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60.刘富民——创新培养理念 做新时代强社

作者:刘富民   2019年10月23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刘富民 编辑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摘要:以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为例,从社内培训、社外研修、制度保障三个方面,论述了新时代如何创新培养理念,真正达到人才兴社、创新强社。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培训;研修;制度

党的十九大指出,当今我国已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的特征之一就是文化自信不断彰显[1],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出版,在新时代中应发挥其重要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蓬勃发展,在世界舞台展示中国。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解决新时代的社会矛盾,也是摆在出版业面前的亟须解决的问题。出版业是智力密集型产业,人才是出版业发展的核心资源[2]。习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对新时代的出版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的具体情况,谈谈新时代出版人才的创新培养。

一、社内培训

内部培训是把员工的个人智慧当作出版社的知识资产去管理[3]。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一直都很重视社内员工培训,形式也多种多样。

1.常规培训

常规培训主要有新进员工的培训、编辑业务交流及培训、论文写作培训、考试经验交流等。这些不同形式的培训使得新进编辑能很快熟悉社里的管理制度、基本出版流程,了解当前的出版业态发展形势,对个人的职业发展等有清晰的认识,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这个大集体,提高了工作效率。编辑业务交流及培训通过具体工作中的案例剖析、编校标准与规范的交流学习、选题策划与项目运作的展示与实景分析,融合出版的业务培训等,使得新老编辑不再闭门造车,在低头拉车的同时不忘抬头看路,不断学习,在出版业数字化、网络化的大潮中,将信息技术与出版工作结合融合发展。出版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要求出版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老编辑分享自己的论文写作经验,使年轻编辑结合自己的工作引起共鸣,在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编校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思维的深度。考试经验交流可以使编辑能及时发现自己专业知识的短板,即使查漏补缺,不仅提升了编辑的编校技能,也使得不同学科的编辑相互学习、融会贯通。

2.将社外专家请进来

一个出版单位的发展、壮大,除了自身的成长外也离不开汲取外界的知识和营养。总社这些年不仅重视社内员工的培训交流,也将外面的专家请进来,一方面让大家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出版业态发展形势,另一方面也使编辑学习他山之石,不妄自尊大。在大数据主导的新媒体时代,新闻出版产业正由传统单一的纸媒出版向以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为依托的数字出版转型和变革,但专业人才仍然是产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4]。为进一步加强总社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数字出版专业水平和实战能力,推动数字出版融合创新发展,总社领导特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北京斯麦尔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铁男及北京斯麦尔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资深产品经理人吴鹏,抽调各部门编辑进行分组脱产学习,培训结束后各小组结合具体的工作实际设计产品原型进行评比。总社还邀请了美国纽约大学出版中心主任罗伯特·班奇先生及美国科学出版公司总经理张矩,让全体员工设身处地地了解了全球出版市场与中国出版机遇及国际出版、发行新业态,其效果是看书和视频远不能及的。

3.编辑导师制

为加快推进和实施“人才强社”战略,加强编辑培养的针对性和系统性,有效促进编辑全面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为总社产品研发创新、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根据编辑工作的方式和特点,结合工作实际,总社全面实施了编辑导师制。编辑导师制是由资深编辑对到岗编辑进行一对一导岗位工作必需的业务知识、专业技能和工作方法等,使被指导者能够快速提升岗位胜任力和编辑职业素养的人才培养制度。实践表明编辑导师制是一项切实有效的人才培养制度和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学员不仅对大的方针政策上有了切实的把握,在出版专业技能与编辑规范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能独立承担项目申报、编辑校对、选题策划、栏目设计与项目运作等工作。

二、社外研修

新时代对出版人才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出版从业人员应具备更加优秀的专业素养、拥有数字化出版的工作技能、有足够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储量。为防止知识的片面性及与外界勾连互通,总社在社内培训的基础上,组织了形式及内容丰富的社外研究活动。

