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55.仲诚,于祝新——一路成长,初心不忘——“为人民发好书”任超

作者:仲诚,于祝新   2019年10月23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人民出版社 仲诚 发行部 业务主管


中国盲文出版社 于祝新 总编室 编辑

作为将图书推向市场得以实现效益的图书发行工作,其始终是我国出版业关注的重点,尤其对于众多出版社而言,在当前复杂的出版市场环境中,发行工作如何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有效去除库存,加速业务回款,成为了出版社管理者对专业图书发行人才的迫切期许与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业人才辈出,其中不乏诸多图书发行领域的杰出代表。人民出版社原常务副社长任超最具代表性。其在出版发行行业内独特的从业经历与取得的诸多成就,无不受到业内的瞩目与称赞。他从书店营业员,到北京新华书店副总经理,再到人民出版社常务副社长,在出版发行工作的岗位上工作了长达37年,从书店到出版社,从普通书店店员到人民出版社主管发行的常务副社长,身份虽几经转换,但出版发行工作始终是其职业生涯的工作重心。如今,当我们解析他这数十年的出版发行职业生涯,我们就会发现,一名优秀出版发行人的造就,是与他个人从业经历息息相关的。在其不同阶段、不同岗位间,任超在始终秉持一颗“为人民发好书”初心的同时,所展现出的种种,不仅给予我们新时代出版发行人以重要启迪,更为我国出版发行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扎根业务基层,锤炼工匠精神

作为一名优秀的出版发行人,最重要的是要对本职工作怀有一份敬畏之心,无论岗位高低,都要磨砺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踏实扎根基层,苦练业务本领。这不仅是一名新出版发行人开启职业生涯的第一课,而且也是需要贯穿其从业生涯的重要法则。

任超第一份工作就是从一名普通的书店营业员干起。1982年,任超进入北京市新华书店。最开始他在新华书店海淀门市部当营业员。由于当时书店是闭架销售,顾客想要找什么书必须通过营业员,营业员再到货架上为顾客拿书。因此如何快速在货架找到读者需要的图书,成为了任超必须掌握的基础业务本领。恰逢1982年3月是全国第一个文明礼貌月,整个书店门市部的热情被调动起来,每一位工作人员都非常热心地为读者服务。任超也开始用百分之二百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去。他把几千种书的定价、作者简介、内容简介都记在脑海,同时书的码放位置也牢牢掌握不差分毫,一伸手就可以拿到。对于一些农村大学生写信对图书进行问询购买,任超总是会热心帮忙。他的用心服务,换回了读者的称赞,门店的留言本对任超的表扬留言,一天之内能有100多条。甚至他热心帮助的读者将他的热情通过来信传递给了《北京日报》,报社还专门约任超到报社进行专访。1983年,海淀区评选第7届人大代表时,尽管北京大学并不属于他所在地的选区,但仍有300多人,将选票投给了任超。1983年,刚刚工作的一年任超就被授予“全国新华书店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并担任新华书店海淀门市部主任。1984年,任超被授予“北京劳动模范”称号,并被调任到北京新华书店海淀区店担任副经理。

从中不难看出,任超身上反映出的便是一种虽在平凡岗位上但仍会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宝贵工匠精神。在这种精神的驱使下,扎实的书店基层工作经验为日后任超从事出版行业,尤其是进入发行领域打下了坚实的业务基础。同时,其通过个人对工作业务的钻研,专业素质能力得到飞速提升,这也使得任超的工作逐渐形成了鲜明的、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特色。因此,以出版社为代表的出版单位对于发行人才的培养,基础工作便是要认真做好对“工匠精神”的学习与养成。在此方面,出版单位要在发行部门营造追求“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激发发行队伍对自身发行工作的强烈责任感与认同感,从而提升工作水平。一方面,对现有发行人员的日常培训中,重点突出对职业精神的学习与养成,利用行业专家讲座、业务总结交流等机会,强调对“工匠精神”的学习。出版单位发行部可根据实际情况,在部门内科学制定鼓励机制,定期根据不同主题、不同领域,树立业务模范予以奖励表彰,从而切实发挥部门内的先进表率作用,展现对“工匠精神”的尊重。另一方面,对于发行新员工而言,出版单位可有计划的安排其在门店、库房、物流等发行相关工作岗位进行必要的实习体验,从而深入了解发行工作,深化职业认知,鼓励其自主对工作方式进行摸索与研究。同时,出版社可积极发扬传统入职培训中“传帮带”这一宝贵培训形式,通过发行业务骨干以老带新,既向新员工传递宝贵的职业精神,也从而帮助新员工不断增强业务能力。

