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7日,邱勇(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作了题为“用文化和教育的力量塑造未来”的演讲,其中便提到了人才培养的热点话题: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要注重人的全面成长,给予学生更多的成长空间;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要努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要努力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决定着大学的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振奋人心的演讲中便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部分成就和经验。同时也说明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科技和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出版行业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对出版行业人才的要求也日益增高,现今社会不仅仅需要了解出版行业的人才,更需要的是能在媒介融合时代下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才,面对传统出版与互联网、数字化的不断接轨,跟随新时代的脚步培养出新时代创新出版人才就成为我国传媒出版人首要问题。那么为了培养出新时代的出版人,加快实现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的转变,我国各高校就要人才培养方面多下功夫,应随着新时代的脚步随着行业的不断变化发展来探索出新的路径,为我国未来的出版行业培养出更多有智慧、有能力、敢创新的复合型出版人才。
北京印刷学院作为我国传媒类高校,一直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作为北京印刷学院的一名学子,我认为我校在培养出版人才方面的各项举措十分奏效。北京印刷学院是由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国家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单位和秘书处挂靠单位。
一、学生层面
我校自学生入校以来便会开始培养学生们对于出版行业的兴趣,从大一到大四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侧重,大一入学时有许多学生还对出版传媒行业不甚了解,因此在此时培养兴趣才是培养人才的第一步,首先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出版,出版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紧密的联系,出版行业对于我国实现中国梦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成功的出版界精英是什么样子的等等一系列问题,是我校在学生们刚刚入学时着重解决的,因此在此期间学校请来了多位优秀校友、出版精英、知名教师为学生们树立榜样,打开出版世界的大门,满足学生对出版行业的好奇。
在大一下学期到大二这一段时间,渐渐地增加了专业课的讲授,让学生们进一步学习行业内部应当掌握的技能,在此期间也会有多名参加国家科研项目组的老师们向同学们抛出机会,让同学们体验科研精神、深入了解行业内部流程,在自己得到锻炼的同时为我国的出版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同时学校也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活动、竞赛,充分发挥学生们各自优势。同样的在这一阶段,名师演讲和党课团课等提高学生们行业素养和思想觉悟的活动仍然不会少,在此我将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的两个演讲作为心得分享。
我曾十分荣幸的在十九大期间聆听了多位老师领导的讲座,宁阳老师的“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北印学子的文化使命与担当”主题讲座,让我认识到深刻把握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老师说道“我从来不觉得向别人介绍我是印刷学院的老师有什么难为情的,相反的我还要骄傲的主动地把我是北京印刷学院的老师这一事实说出去让大家知道”,身为北印学子的我也感受到了北印的魅力,提高了文化自信,同时让我想到了十九大报告中习主席所说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我认为,十九大报告特别对青年一代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的使命担当提出了新的要求,使我们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学生党员我们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跟党走。身为北印学子,身为传媒学子,我们应当保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去深入分析当前国情和世界形势,关注社会热点,重视意识形态,这样才能引领正确方向,做党和人民放心的新时代中国出版传媒人。
还有一次是我们进行了主题为“共青团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第二次团校培训。主讲老师是来自共青团中央学校部的副部长李骥老师,李骥老师给这次的讲座的主题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行——坚持党的领导的若干观察和理由”。最后的提问交流环节让我记忆深刻,老师说要坚持读书的好习惯,为了不强化自己固有的想法和做法,我们应当提倡不和志同道合的人交流,这样才能打开眼界,接触到更丰富的世界;文科理科并没有我们印象当中那么深的界限,不要给自己下只能文或者只能理的定义,要多尝试;理想的定义是经过努力有可能实现的目标叫理想,因此理想不是空想,而信念则是坚持理想并获得成功,在大学时期我们应当确立理想和基本目标,确立信仰,信仰作为一种内在需要其实无处不在,要给自己的未来大致的发展方向做好规划;坚持是一种美德,再简单的事情只要坚持做都能收获质的改变;人生是一条单向不可逆的路途,要多多阅读,珍惜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分阶段的实现人生理想,顺其自然,确立自己想法,做自己愿意做和想要做的事情,发挥自己的长处,抓住机遇,要有社会责任,不仅要利已更要利他,社会的分工促进社会进步使社会有序,现在的社会人和人越来越离不开,因此不能只考虑自己,更要为他人和社会着想,人生的时代坐标决定了你的社会历史使命,我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历史使命就是实现中国梦,不可选择,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以实现中国梦作为我们的理想。这次团课让我在认识上和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弥补了自我思想上的缺陷。这让我更充分理解团员的时代职责,在往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用团的这种先进思想去要求自我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同时用自我的行动去影响他人,和身边的青年一齐进步,一齐为成为振兴中华的生力军而奋斗不息。
大三到大四这一阶段,则会将重点放在实践上,三年来对于选题、营销、排版、打印、出版、发行等出版全流程的学习在这个时候就有了阶段性的成果——模拟书,这是每一个北京印刷学院编辑出版专业学子的毕竟之路,这本模拟书将三年来的学习实体化,俗话说的好“下河才知水深浅”,仅仅理论的学习是不够的,而真正走入社会,要独立完成一本书从选题策划到出版物营销的开发、出版物的创新开发仅仅靠学习过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这次模拟书的制作是十分有意义的,能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获得许多新的感悟。在次期间,学校也会发布大量实习相关资讯,为学生们踏入社会奠定基础。
二、学校层面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在这样媒介融合的时代下实际是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便利,针对这一媒介融合性极强的时代我校以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的人才”“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形成人才培养体系,引领人才培养发展”为根本要求,贯彻中共中央、新闻出版总署等有关各方对人才培养的政策精神;以师资队伍能力为保证,高校师资的水平将会与学生接触到的社会资源仅仅相连,正如上文提到的实习机会、科研项目等,都与师资力量有很大的关系;以科学研究水平为支撑,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新闻出版科技创新体系”,各个学院专注于绿色印刷与数字出版领域的研究并获得了业内的认可。同时也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首先制度创新是指“双证制度”,鼓励本科生在校读书期间要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其次理论创新是指学校在对学生的派样过程中转变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并在时间中给予检验;最后是模式创新,我校采取“三加一教学模式”,是指学生本科阶段前三年在学校完成全部的课程学习,修完规定的学分,最后一年进入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还应继续聚力探寻新时代人才创新培养,为加快实现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转变贡献力量!
(本文作者:樊珂 北京印刷学院本科在读)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