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乾 安徽教育出版社副编审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读者出版集团时指出:“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善莫大焉。”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重要提供者,出版单位肩负着打造文化精品、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光荣使命。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一大批影响深远的优秀出版物被读者争相阅读、广为传颂的同时,涌现了一群接力传薪、勤勉开拓的优秀出版人。沐浴改革春风,1982年成立的安徽教育出版社历经数十年的执着努力,已有800余种出版物荣膺国家三大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目前累计承担在出版行业极具标志性的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19种,其精品出版的实力和能力由此可见一斑。在该社一批又一批既“接地气”又“攀高峰”的精品力作诞生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砥砺奋进的优秀出版人。本文仅举其中几位,以此为缩影,回顾新中国出版人的追梦之路。
他们,为学术出版注入了基因
提起安徽教育出版社与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联袂推出的27卷本《朱子全书》(第四届全国优秀古籍整理奖一等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我们就不能不想起夏秀流先生。生于1928年的夏先生,1950年毕业于在近现代国学教育领域享有盛誉的无锡国专。从事几十年出版工作、在安徽教育出版社退休后,夏秀流依旧奋战在全书编审工作一线。每发现存疑之处,他都要查阅3本以上资料进行核实,甚至为一个字词的准确性与权威编委们争辩得面红耳赤。拥有深厚扎实国学功底的夏先生在编书时习惯写注解,每编审一本书,他都要寻求书的出处、来历,全力收集相关证据,必要时远赴外地,从当地的古籍、民间传说中取证。正因如此,他受到吴孟复、白兆麟、朱杰人、严佐之等一流学者的高度认可。夏秀流一辈子严谨治学,他生前参与责编的最后一部书《续经籍纂诂》成功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并摘得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在2018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其子遵照父亲生前遗嘱,将夏老收藏的5000多册图书赠予家乡泰兴市图书馆,实现了一位老出版人回报桑梓的遗愿。
1938年出生的安徽教育出版社原总编辑童本道系著名烈士童汉璋之子,也是“十五年磨一剑”的国家清史工程文献丛刊子项目《李鸿章全集》(39卷)的出版负责人。全集囊括的原始史料中近三分之二系首次披露,2007年出版至今,仍是规模最宏大、内容最完备的李氏全集。在全集编撰整理过程中,以童先生为首的出版团队将已有资料、不断涌现的大量新史料以及《工作手册》《疑难问题备忘录》等细致复印,发送给编委会数十位知名专家。两台专用复印机因这一项工作被用废。面对浩如烟海的李氏文稿,作为全集出版最早的倡议者之一和执行编委之一,童先生1998年退休后便全身心投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编纂工作。正是因为童先生等一批孜孜以求的编审专家不惜巨力,对各类文稿的来源及其真实性全方位严格把关,这部传世巨著终以全真面目呈现后人。
老一辈出版家的夙夜匪懈给1982年大学毕业入社的鲍康健以极大震撼。经过近十年的虚心请教、刻苦钻研后,他主动请缨,担负国内首部关于解放区邮票发行历史的大型学术和文献专著《中国解放区邮票史》(7卷8册)的编辑出版工作。对书中介绍的党领导下的70多个解放区170余个邮政机构发行的2000余种邮票及其历史背景,他不但核查了大量文献还翻译了其中一些外文资料。为了完美还原作品原貌,他又与同事多次前往深圳雅昌艺术中心,在高品质印装机械旁常常一守就是半个月。1995年,该套书出版后即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还捧回世界集邮展览金奖加特别奖。后续的《FIAP邮展展品制作指南》(3卷)出版当年就创造利润数十万元。荣获中国版协“全国优秀中青年编辑”称号、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鲍康健于2007年担任总编辑至退休。他参与或主持的重大出版项目包括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宋文》(全360册)、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徽州刻书史长编》(8卷)等一批精品力作。
在美学领域,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1992年陆续出版了轰动学界的《朱光潜全集》(20卷),叶圣陶、沈从文、季羡林、王朝闻、朱德熙等名家慨然担纲全集顾问,该书荣膺第八届中国图书奖。不久,《宗白华全集》(4卷)出版并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时任总编辑许振轩为这两部全集全国征稿,付出甚多。1993年退休后,许老又开始收集著名文学家、美学家、翻译家吕荧的资料,策划出版《吕荧全集》。他找到了吕荧在美国的女儿潘怡,潘女士除了对他表示感谢,让他全权负责全集出版工作外,遗憾地表示没有任何资料可以提供。许老只好到各地图书馆查询,到师友书房里搜求,甚至到书摊上高价收买。在图书馆里找到的资料由于年代久远不能复印,他只能整本地抄。就这样,年近九旬的许老在2019年吕荧离世50周年前夕将书稿交到社里……
