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143.陈逸轩——浅谈数字融合时代出版人才教育

作者:陈逸轩   2019年10月26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这个时代或许只有两种气味:铅字的油墨味,数字屏的手汗味。数字融合时代,复合型人才常常出现在人们嘴边,人人都提及,但这名词渐渐固化成为了嘴边交谈的死板口号,死板之外又多了不少脆弱与无可奈何,究其原因,终是嘴炮易打,实施起来可谓艰难,正所谓“天才在想象中,魔鬼在细节里”,纸上谈兵的感觉可是美妙至极,但真正行动起来问题就如朽木里的白蚁那样让人束手无策,知行合一,有知才有行,那么,出版人才教育到底从何处着手?我们终究是打造何种出版人才?在笔者看来,可以从以下五点谈起:一是培育正确政治思想,传承韬奋精神;二是提升道德素养;三是培育知识素养;四是训练业务技能;五是培养心理素养。

出版作为传播与传承人类文化的社会精神活动,是离不开正确政治思想的引导的,“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韬奋精神,何不是一种对出版人精神上的指引?出版人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牵扯到的不仅仅是自身的生存与生活,出版因其特殊的位置,任何一个小小的举动,都会如蝴蝶效应那般被无限放大,因而,出版人才教育,培育正确的政治思想不可或缺。

出版人是直接跟文字打交道的,无论是捧着书籍阅读的过去还是握着手机浏览的现在,那些文字的再创造者们总是我们内容获取的源头,出版人的道德素养与职业素养无形间规定了你我这些读者的认知范围,在某种程度上,读者就是被“喂”着的,你可假想:倘若源头不再清澈,那会是何种结果。因而,出版人才教育,提升道德素养会是永恒的话题。

严格来说,称为“出版匠人”的都属于全才,国外一个编辑曾开玩笑说“我能同各种不同兴趣的人谈论五分钟”,过去,编辑除了敏锐的专业素养外,博学多闻也是编辑不可缺失的肋骨,出版人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既享受着内容,又创造着、传播着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出版人的眼光及其所拥有的知识内涵直接从出版物中反映出来,出版人才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的深度,还更需要涉猎的广度。举例来说,一个社会富裕了,人们就不必整日在田中双手劳作,可以投身精神活动,我们有着越来越多的大学和越来越多的学生。学生们要拿学位,就得写一写学位论文,既然论文能写天下万物,论文的题目便是无限,那些写满字的稿纸车载斗量,堆在比坟墓更可悲的档案库里,没有人去光顾它们,这就是一本禁书比大学中滔滔万卷的宏论意义大的无比的原因,出版人处在这种文化生产的过剩与堆积中,更有着责任将这些正在死去的文化带进我们生活,而那些佶屈聱牙的文字正是需要一种平民的转化,出版人若是无一定的知识素养,如何能将那些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打造的结晶送至普通大众?

谈到出版人才的业务技能,便是涉及到了出版流程的各个环节,因此,业务技能对于出版人才的培养是及其重要的,在这里花费的笔墨也是最多的,在笔者看来,出版人才的业务技能培养需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点是训练市场分析与预测能力,学会“跨界”。出版是为大众所服务的,但是个性化趋势是现在的潮流,市场细分对于出版越来越为重要,只有弄清出版物的产品定位,认清出版物所服务的受众,才能不被市场所抛弃,出版应在为“大众”服务的前提下,追求“小众”市场,懂得“跨界”。那么,如何训练这种发现的眼光则又是一大难题,在笔者看来,对于出版人才的教育,训练市场分析与预测能力是可以做到并可以提升的,大学阶段的出版人才教育,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而训练这种能力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具体来说,大学可以为此专门设置课程,课题由学生自主决定,但要求是固定的,从现阶段出版物市场中选择出一种出版物,对其进行市场化分析,简单来说就是以一个出版者的视角探寻出版物的市场潜力、产品定位、受众需求、具体内容策划、市场营销等内容,对出版物的交易场所、具体读者、发行情况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对一种出版物的调查来达到对此类出版物市场的了解,见微知著,从而逐渐的训练出一种看问题的角度与方法,无形中提升了市场的分析能力,而在整个调查的过程中对市场大体的趋势、对读者心理的了解也对训练出版物预测能力有一定裨益。

第二点是培养选择与鉴别信息的能力,学会“融合”。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大数据是这个时代的一大特色,面对信息洪流,选择与鉴别信息显得极其重要,出版人才面对的选题很多,能做的出版产品的类型也没有固定限制,互联网上的信息真真假假,举例来说,作为编辑,做一种出版物之前,首先需要进行信息采集,对信息要把握其真实性,更需要一种针对性、综合性、预见性的眼光,再者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由此,产生出编辑所策划的选题,选题策划环节又需要对作者与作品进行选择与鉴别,可以说,选择与鉴别信息涵盖了整个编辑流程,那么,如何训练这种能力是我们及其关心的,在笔者看来,可以分为精神与技术两个角度,从精神层面来说,需要对出版人培养一种求真的信念,面对信息轰炸,求真的这种精神会敦促出版人对所采集来的信息进行最大程度的调查,对于虚假信息出版人会通过这种“求真网”来过滤,鉴别出各种信息的真伪;从技术层面来说,出版人需要掌握选择与鉴别信息的搜索方法,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免不了需要通过网络,而出版人不仅需要学会搜索信息,更要利用数字技术来核实信息的真伪,对身份模糊信息进行源头查实,线下则可通过查询文献、采访、实地考察等方法来进行鉴别。

