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作为传递文化和信念的窗口,是思想上层建筑的重要载体,出版业的繁荣发展与否对我们建设文化强国有直接性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新中国出版业一直秉持着党的思想路线发展,新中国的艰辛而伟大70年历程也同时决定着出版业70年的起起伏伏。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同时也预示着出版业将进一步与时俱进发展。
人是首要的劳动力,劳动者的素质问题是出版业的核心问题。关系到出版业的发展方向、质量和未来。迈入新时代,我国出版业也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我国出版人才培养面临着培养难度大、人才流失严重和思维、技术更新过慢等问题。进行出版人才的创新培养已经成为出版业发展的重点课题,也是出版业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需求使然。要求我们进一步的培养出综合能力强、适应力强、敏感度强的复合型、主动型、创新型的人才。
为了继续出版人才的创新培养,我们应该坚持三个原则,一是社会主义的原则、二是综合发展的原则、三是开拓创新的原则。具体来说我们培养的举措应从理论教育、实践能力和责任道德三方面入手,重点关注高校教育、社会工作和日常生活三主要阵地的培养。一位真正优秀的出版人才应该兼具完备的理论知识、高效的工作能力以及正确的立场定位,只有这样,才可以在让出版物在其手下兼具文图优良的文学性、让人悦读的科学性和传递真善美的价值性。
一、人才创新培养的必要性探究
人才的科学培养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出版业要为新时代发展提供物质和精神文明首先得保证出版得质量问题。而质量问题得守门人就是出版人。其培养必要性主要表现在出版人才作用和现实需求两方面。就其作用来说,出版人得科学培养有利于其个体得全面发展,实现其个人价值;同时人才得科学培养可以进一步促进出版业得发展,为新时代中国作出贡献。就现实需求来说,科技的发展为出版提供的新环境,在新的传媒、虚拟和竞争环境下,社会的出版需求进一步的多样化,对出版业和人的影响因素的多重性、影响范围的广泛性和影响方式的多样性更让出版业面临的局面复杂而多边。培养出版人才对应对这一环境,保证出版业与时俱进发展有重要意义。
(1)人才的科学培养的作用
人是首要的劳动力。出版人才的科学培养就个体意义来说,有利于个体出版素质的提高,实现其自身价值。就社会价值层面来说,人才的科学培养可以为出版业的与时俱进发展提供直接的动力和保障。出版业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载体,其传播的知识理论则可以为进一步推进经济的发展,传递的真善美价值观念有助于推动文化强国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人才的科学培养的现实需求
新时代的发展,在多方面影响着出版业。在影响因素上,不仅是科学技术方面,还有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影响范围也从国内和学习开始逐步拓展向国外和日常生活。在方式上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多样局面。这些影响为出版业带来了新气象,引起了电子付费和自媒体等新形势。但同时也对出版业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传媒、虚拟和竞争环境要求出版业能具有更新颖、多样的内容和形式。虽然这一现象出现已久,但出版业与新环境的结合还存在一定的间隙——大部分的出版行业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环境。如何在新时代新环境下保持鼓足发展动力、保持发展方向、迎合时代需求、开创出版未来。这些都是出版人才需要思考的问题,而这些的问题的解决,必须得依靠创新人才得贡献。
培养出版创新人才,是对出版人个人自身价值的肯定和升华。是对新时代发展的回应,只有与时俱进的出版人,才可以在时代的洪流中,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为出版业的繁荣和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二、人才创新培养的面貌探究
所谓人才创新培养的面貌,主要指我们在培养创新人才时面临的挑战、培养的目标要求以及我们应该坚持的培养原则整体性问题。只有把握好人才创新培养的整体面貌,才可以科学预见人才培养,保障人才顺利成长。
(1)人才创新培养面临的挑战
1、综合要求高、培养难度大
古今中外,从事出版的人才大部分都是社会的精英分子,在新时代中国也不例外。在传统出版时期,出版人便需具有校对、审稿、文笔、编排、出版印刷等各方面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而新时代的发展,更对出版人提出了对网络技术、市场经济、虚拟社区、技术平台等方面的新技能要求。正如现在流行的新媒体人,注重于修图、剪辑、H5等多方面的新媒体技能,但在传统出版上应有的文字语序、标点选用等方面知识储备却不足,这就导致大量新媒体出版质量良莠不齐。在专业技能外,出版人的工作往往比较繁杂,经常与“deadline”打交道,这便要求出版人具有不惧辛劳、勤奋工作的心理素质。