当美学图书出版的接力棒传到时任总编辑张丹飞博士和资深编辑钱江、王竞芬等同志手上时,他们以《邓以蛰全集》《蒋孔阳全集》等为基础,策划出版了新时期知名学者的美学研究力作,如周来祥主编的《中华审美文化通史》(6卷)、袁世硕和张可礼主编的《陆侃如冯沅君合集》(15卷)、汝信与王德胜主编的《美学的历史——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进程》以及朱良志撰著的《曲院风荷》《八大山人研究》等。2015年出版的《中国艺术批评通史》(7卷)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2018年推出的《熊秉明文集》(彩图珍藏版10卷)是他们深耕美学、艺术学出版领域的又一力作。时光荏苒,夏秀流、童本道、许振轩、鲍康健、张丹飞等老出版人的薪火相传,为安徽教育出版社的持续发力注入了高端学术出版的优质基因。
他们,为大众出版开拓了境界
在致力于学术文化出版的同时,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批具有学术底蕴的大众精品读物,在实践中培养了一批资深出版人。1997年,一本图文并茂、具有传统文化内核的《中华三德歌》一炮打响,喜获中宣部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发行700多万册;2002年,琅琅上口的《公民道德歌》惊艳面市,捧得第十五届中国图书奖,发行200多万册。两书被安徽等18个省市中小学《思想品德》教材转载或引用,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分别以“中华三德,民心所向”和“雅俗共赏道德歌”为题播出专题节目。这一时期,《心灵长城——中华爱国主义传统》《跨世纪的丰碑——中国希望工程纪实》《起点——中国农村改革发端纪实》《世纪壮举——中国扶贫开发纪实》连续捧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策划出版这些获大奖、赢市场、嘉惠无数读者的“双效”图书之人,正是获奖专业户、时任安徽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兼安徽教育出版社社长的黄书元。“让读者看得懂、买得起、用得上为基础,立得住、留得下、传得久为目标”,黄社长就是这样一位识大势、有远见,又能躬身耕耘、令人肃然起敬的著名出版人。他曾自豪地说:“自己的生命早已和出版融为一体,身体中流淌的是出版的血液。”
斗转星移,安徽教育出版社新时期大众精品读物的策划出版重任落到了一位“70后”编辑何客的肩上。自2008年以来,他先后独立策划组稿、责编出版了“独立阅读书系”“渡书系”等人文社科图书50余种,多次入选“新浪中国好书榜”、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百道网好书榜、中国图书评论协会“中国好书”等知名图书排行榜。著名诗人陈先发亲点其担任自己作品的编辑,2017年出版的由何客责编的陈先发新诗集——《九章》,一举夺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这既是安徽文学界时隔22年再获该奖,也是安徽出版界自鲁奖设立24年来首获该项大奖。
近年来安徽教育出版社大众出版领域的又一重要成果,是与华夏出版社联合推出的《中国通史》。该书以中央电视台同名电视纪录片为基础,凝聚了数十位权威学者的智慧,对中国历史做了既客观严谨又通俗易懂的呈现,是中国史学界对近年来“历史热”的有力回应。该书入选2016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及“中国30本好书”,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正是由于黄书元、何客等优秀出版人的守正创新,安徽教育出版社在大众出版领域开拓了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艺表达相融合的完美境界。
他们,为主题出版确立了方位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主题出版成为新时代中国赋予出版人的又一神圣使命。在坚持高品位的学术文化出版和有特色的大众读物出版的同时,安徽教育出版社在主题出版方面遵循“聚焦大主题、寻找小切口”和“选题精准、作者权威”的原则,虽起步较晚,却异军突起。精品化战略的高起点、高站位、高质量带来了精品主题图书的高互动性、高关注度、高收益率。
2016年,当社委会选定“80后”青年编辑王宗琦作为主题出版选题开拓者时,刚成为两个年幼孩子父亲的他毅然接受使命,承担起事业与家庭的双重责任。此后,他频繁出差于北京等地,联络作者、组织书稿,以超常的付出赢得了相关“大咖”作者的赞誉。由于王宗琦和同事们从选题设计到作者遴选再到文本的内容和形式,都追求高品质,安徽教育出版社的主题出版从起步开始即融入精品思维、精品战略。201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长征精神代代传》(5册)赢得大量馆配订数,深受青少年读者欢迎;同年,建党95周年献礼之作——《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入选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喜迎十九大主题书单,其版权输出英国,有利于欧美主流社会了解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2018年,《辉煌40年——中国改革开放成就丛书》(6卷)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2019年,中宣部年度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一条大河波浪宽:1949—2019中国治淮全纪实》、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老兵王忠心》以及《安徽红色历史记忆丛书》(10册)组成了向新中国70华诞献礼图书方阵,接受读者检阅。
名家为伴,出版好书传后世;初心为怀,牢记使命立新功。在安徽教育出版社这块出版沃土上,勇攀出版“高峰”的感人故事每天都在书写。面对新时代、新挑战、新机遇,现任社长费世平和总编辑姚莉说:“在举国迎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愿意承诺,与学术文化界广大同仁一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共同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新贡献。”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