新中国70年来的精神支柱之一,有着强大的民族文化和团结精神,在西方思想逐渐渗透的互联网时代,要发展好主题出版,使得主题出版的精神深入人心首先需要主题出版的从业者是一个真正了解主题出版精神的人。

中国主题出版工程必须要持续推进,其发展面临的障碍主要有:党的要求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需求需要激发、需要关注、需要满足,出版环境和传媒生态日益复杂,信息噪音和信息污染愈发严重,IT业大举进军内容产业,各类互联网平台发挥着越来越核心的作用,全球化也对主流出版“走出去”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在这样复杂的大形势下,主题出版工作必须持续发力,突出重围,发出洪亮声音,因此首先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理念,不唯上,不唯利,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其次必须改变由上而下的运作方式,必须回答百姓关切,必须适应时代要求,用互联网思维改造现有出版模式,重塑出版产业链,借助新媒体的力量,顺应全球化的步伐,深耕主题出版内容,做大主题出版规模,多生产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精品,多提供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服务,重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出版史中的辉煌表现,提升自身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引领地位和引导力量;再次,必须完成三大转型,即发展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精准型、高效型,产品结构由平庸散乱状态向精品体系调整,发展动力由出版社被动应对型向主动作为型转换。最后,还要维护和拓展四大市场空间,即党员干部群体、普罗大众群体、少年儿童群体、海外阅读者(汉文化爱好者)群体。每一种市场空间都应该有不同的维护与拓展手段,每一种市场空间都有一个抢夺话语权和抢占思想文化高地的任务,落实起来需要区别对待。

(二)媒介在融合化,我们在专业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媒体融合已成为我国政、产、学、研等领域备受关注的重大问题。具体而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早在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年1月25日,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是全行业所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在出版传媒行业,媒体融合是各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努力探索并实践推进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术研究领域,近十年来对“媒体融合”的研究呈逐渐递增趋势。随着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传统出版单位以音视频为着力点,深耕自身优势内容资源,开展知识服务布局,涌现出多个知识服务品牌,形成了自身的优势特色,并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新兴媒体以年轻化、高科技为优势,吸引着大量的用户,二者正在从过去的产品融合、渠道融合,逐渐演变为平台融合、生态融合,迈向合二为一的发展新阶段。

2018年,出版单位在内容、产品、品牌、模式等方面持续探索,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其中,部分出版单位已初步形成了全媒体融合产品矩阵,实现了内容多元开发和版权的多维增值。此外,出版单位服务能力也进一步提升,已能够顺应全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满足用户多元化、多层次、细分化、多场景化的内容获取需求。媒介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出版业的一个基本配置,专业的内容和新兴的技术相结合,将出版内容传播给大众并受到广泛好评是新时代出版业所追求的目标,而作为新时代的出版人我们不仅要了解新时代的新技术,更重要的是有坚实的出版基础,有专业人士该有的基本素养,传承老出版人的精神才能不断创新,使得新时代出版业朝着更加稳定的方向发展。

(三)付费的不是时代,而是内容。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高速发展,消费升级不断催生新需求,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壁垒逐渐被打破,带来的不仅仅是产业链条的重塑,也为数字内容产业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业态复合化趋势逐渐明显。互联网内容企业将把线下运营放在与线上运营同等重要的位置。一个突出现象是,知识付费和在线教育等领域,都呈现从线上拓展至线下的趋势。未来在5G环境下,挖掘新的需求点,开拓新的消费场景,探索新的内容呈现方式和变现方式,将成为数字内容创业者的发展重点。强大的时代背景为大众化内容付费提供了条件,但归根结底让用户付费的还是内容,内容是新闻出版行业最为重视的部分,内容的权威性、公信力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各大媒体及出版商都非常重视内容制作,并将精良的内容作为产品质量的保障。传统出版业在制作内容上更加注意文字内容和排版方式,因此,制作时间周期较长,为保证准确性往往忽视了出版行业必要的创新型,而数字出版行业的创新型往往比传统出版业更具有创新型,但专业度往往不够。了解传统出版业和数字出版业的弊端和优势,取长补短,才是新时代出版人的必修课。

70年新中国的变化,70年出版业的变化都让世界为之震惊。新中国从70年前的落后挨打到如今重新站立在世界舞台的中央,新中国出版业从70年前的“供不应求”到现在的“供大于求”,在经历了“盗版横行”的年代之后,我们更加清楚版权对于文化的重要性,付费时代正在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文化产业也在付费时代的推动下慢慢崛起。时代在重塑着出版业,出版业在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付费一直都在,我们要弄清楚的是受众要付费的内容到底值不值得,消费者的需不需要为这些内容付费。如何把握这些需求,将是知识付费未来发展的决胜关键,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将面临新的变化。比如,情感鸡汤类内容的热度将逐渐削弱,专业化、实用性强的内容将成为市场主流。从市场来看,目前知识付费的用户群体高度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市场尚有较大开发空间,有望成为内容生态者和知识付费平台的下一个机遇。作为新时代的出版人,观察市场方向、挖掘文化价值、做好出版内容才是新时代出版人必备的基本功,才是保证出版业稳步发展的法宝,才是新中国出版业站上世界舞台的坚固力量。

一排排逐渐上升的数据、一个个慢慢优化的百分比、一张张精简优质的经验报告都是新中国出版业70年来不断努力的结果,以繁荣昌盛的社会为时代背景、以不断优化的科技力量为技术支撑、以越来越庞大的人才队伍为基本动力,铸就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出版时代,从原来的图书出版、音像出版,到现在的数字出版、付费时代,从最黑暗的盗版时代摸索出来,从最艰苦的革命时代坚持下来,从最繁华的时代沉淀下来,作为未来出版业的一份子,我们想对新中国出版业说,我们从未放弃!无论是纸质时代还是电子时代,出版都是对知识的尊重,对文化的尊重,对民族的尊重!

(本文作者:裴萌琪 北京印刷学院学生)

作者:裴萌琪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