出版业真正需要的人才,不仅需要纵向上精通传统出版的本质优良传统,还需要横向上对相关新技术有深入了解和运用,还有其内在的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要求同时还随着时代的变化具有相对性,不断在更新换代,需要出版人具有科技敏感度。这样的人才培养耗费时间长,消耗精力大,培养任务重,难度大。
2、竞争环境激烈、人才流失严重
竞争环境是市场经济本质特征的外在表现,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大部分行业都迎合时代发展,走向竞争市场。出版业也并不例外,如南方出版集团和凤凰出版集团,都是可见的发展迅速、竞争力强的出版巨头。为了增强竞争力,南方出版集团还设立了科技部,提供发展视野、动力和技术支撑。竞争的本质是利益的导向,在新时代,人具有更加自我的自主意识,除去个人兴趣爱好,大部分往往会考虑利益均衡问题。有人说,出版业最黄金的时间是入行以后的5年至15年,过长的入行收益时间和不确定的前景未来大大打击了出版业学习者和出版业初入者的积极性。同时,多样化社会出现的新行业和新领域对人才的吸引,导致了大量具有出版基础的人才流失,导致现在出版人才的短缺问题。这一问题在于出版组织结构的科学性问题,需要长时间的改革。
3、时代发展快速、思维和技术更新缓慢
虽然科学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对出版业的影响由来已久,但仍有大部分的传统出版者思维上难以踏出时代的局限,固步自封。思维是人行动的指南,会外化为人的行为。本质上老旧的思维不可能使出版有真正的与时俱进发展,这是思维的更新缓慢问题。对于技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出版提供了大量有效的运用平台和软件,如何熟练运用这些技术,使出版在质量、效率上提高,形式上多样化,影响力深刻化都将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出版业是理想信念传递的窗口,对出版人才素质的高要求不可避免,在这个讲究效率的市场环境下,难以快速培养足够优秀的出版人才,同时其他行业新颖、收益快等特点也加剧了出版业人才的流失。大部分出版人的思维灵敏程度较低,难以真正的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出切实有效的创新。这些都是我们在培养创新人才中面临的挑战,其涉及问题之广、渊源之深、任务之重,可见人才创新培养的紧迫。
(2)人才创新培养的目标
适应新时代发展,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应是复合型、主动型和创新型的人才。
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对出版人才的基础能力要求,是创新出版的前提。综合发展指理论知识的教育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两方面。这两方面包括内化外化和纵向横向问题。内化外化就是如何将知识内化为思维,思维外化为实践的问题,纵向横向就是如何吸收业内知识和借鉴业外知识的问题。只有处理好这两方面和两种问题,才是真正被需要的创新人才。这样的复合知识技能可以使出版人形成复合思维,外化为出版合力,推动出版领域的扩展和出版内容的创新发展。
培养适应能力强的主动型人才。新时代发展脚步不会停,需要出版人主动适应和选择新环境,这是创新出版人才的内在要求。发挥自主能动性,主动接触社会发展新领域,适应接受新环境,并选择有利于出版的要素,淘汰不利要素,最大可能性减少自我认识与现实环境的差距,为出版把握最正确的发展领域拓展。
培养高敏感度的创新型人才。这是创新人才的最高层次,高敏感度实现是科学技术的敏感度,科学技术是第一发展力,有时候一项新技术可以在五年之内对社会进行深刻变革。出版业需要走向大众,便应有超前的目光远见,看见未来发展趋势,对出版进行迎合时代发展的各方面创新发展。这一重要依据就是科学技术的新诞生。高敏感度还指对社会需求的敏感度,这是市场经济竞争环境的要求,只有获得销售量才是初步成功完成对文化信念的传递和下一步初步计划目标基金的积累。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也需要出版人进行与时俱进、深入读者的创新。拥有时代发展敏感度的出版人,往往可以体现预见出版发展的趋向和其出版应有的方向,在这导向下进行何时宜的创新将在不久得到现实的肯定。
在新时代下,一名优秀的出版人才,必然是复合型的人才,这是对其的能力素质要求。同时也应是主动型人才,只有主动适应接受时代的发展,才可以及时作出反应,成为创新型人才。这三项目标互相影响、促进、作用,有机统一于出版创新人才之中。
(3)人才创新培养的原则
原则是在培养创新人才我们应该坚持的准线问题,只有把握好社会主义、综合发展以及开拓创新三个基本原则,培养的出版人才才可以立足根本又视野长远。
