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43.梁爽——新时代图书编辑对外出版能力的构建与提升

作者:梁爽   2019年10月22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梁爽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编辑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不断加大对外传播,提升我国的文化实力和影响力已成为国家的战略重点。本文以黑龙江省图书对外出版实践为例,探讨了新时代图书编辑对外出版能力的构建与提升,以期促进图书对外出版工作,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对外出版  地域特色  图书编辑  能力构建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日益走近国际舞台的中心,为全世界所聚焦和关注,越来越多的海外读者希望了解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文化。图书对外出版作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黑龙江作为边疆省份,在地理位置、地域特色、文化交融等方面具有对外交流优势,并在图书对外出版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文以黑龙江省图书对外出版实践为例,探讨如何构建并提升图书编辑的对外出版能力。

一、甄选对外图书选题的能力

图书对外出版也要经过选题策划,甄选对外图书选题,体现对外图书出版的针对性和特殊性。对外图书出版不是简单地将中文图书翻译成外文,而是应在国家对外宣传政策方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特色、资源优势,满足海外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喜好,做好选题策划,这对编辑来说是较高层次的要求,既需要理论的支撑,又需要实践的积累。对编辑甄选对外图书选题能力的培养,主要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1.了解对外出版政策项目,紧跟对外出版发展趋势

2003年,我国首次提出将“走出去”作为新闻出版业的一项重大战略,在国家层面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等多份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文件,并实施了“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外图书互译计划”“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丝路书香工程”、边疆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扶持计划等,实施重大项目带动,给予专项资金扶持。这些政策和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出版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推动图书对外出版提供了支持和保障,更对图书编辑紧跟对外出版的必然趋势,积极构建图书对外出版必需的能力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黑龙江依托地缘优势,一直以来与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等国家开展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友好往来。特别是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加深了黑龙江对俄地方合作和地方交往,增进了教育、文化、旅游等人文交流。

2019年,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东方奶酪传奇——王致和》(俄文版)入选“一带一路”重要文化项目“丝路书香出版工程”。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人的家园——新文化论》(日文版)入选图书版权输出奖励计划三期奖励书目。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中蒙国家关系历史编年(1949—2013)》(蒙古语)、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话说中国:大唐气象(隋唐)》和《少儿汉语:HSK中国语》(朝鲜语)入选2014年度“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黑龙江教育出版社还与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就“民族精神与文化主题书系”英文版达成合作,已出版四种图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历届IMO试题集(1959—2005)》,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营养总动员》入选2015年“图书版权输出奖励计划”普遍奖励项目。

从以上示例中可以看出,入选对外出版项目的选题丰富多样,覆盖面广。除了大力做好深入阐释当代中国治国理政、发展道路和价值观念的主题类图书外,还从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到对中国经济、哲学理路、学术理论等的解读,反映了各领域的特色和发展的最高水平。图书编辑要开阔视野,深入挖掘展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反映中华文化、时代品格,适合国际出版、对外传播的选题。

2.依托地域资源和特色,准确定位对外出版

图书编辑应立足于地域资源和特色,发挥优势,准确定位对外出版选题。黑龙江省地处祖国的北疆,文化包容并蓄,适应性强,中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共鸣,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积淀、人文风情、文化资源、地域特色,为做好对外出版、对外宣传提供了优势条件,与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蒙古等国家在对外经贸、文化交流等方面有天然的地缘优势。在近现代历史上,俄侨文化、犹太文化等多元文化在黑龙江交融和汇聚。对外输出版权的《哈尔滨犹太人图史》《风雨中东路》《白·夜——贯通亚欧文化的生活志》等精品出版物,反映了黑龙江对多元文化的融合汇聚,展现了博大包容的中华风范。

在革命战争时期,黑土地上东北抗日联军抗击侵略的热血故事,可歌可泣;在建设时期,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感召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拼搏进取;在改革开放时期,大庆人依靠科技创新,振兴老工业基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繁荣冰雪文化,推进文旅融合,黑土地也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等四大精神蕴含的抗击侵略、艰苦奋斗、创新发展等是全人类共有的价值理念,特别是在新时代,我们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聚力精准脱贫攻坚,保护生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展现了新的时代风貌和价值追求。

2019年又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有很多优秀的重量级的作品问世,这是讴歌时代精神,反映时代发展变迁及取得成就,做好对外出版的一个重要历史时刻。这些都是对外出版选题最扎实的着力点,值得深入挖掘,生动呈现,讲好中国故事,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

二、在对外出版中讲政治,确保精准翻译的能力

对外出版是展现国家形象、宣传政策主张、输出文化资本的手段,因此对外出版活动必然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当前,我国的对外出版多为中译外,在翻译这一重要环节必须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不仅要使内容呈现、语言表达符合国外读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更重要的是要确保翻译的准确性、适当性,坚定政治立场和出版导向,坚决杜绝敏感性、争议性、模糊性话题的出现。