二、对外学习交流,自主开阔眼界 

相比编辑工作而言,发行工作作为出版单位直面市场的一线环节,完备发行专业素养对于出版发行人才至关重要。所谓完备的专业素养不仅需要丰富的市场营销知识储备,熟练的发行业务技巧,更需要准确的出版市场判断,清晰的行业发展认知。尤其是随着当前图书买方市场的形成,数字技术与文化多元的不断冲击,提高出版发行队伍专业素养,越来越成为出版发行行业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重视学习、重视培训成为出版发行行业共识。然而,在多种形式专业培训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认识到,仅仅停留在单方面被动的专业知识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多变的市场规则,需要出版发行人敏锐的观察力与适应性,因此积极进行对外交流,努力开阔眼界,寻求汲取其他领域甚至国家的先进行业经验,也是打造完备专业素养的重要推动力。

1986年,受文化部委托,新华书店总店组织选拔人才赴日学习日本的出版发行经验,最终通过选拔的11人被分为两批派往日本,任超就是其中的一员。其一行在日本研修考察三个月,对当时日本出版发行特别是图书流通环节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他们敏锐地感知到当时日本图书出版发行业的现状必将在不久的中国图书市场上反映出来。当时,日本发行界提出,中国的书刊发行是“杂志型发行”,即品种少、数量多,品种只有两三万种。但风险相对少,并且都是书店在承担风险。任超考察中发现,当时日本发行业已经有了完备管理制度,比如每天8000个店配送,退货率可达到30%,品种有三四十万种之多。中国的发行界深受启发,也开始推进物流和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任超回国便写下了《日本书业纵横谈》,刊登在《北京图书发行》。在这篇文章里,他通过日本发行业预示了未来中国书业的状态。可以说,此次交流学习是中国出版发行业改革开放史上的重要节点,以任超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出版发行人,正是基于此次学习的先进行业思想观念,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进取,深切的影响了此后我国出版发行业的发展轨迹。

通过一次对外出版发行业的深入交流探访,让任超领会到了国外宝贵的市场经验,并通过对此的深入思考,为我国出版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与借鉴。近年来,随着大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消费习惯改变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出版发行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剧烈变革人所共知。出版发行人若只固守原有工作模式方法,只能停滞不前,在激烈的出版市场竞争中逐步被边缘化,直至被出版市场淘汰。如今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和众多国家的战略性选择,文化产业进行跨界合作多种尝试屡见不鲜,海内外出版发行业发展同样如此。所以积极对外交流,汲取先进的行业经验,是出版发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三、盘活出版发行思路,打造图书特色

随着我国图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无论是编辑岗位还是发行岗位,如今我国出版发行工作者始终面对者诸多问题挑战,但这也直接反映出“如何寻求合理化发展”已成为出版行业的重要议题。因此能否打破出版社相关市场经营的僵局、死局,必然成为当前考察出版发行人才水平的重要标准。一路走来,任超在新华书店首都发行所、京华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工作期间,当面对诸多难题挑战时,他正是依靠盘活出版发行思路,着力打造图书产品特色,从而实现了工作突破,彰显出一名出版发行人的优秀素养。