1.编辑进课堂、进书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是集图书、期刊、音像电子产品出版一体化的综合出版机构,教育教学类图书与期刊是总社的主营业务之一。为使编辑在工作中更贴近教育教学实际需求,总社近几年分批次派遣相关部门编辑到中小学深入课堂了解教学现状及教师、学生的实际需求,到各大书店了解图书市场趋势,以便做出更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如中学教学参考系列杂志的编辑在西安市中小学至少有一个月的时间在各自的对口学校听课、与老师座谈,既拉近了编辑与读者、作者的关系,又使编辑对课堂的认识更加深入,对教师的需求更透彻,在期刊的选题策划、选稿、组稿也就更贴切一线实际。

2.员工进名社

名出版社、杂志社在管理、选题策划、编辑加工等工作自有一套成熟而先进流畅的体系,我社的员工进名社活动,让员工走进名社、走近名编辑,近距离地观察、学习、交流,对自己的业务能力提升有着显著的作用。我社图书编辑到武汉接力公司参观、交流,在活动中我社编辑发现了自己有待提高之处,接力公司编辑在交流中也从我社员工身上受益匪浅,达到了双赢的目的。我社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编辑部编辑到物理教师编辑,相互交流选题策划、稿件选取与编辑加工,即使对方感受到我社的深厚底蕴,我社编辑也学习了不同风格的杂志的工作经验,相互取长补短,在交流中提升学术素养。

3.编辑进印厂

作为一名编辑,不仅要对稿件从审读、选取、编辑、校对等环节熟稔于心,更要了解熟悉复制、印刷环节。编辑进印厂,近距离的观察图书、期刊的制版、印刷、装订等,可以让年轻编辑快速熟悉出版流程,在以后的工作安排中能统筹安排,有条不紊,同时对图书成本的运算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在以后的项目运作中能有效控制成本、合理安排时间,做到精准出版。

三、制度保障

人才培养离不开一个完备的体系,其中制度保障是尤为重要的环节。总社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增强员工荣誉感与竞争意识,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保障制度。

1.年度优秀编辑评选

为贯彻落实总社“十三五”发展规划“人才强社战略”,加强编辑特别是中青年编辑梯队建设,激励中青年编辑快速成长,总社每年会评选一定名额的年度优秀编辑,以鼓励员工从经营活动、编辑活动等方面多思考、尝试,力争多渠道创收,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年度优秀编辑的评选活动极大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社的八种期刊均入选国家学术期刊,先后有七种期刊被评为核心期刊,多部图书入选国家丝路书香工程等国家级项目,部分图书在各种评选活动中屡获大奖。

2.竞赛活动

为鼓励编辑积极学习,总社定期会举行各种编校大赛和选题策划比赛、创新栏目设计等活动,以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正是这些竞争机制,使得我社员工一直保持高水平工作状态,在省级、国家级的报刊编校技能大赛、图书编校技能大赛等活动中屡获佳绩,如我社参加的全国报刊编校大赛陕西赛区获省内一、二、三等奖;在全国大赛中荣获团体二等奖。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第三届大赛,获编辑个人一等奖,团体一等奖和团体二等奖;第四届大赛,获校对个人三等奖;第五届大赛,获得编辑个人二等奖及团体三等奖。

3.绩效激励

最好的激励机制是让有能力的人承担重任、让做出贡献的人获得经济鼓励。我社对入选核心期刊、学术期刊的部门均有经济奖励。对年度优秀编辑、获得各种编校大赛奖项的不仅在经济上重奖,而且获得极高的荣誉。对个人和集体优秀项目,每年年终都会评审、奖励。这些绩效激励活动刺激着各部门、个人均积极向上,呈现出一幅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良好态势。

新时代出版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按部就班、循序照旧就能培养出优秀人才,需要根据时代发展,创新培养理念和机制,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6],才真真正达到人才兴社、创新强社!

参考文献

[1]胡永嘉.正确认识理解新时代的新特征[J].党建,2019(3):30-31.

[2]陈莹.新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着力点[N].光明日报,2018-11-05(11).

[3]张宗芳.人才兴社,创新强社——新时期出版社人才创新培养的三个问题[J].出版广角,2017(16):19-21.

[4]陈海燕.出版转型期的人才需求[J].编辑之友,2013(4):6-7+13.

[5]田军.大数据时代新闻出版人才培养的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2017(13):33-34.

[6]刘富民.探析新形势下教育期刊的可持续发展——以“中教参”系列杂志为例[J].新闻传播,2018(16):19-20


作者:刘富民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