第三点是训练沟通表达能力,学会“表达”。出版人才不仅跟出版物打交道,更为实质的是跟人打交道,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沟通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出版物的产生与发展,优质的出版物是思想与表达的统一,优秀的出版人同样需要思想与表达的协调。训练沟通表达能力的方法有很多种类型,在笔者看来,出版人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者,有其特性,因此不可同其他一概而论,出版人除了正常的沟通表达能力之外,需要训练一种对出版物的敏锐度,具体来说,一个编辑,他沟通表达的前提是对于出版物亮点的把握,抓住出版物的新卖点,并将这种创新点用语言传递给作者与读者,如此,既要训练出版人说话的艺术,更要训练其表达的准确,前者在大学阶段可以通过既可通过日常的社交来训练,又可通过课程来培养,演讲与口才这门课程在国外并不难见到,而对于出版人才来说,培养这种技能是能事半功倍的;对于后者来说,表达的准确性可以进行规模化的训练,可以要求出版人选择某种出版物,通过语言把此出版物推销出去,而在推销的过程中免不了对出版物亮点的表达,也可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提炼来培养,起题目的名称就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起名既需吸引人眼球,又需体现出版物的创新点,对于出版人才沟通与表达的能力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方法来培养,简单易行。

第四点是培养编辑加工能力,学会“实操”。对于出版人来说,编辑加工能力是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出版人才的培养也需对编辑加工格外上心,如今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成为出版业两大阵营,在未来,这两大阵营必将融合,对于数字出版来说,编辑加工更为紧迫,如今电子书凭其便捷与廉价,被消费者所追捧,但是,其编校排版质量却令人诟病,数字出版走向成熟少不了其编辑加工的革新。对于培养编辑加工能力,现阶段大学有相关专业,如编辑出版学,其中包含具体编辑加工课程,编辑学、校对实务等,这些课程注重对于编辑加工实操的训练,对于需要掌握编辑加工能力的出版人才是必不可缺的。

第五点是培养设计与审美能力,学会“创新”。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出版物的成品都需要符合其主题的设计,设计的过程从最初的选题策划延及最终的成品展示,其中,审美能力又是形成出版物的重要前提,出版物中所有的设计元素,通过出版人的审美素养来搭配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创新又显得十分突出,那么,对于出版人才的设计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我们需要采取什么方式呢?在笔者看来,出版专业的课程可以开设出版物欣赏等相关课程,纸质出版物、电子出版物等都可进入课程,学生通过欣赏优秀的出版物来打开眼界,扩大对出版物设计的认知,见得多了,想法也就多了,审美能力渐渐的被提升,而在课程的实践环节则可每期规定一个主题,学生可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调查,渐渐形成整体设计的概念,从出版物的外部形态到出版物的版式设计,具体到载体设计、制作工艺设计、美术设计等,具体设计出出版物的各个细节。

第六点是训练技术操作能力,学会“数字化”。如今,出版物已不再限制在纸面上,读屏时代,信息的呈现都通过数字技术,技术操作的能力对于数字出版人来说更为重要,各种形式的电子出版物的产生,是基于各种计算机技术的熟练运用,因此,出版人才的培养需对技术操作课程进行重视,对于数字出版人才的技术训练,可以通过不同涉猎领域来具体教学,数字出版可分为以下三个方向:一是数字出版的内容策划与编创,包含了出版内容的选题策划、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转化等;二是数字出版物的推广与营销,包含了出版物的发行与流通、出版物的推广流通成本核算等;三是数字出版技术的应用,包含数字内容的呈现方式及载体、数字化平台的维护与管理等。具体的教学课程可以从以下几个软件着手。

一是排版设计软件,Indesign、Pagemaker和方正飞翔等,课程可以具体教授学生一到两个软件,不在多而在精。并搭配课程练习,通过动手实操来排报纸、期刊、杂志的版面。

二是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Illustrator和CorelDraw等,通过对图像的处理,练习具体的版面设计技术,课程练习可以是海报、广告等。

三是基础编程语言,Html和Javascript等,这部分课程有一定难度,可以专门针对数字出版技术的应用人员进行训练,对于一些基础性的交互网页开发则可以不作人员限定要求。

四是网页制作软件,Adobe Dreamweaver、Adobe Flash和Adobe Fireworks,对于这三个网页设计网站,可开设具体选修课程,教授基础操作。

对于出版人才的培养,除了之前谈到的四个方面,心理素养的培育也是极其重要的,如今,出版行业竞争激烈,出版人才无时无刻不在压力之中,为销量与口碑而奔波苦恼,精神上的压力更具有危险潜在性,而对于出版人才来说,更需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具备专业技能的出版人才若是难以招架突如其来的情况,导致精神奔溃甚至抛开生命就得不偿失了,因此,提升心理素养也是对出版人才的一种保护,对于这方面,大学开设的心理调适与发展课程很有必要,尴尬的地方在于,这种课程效果并不明显,课程的设置还需具体的改进。相对于课程的不足,笔者认为,还可通过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就是了解更多,思维更为开阔,具体可通过阅读、交往、运动等,既对自身有减压作用,也能增加处理困境的机会。

对于出版业来说,数字融合时代,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相融合,这条路并不容易,而培育出版人才的最终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出版业的延续,更是为了推动整个人类文明而做出努力,创新、跨界、融合,是出版人才发展大趋势。

(本文作者:陈逸轩 北京印刷学院)

作者:陈逸轩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