任超曾说过:“很多东西都是有内在联系的,你要跳出原有的框架,从大局来把握发行工作。”80年代末,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散装《水浒传》连环画积压在库房,任超建议该社将连环画集中成套,做成礼品盒的形式。在此策略下,三万套《水浒传》很快发行出去。90年代初的解放军文艺社出版了《邓小平的历程》一书,由北京发行所包发,然而最后数万套图书积压在库房里无法消化。任超就向出版社提议,将这套图书打造成一个系列,再出版《孙中山的历程》、《毛泽东的历程》、《周恩来的历程》,从而带动之前图书销售。结果之前积压在库房的图书,很快也销售一空。2000年,时任北京新华书店副总的任超被调任到京华出版社担任副社长,后调任人民出版社常务副社长。在一系列岗位上他更运用灵活的经营策略,盘活出版发行思路。当时京华出版社出版了一套码洋2000多元的《丰子恺漫画全集》,市场反馈不佳,并且还拖欠了授权方30多万元稿费和印厂70万元的印刷费。对此任超先策划出版发行了《丰子恺漫画全集》的简装本,委托北京发行所包发。得来的款项全部支付稿费,部分支付印刷费。同时与丰子恺的后人建议,借用丰子恺先生的藏书章,加盖在重新策划设计附赠的特种藏书票上,将其变成珍藏版,这样库存1000多套图书很快就被消化。2005年,时任人民出版社常务副社长的任超发现,人民出版社曾出版的168卷《大公报》套装因缺少几卷内容而无法发行,大量积压在库房。为此,任超立马着手组织相关人力,利用数字出版的技术,把残缺的七八卷内容进行印制,从而补全整套《大公报》。同时,在实施工作前他特别要求印制时利用社内老库存纸张,从而保障新印制部分从色泽上与整套图书保持一致。最终,尽管是将该套产品85折发至各渠道,但相关库存积压很快就消化完毕。2015年,任超在工作中发现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的正常出版需要二十至三十年的周期,因此结合广大专业工作者及其他读者的实际需求,任超建议出版社将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数据库的数字格式资料扫描转化为印制文件,并成功重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纸质图书,首印1000套很快销售一空并连续加印,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这一举措又呼应了次年中宣部领导同志提出重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的指示要求,社会效益亦十分显著。

对于出版发行工作者而言,多变的市场需求与内在的市场规律使得图书发行工作始终处于动态,固守传统思维,一味守成不变,则必将导致图书出版发行工作逐步僵化。因此,图书出版发行工作能否有所突破、有所成效,必是出版发行工作者对于出版发行工作进行细致打磨,盘活开拓出版发行思路,着力打造图书特色,对出版发行人才培养而言,这是重要一课,也是必要一课。出版社在出版发行人才培养工作中,应鼓励出版发行人寻求新形式、新方法,尤其应鼓励出版发行人解决固有问题挑战。通过细致作为在工作中能够打破僵局、死局,不仅是出版社经营工作重点,更应成为出版社对于出版发行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一种对出版发行人才重要的锻炼方式。

四、主动参与流程,重视协同合作

编、印、发三大出版环节密切不可分割,尤其是前期的策划编辑与后期发行上市工作,其内在联系更为重要。两者间既体现着图书向出版市场的传递,也直观反映出市场对图书内容的需求。因此作为出版发行工作者而言,仅仅着眼于发行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在进行发行工作的同时,一方面既需要发行工作者重视编辑工作,从市场需求出发,在与编辑人员的密切合作中,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发行工作;另一方面,也要积极主动的投身到编辑工作中去,利用对市场需求的认识与掌握,服务好甚至是主动成为编辑策划参与者,通过有效协同合作,发挥出团队合力。