把握社会主义的原则。出版业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传递又重要作用,而出版人作为出版业的守门人,培养时也应该坚持社会主义原则。所谓社会主义原则,核心就是政治立场问题,在面对政治关键问题时,出版人的立场不能错。其次是关于价值观的问题,只有出版人内在拥有真善美才可以在出版物中传递真善美。这是出版人和出版物应有的基本方向。在培养出版人才的时候,应对其进行适当的爱国、集体、社会主义教育,保证其出版方向与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一致,充满真善美。
把握综合发展的原则。出版业对出版人的素质要求在逐步提高,只有解决好综合发展的两个方面和两种问题的出版人才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有能力、有勇气解决现在出版业面临的问题并引领出版业走向未来。所以需要培养方案上坚持综合发展,既有多样理论知识是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把握开拓创新的原则。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应有之义。坚持开拓创新的原则,首先应该保证出版人的敏感度和自主意识,对新环境保持高度敏感并主动选择适应新环境的出版人,才能准确捕获发展动向。同时应该保持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的适当留白,以发挥学习者的自主发挥能力,并由指导者对其发挥进行指导和赞赏,激发学习者的创新欲望和积极性。
这三项培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是根本,综合发展的必然要求,开拓创新是应有之义。只有把握好这三项基本原则,在培养创新人才时,才能保证人才的价值取向和素质能力,将其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把握好培养面临的挑战、培养的目标以及我们要坚持的原则这三项人才培养的面貌,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洞察现在出版业人才现状、我们将来的培养关注点和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
三、人才创新培养的措施探究
人才创新培养的具体措施应分别从理论教育、实践能力和责任道德方面三方面具体展开。
对于理论教育,重点任务就是校园教育,学校的培养方案应该尽量注重巩固基础知识、扩展知识层面和培养实践技能。保证学生在完全接触出版业前具备完善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了解,同时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这样既可以为出版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为其创新发展提供知识借鉴,打开其视野,同时培养其动手能力。
对于实践能力,重点是增加学习者真正接触出版业的机会,就是增强出版学习者社会工作的经验,使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运用,切实接触出版,了解出版,学会出版。同时在实践中,也应注重出版人的学习,在实践中得出理论学习不可知的小技巧和心得,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于责任道德,就是要加强对出版人的心理素质教育,一方面是对其价值观问题的导向,使其内心充满正能量、真善美。另外一方面是对其心理意志培养,使其拥有责任感,不惧怕艰辛,可以耐得住出版过程中的问题,拥有敢于创新的勇气。对于责任道德的培养应主要关注于日常生活中,所谓“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只有在日常生活点滴中反复强化责任道德教育成为出版学习者的习惯,他们在出版时才能够坚持这一原则。同时,这一方面的具体举措可以关注于培养环境的选择隔离以及对出版人进行的教育感化。
拥有完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是成为出版人的必然要求,而拥有责任道德感,则是决定一位出版人出版工作性质的问题,在新时代下,我们应与社会主义同行,这并不是政治迫力,而是出版业本身的使命决定。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出版业与时俱进发展的首要环节,人是首要的生产力,只有出版人才适应时代的要求,才可以引领出版业跟上时代的步伐,甚至超前为社会提供精神服务。把握好出版人才培养的面貌,明确我们的条件的目标,把握好我们应坚守的原则,将为我们采取培养措施提供保障和视域。一名真正的创新型人才,应该对出版业有完备的了解,对相关行业有一定的涉猎,在内心深处应是充满真善美的人。
我们应坚信,在新时代的引领下,出版业的创新人才会越来越多,能力会越来越强,出版业会迈上一个新的阶梯。
(本文作者:郭嘉欣 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学生)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