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159.廖玥——中国古籍出版奠基人——姜小青

作者:廖玥   2019年10月26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判断。“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出版业的主要矛盾也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与出版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出版业有了重大的变化,书香中国顺利推进,全民阅读风尚深入人心,中国出版了许多经典又畅销的图书,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的出版人才,我国出版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古籍出版方面,也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才,其中成立30多年的凤凰出版社,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作为中国古籍出版的奠基人——姜小青,带领凤凰出版社的古籍出版事业从"人才荒"到形成行业的“标杆”,一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江苏文化大省、强省重大部署,作出了突出贡献。姜小青靠着对古籍事业的一腔热爱,在新中国扎根出版行业,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先后主持出版了一系列优秀的图书。他从事古籍出版近20多年,推动了中国古籍出版的飞跃,是改革开放以来优秀出版人的先驱,姜小青不畏艰辛、开拓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和反复学习。

古籍最早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简册”、“卷轴”、“册页”、“线装书”等不同的装帧样式。而现在被用来泛指古代文献资料,是一种图书类别,形式上有了很多变化。一般由编辑将记事类文件加以编排,对语言进行一定加工,使知识和经验更易于传播,便形成了一部图书,内容日益增多,载体趋向多元,制作技术不断改进,为了方便阅读,甚至还产生了电子版。虽然现在古籍出版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在以前,古籍出版是非常冷门的,技术也是非常落后的。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古籍整理图书近3.6万种,近90%的古籍图书都是改革开放40年来出版的。可以说是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古籍出版的发展与繁荣。

1984年,当时的凤凰出版社还叫江苏古籍出版社,仅有员工不到八人,业务凋零,经费紧张,书籍滞销,甚至一度无力为继。1991年,姜小青从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学习的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从大学刚毕业就被分到了江苏古籍出版社,他自己也不曾料想这一干就是一辈子。姜小青进入出版社以来一直从事古籍图书出版工作,历任编辑、编辑室副主任、总编辑助理、副总编辑,现任凤凰出版社总编辑、社长,还曾被选入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然而对于这些响亮“名头”,姜小青并不在意,他热爱的始终只有古籍出版事业。

默默无闻地在效益不怎么样的出版社干了近十年,姜小青踏实的工作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夯实了专业的古籍知识,也对出版行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成为他以后正确决策科学性的一部分来源。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要反作用于实践。面对低迷的古籍市场,姜小青一直在思考古籍出版的前途和未来在哪,可是他找不到答案。在毫无生气的体制的压抑下,他被束缚住了手脚,满腔的热忱,却没有落点。

2002年10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江苏古籍出版社更名为凤凰出版社。紧接着2006年转企改制大浪潮席卷全国,传统出版社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为了活下去,许多中小型出版社开始探索变革之路。嗅觉敏感的姜小青敏锐地感觉到了这种不同寻常,他意识到他需要的机会终于来了,而此时,他已经时任总编辑。姜小青率先感知到了时代对出版的新要求,意识到出版观念和经营理念必须要转变。而改革开放给了姜小青从市场上吸收人才的可能,因此他率先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先进出版意识的古籍人才。以人才来带动出版行业的更新换代,在现在看来仍旧是当时做的最正确之举。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宋史专业的硕士汪允普投来的简历引起了姜小青的关注。经过详细面谈后,姜小青感觉到了这位北方的年轻人对古籍事业的热爱,而这正是姜小青在寻找的古籍出版人最珍贵的品质,于是当即邀请这位年轻人加入。而后,又陆续招募了近30位对古籍出版有着自己独特想法的年轻人走进凤凰出版社。许多年过去,这批年轻人已经成长成为凤凰社古籍出版事业的骨干,大多数都主持着一项或多项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的编辑出版。凤凰出版社在优秀出版人才加入之后,出版的宋代“四大书”之首的《册府元龟》(校订本)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出版的《台湾简史》入选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凤凰出版社早已扭转了当初窘迫的经营状况,迅速打开了市场,实现了自己经济效益的增长。不仅在在古籍界出版了大批有特色、有海内外影响的书籍,取得了一系列出版殊荣,还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姜小青选拔古籍出版人才的眼光,和自身对古籍出版理念的探索和发展无疑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2008年9月,凤凰出版社转制为江苏凤凰出版社有限公司。转企改制后,经济效益成为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考核指标,但如果只追求经济效益则无异于“自掘坟墓”。书籍出版最终还是质量的竞争,对于古籍出版行业亦是,出版的内容必须要有不可替代性,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在社会主义社会,出版还要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是我国出版行业的特色。姜小青有清醒的政治头脑、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他认为出书的合格标准第一条是政治合格,政治上没把握的书坚决不出。姜小青经常说,什么书能出,什么书不能出,必须头脑清楚,不能有任何含糊。姜小青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出版方针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姜小青深知社会效益的重要性,在凤凰出版社,无论是考核还是激励机制,不仅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要有机结合,有时候社会效益还会更优于经济效益,这是姜小青定下来的“铁的”经营理念。