早在首都发行所期间,任超就与其团队在相关领导带领下自主策划选题,如在1991年与沈志华先生联合运作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当时市面《资治通鉴》要么是白话文要么是文言文,因此这套丛书无论是体例还是内容都较为新颖。随后任超还请沈志华在首都发行所召集的全国新华书店重点图书发行会上对该书进行重点介绍。结果会议结束后,北京市新华书店一个店就要了5000套,最终这套书在全国发行了约15万套,创造了当时改革开放以来社科类图书的发行码洋纪录。到人民出版社后,任超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书店进行调研,对比同品类人民出版社销量与其他出版社的情况,发现两者之间差距最高能到100倍。任超从而意识到“人民出版社不能只依靠以前金子招牌发展下去”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进一步明确“要创造性的做工作”。为此任超凭借多年对市场的经验,和人民出版社团队一同组织策划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一书的项目并进行运作,整个环节他都参与其中,最终该书发行超过了200万册。彼时结合全国上下掀起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重要政治学习趋势,在以往只出版文件单行本的传统做法下,转变思路主动参与策划了《“八荣八耻”挂图》这一产品,广受市场欢迎。同时,其还以此为契机,带领团队推出了后续的《“八荣八耻”学习读本》,该书发行达七十多万册,政治学习挂图也自此成为人民出版社经典品牌。不仅如此,任超参与策划的相关人民出版社领导人著作图书,同样取得了瞩目的市场成绩。200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此后《朱镕基讲话实录》《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陆续出版。《朱镕基答记者问》销售至今达150万册,《朱镕基讲话实录》出版伊始短短数月就破百万套。随着2016年声像立体呈现的《朱镕基答记者问(精装光盘版)》再版上市,至今以上4种图书的销量总计就已超过800万册。2018年,在毛泽东《论持久战》发表80周年之际,任超敏锐察觉到这一重要著作的价值意义,因而策划了《重读<论持久战>》一书,该书的出版不仅再度隆重纪念了毛泽东思想这一伟大的重要理论,更在2018年爆发并持续至今的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引发了人们对毛泽东思想宝贵实用价值的再度热议,中外媒体广泛报道的同时,发行至今也达到了8万余册。在日常工作中,任超不断告诉自己的发行团队要与编辑团队多沟通,并告诫发行人员“一个编辑部一年几十上百个品种图书,你发行一种都上不了量,这肯定是发行部的问题。但是反过来如果能够有10%到20%能发到量,那编辑部就该想想我这选题差距在何处,这板子完全落到发行身上是不行的。”

出版发行工作者的本职工作是将图书准确高效的发往各渠道,并实现有效的市场销售,但工作职责并不能局限发行工作,与编辑环节的密切接触与联系反而更是对出版发行工作的重要助力。主动参与其中进行协同合作,从图书产品角度出发,会使得后期发行工作更加行之有效。我们从中一方面看到“发而优则编”可以说是出版发行人才的一条特有成长之路。对市场需求的敏锐度,对市场规律的掌握,造就了出版发行人才在参与策划编辑工作中的独有优势,能够成为策划编辑新书的重要参与者;另一方面我们不难看出,出版发行工作者通过主动参与策划编辑工作,能够为日后发行工作提供重要的工作基础。因此,对于出版发行人才培养而言,注重与编辑环节密切联系是宝贵的,也是必要的,出版社管理者绝不能对此忽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如今已然退休的任超依然活跃在出版发行界,为我国图书发行事业不断奉献自己的热情与智慧,那份“为人民发好书”的初心始终激励着新一代的出版发行人在工作中成长与进步,而出版业如何造就优秀出版发行人才的那份答卷,在他的身上也不断丰富着、完善着。

一路走来,初心不忘。

参考文献

[1] 百道网.任超:秉承热心为读者服务,坚持发行人的工匠精神[EB/OL].http://culture.people.com.cn/GB/n1/2018/1116/c1013-30404851.html,2018-11-16.

[2] 张君成.任超:苦乐参半行者路[N].出版商务周报,2016-5-18.


作者:仲诚,于祝新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