1.在翻译过程中,要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

对外出版的图书代表了国家意志、国家话语,因此在对外出版过程中,编辑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熟悉国家的方针政策,涉统战类、领土主权类、民族宗教类、国际关系类、历史事件类、法律制度类、社会生活类用语要规范表达,不出现禁用语。确保语词的准确性,不能有歧义,不能模棱两可,涉及边界、涉我国主权的翻译,一定要用我国规范译法,以此表达国家立场和诉求。比如,“黄岩岛”应译为“the Huangyan Island”,不采用其他国家带有争议性和目的性的译法;又如,“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担当”中,将“大国”译为“major country”,而不是“major power”,避免与强权政治相联系,违背我国永不称霸的政治主张。当这类词语出现时,编辑应该有基本的敏感性和警觉度,必须谨慎对待,确保译文精准。

2.选择优秀译者,储备翻译人才

语言是文化输出的载体,翻译是对外出版的重要支撑。精准地道的翻译不仅可以传神地表达出原著的语感和要义,而且能帮助原著在内容表述上更好地“异国化”,使国外读者更好地理解,从而为原著加分。比如,《狼图腾》由著名翻译家葛文浩先生译成英文版;莫言获诺贝尔奖作品由瑞典翻译家陈安娜女士译为瑞典文版,地道的翻译让中文图书在输出对象国更接地气,更容易走近、融入当地的文化氛围,也更容易增进理解,引起共鸣。

因此,选择优秀的译者,培养对外出版翻译人才队伍是做好对外出版的一项重要工作。黑龙江因临近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的地理位置优势,在俄语、日语、朝鲜语等语种方面储备了大量的人才,特别是以黑龙江大学俄语专业为代表,黑龙江省俄语人才培养在全国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影响力。这也为黑龙江对外出版提供了翻译支撑。在“中俄经典与现当代文学作品互译出版项目”中,黑龙江大学发挥俄语学科优势,承担了部分中俄经典图书翻译工作,也是第一批入选承担此项目翻译的单位;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也推出了项目中的长篇文学翻译作品《莫佳阿姨》。

对外出版翻译人才也需要发掘、培养和储备,编辑要与熟悉东西方文化,了解国外读者的思维方式、阅读习惯和语言特点的翻译专家加强联系;善于发现青年翻译人才,引导青年翻译关注对外出版,提高翻译的准确性、适当性,使他们在对外出版翻译中获得成就感和使命感,从而逐步培养、积累、储备翻译人才,建立相关语种的翻译队伍,形成深入合作关系。

三、选好对外发行渠道,做好对外营销宣传的能力

对外出版工作最终要落实到图书的对外输出,在异国落地,打入国外市场,拿在国外读者的手中,受到读者的欢迎。这就需要编辑了解对外出版图书的输出渠道,建立合作关系,并做好图书的对外营销宣传。

1.借助有力政策,利用好输出渠道

国家相关部门对出版“走出去”提供了大力支持,从翻译到海外推广,再到出版企业的海外投资,都给予政策扶持。 “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帮助中国出版企业拓宽海外图书发行渠道,通过“国际主流营销渠道合作计划” “全球百家华文书店中国图书联展”实现图书跨国分销、网络营销,以进入对外出版目标对象国家。同时,通过“重点新闻出版企业海外发展扶持计划”鼓励出版企业“走出去”,在国外建立分支机构与当地出版机构合作,构建了涵盖内容生产、翻译出版、发行推广、资本运营的全流程、全领域“走出去”格局。黑龙江出版集团在俄罗斯设立了中俄语言文化交流中心,在韩国设立了华文出版社,并与俄罗斯岛出版社、日本科学出版社东京株式会社等机构建立密切合作关系。这些都是编辑拓宽对外出版的重要渠道。编辑应充分利用这些渠道与国外出版机构一线相关人员建立联系,进一步探讨合作的可能性,逐步开拓自己的对外出版联系网络。

2.借助特色平台,加大对外营销宣传

“酒香也怕巷子深”,对外出版也要做好营销宣传,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黑龙江省依托中俄博览会,连续多年举办中俄精品图书展、东北论坛等活动,并在耶路撒冷国际书展、中国香港书展等展会平台大力做好图书推广宣传。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的文化机构加强版权合作、深化文化交流。此外,还打造了哈尔滨果戈里书店、黑河普希金书店、齐齐哈尔“鹤之魂”绿色书店等特色“国门书店”。哈尔滨果戈里书店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图书馆联盟签订了中俄青少年阅读联盟协议,探索“书店+出版”模式,出版了一系列以中俄文化传播为核心选题的图书。编辑可以借助对外博览会、特色书店等平台,通过在特色书店举办阅读、文化讲座等活动,吸引读者和对外媒体、出版机构,扩大对外营销宣传,通过图书内容再生产,多样化地提升对外出版价值和影响力。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我们出版人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书为媒,大力推动对外出版,不断提升对外出版实践能力,更好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展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承担起新时代赋予出版人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加快推进 让对外出版真正强起来[N].人民日报,2019-05-08(7).

[2]刘海涛.多措并举推动图书出版“走出去”[EB/OL].中国文化传媒网,2019-06-12.

[3]朱义华,王宏.对外出版中的外宣意识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8(3).

[4]张志成.本土人才国际化与国际人才本土化——谈出版走出去与出版人才培养[J].中国出版,2013(4).

[5]陈丝纶.不忘对外传播初心,主题出版创新前行——以外宣图书出版为例[J].出版广角,2018(3).

[6]信莉丽,庄严.文化强国视阈下我国出版“走出去”的现状审思[J].出版科学,2018(2).


作者:梁爽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