姜小青鼓励学习,为出版社编辑提供一切可能的学习机会,他要求编辑必须紧跟国内的学术团体,了解学术动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姜小青对图书编辑和出版工作流程进行落实,转变长期以来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氛围下,编辑人才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对出版社的自我认同感得到了大幅提高。在姜小青的带领下,凤凰出版社真正做到了培养人才与留住人才的“双赢”。人才队伍的稳定,让凤凰出版社多年经营亏损的状况得以彻底改变,从此走上了行业精英化的出版道路。

2005年,姜小青主持了汇集有元一代汉文文章的大型断代文章总集《全元文》(全61册)全部出版,这部3000万字的国家“十五”重点规划项目,倾注了姜小青大量心血,他终审了全部书稿,并该项目出版的开始到结束一直担任具体负责与主持人,填补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空白。姜小青工作态度认真,学术作风严谨,即使面对这么庞杂的内容,这么繁重的工作量,也始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敬业程度令人由衷感佩。2006年初具体组织实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召开了《全元文》出版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邬书林、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志军专程到会,对《全元文》给予高度评价。

姜小青作风民主,注意团结班子成员,他进行制度建设,完善和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还改革考核方法,推出了符合出版社实际的各部门考核办法。在古籍出版的印制环节,关注成本核算、印刷周期、书刊质量等硬性指标。在图书的发行环节,通过例会制度,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守旧”不代表不创新,传统文化永远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伟大精神财富,我们在注意摒弃糟粕的同时,一定要坚定不移的发扬,这是我们民族自信心深层次的植根土壤,强健了我们华夏民族文化之根基。凤凰出版社成立以来,始终紧紧围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彰显传承文明、传播文化、服务大众、贡献学术的出版理念,始终坚持专业化的出版方向,在社长姜小青的带领下由小做大,由弱做强。现在,凤凰出版社由古籍出版延伸到其他的出版领域,还打造自身的文化品牌,经济效益年年攀升。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凤凰出版社还推出了“凤凰主题出版精品图书——献礼新中国70年华诞”专题系列图书,涵盖了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编,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探路者的足迹》,以及《中国赋》、《绿水青山的国家战略、生态技术及经济学》、《中国与联合国》等优秀图书,令世界瞩目。

党的十九大对文化建设在认识上有很大的突破,文化的兴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对文化建设的任务部署得非常具体,对于出版业来说,有17项工作都涉及了。下一阶段,党的理论、政策、方针的宣传,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开发利用,都是出版业重要的方向,中央已经部署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还有理想信念、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民族观等教育工作,也离不开出版业的强力支持。而古籍出版是“存亡继绝”的工作,它不仅向人们展示历史、更重要的是要保留历史,让人们铭记民族发展的脉络,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参与世界文化交流。而把优秀古籍呈献给人民的辛勤的编辑们,他们对于出版行业来说,就是最核心的出版人才,他们是民族的正气,是民族的脊梁,他们关系到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与否。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通过姜小青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我们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受到崇高精神的洗礼,而新中国的出版事业正是由一个个这样的“姜小青”的努力下变成了今天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他们是先进的典型,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鲜活的价值观。我们要学习他们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在追求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贡献,绽放人生的光彩。

(本文作者:廖玥 北京印刷学院18级新闻与传播专硕)

作者:廖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