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38.黄英——新时代原创童书编辑的核心素养

作者:黄英   2019年10月22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黄英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国际汉语教育事业部二部(青少儿童部)副主任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70年也是新中国出版行业改革发展的70年,尤其是最近这十多年,中国出版业迅猛发展,日新月异。其中表现最突出、增长最快、动力最足的是童书出版这一细分市场。在全国586家出版社中,有500多家涉足童书出版业务。年出版童书近5万种,年总印数6亿多册,在销品种20多万种,销售总额100多亿元,年产值十多年来每年均保持两位数的增幅。这一时期被称为童书出版的黄金十年。  其中,2016年对于中国的童书出版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两个重大事件:一是曹文轩获得国际儿童文学的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中国儿童文学、中国原创童书开始走向世界;也是在这一年,童书首次超越社科,成为占中国图书市场份额最大的板块,并且一直领跑至今。

一方面是童书市场的火爆,另一方面,我们依然要看到其背后隐藏的普遍问题:引进版童书一直在码洋贡献率和册数贡献率上占据绝对的优势,版权引进与输出存在较大的逆差;中国原创童书的发展还跟不上童书市场的整体步调,增长乏力,供给侧创新能力不足。2018年少儿图书市场畅销榜中没有当年出版的新书,畅销榜Top1000中出版时间最晚的是2016年出版的《米小圈上学记》,有5种图书出版时间已超过10年。新书的码洋贡献率和册数贡献率在整体少儿市场中越来越少,2018年已经降到30%以下。 

面对这样的大环境,作为一名原创童书编辑,笔者深感任重道远,挑战与机遇并存,也常常思考如何提高自身素养,做好原创童书出版工作。本文集中呈现了我近年的一些感悟,重点讨论的是在编辑的基本职业素养之上,原创童书编辑在“新时代”还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

1 准确的政治导向,严密的内容把控

童书的使用对象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形成或者尚未成熟的低幼儿童。他们缺乏判断力,常常把出版物的内容奉为权威,不像成人会选择性吸收、批判性接受。少儿出版物在他们的人生阶段中扮演了重要的引领角色,具有关键的启蒙作用。因此,少儿出版物在内容把控,尤其是政治导向、意识形态上,要极其严格,要比面向成人的出版物更加严密、审慎。也因此,以往相关政府部门每年组织的图书质量检查,少儿出版物总是必检和重点检查内容。

作为童书编辑,要担负起把关的重任,不断增强政治敏感,熟悉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出版行业规范,了解社会热点、禁忌话题、禁用词语和表达方式等,对中国国情、知识性内容和编校标准等的掌握要更加精准。

2 自如切换儿童、家长、老师的心理和视角

一名优秀的原创童书编辑,首先要拥有一颗童心。他与这些和他年龄、身高、阅历都差距甚大的目标受众的相处模式,不应该像大人对待孩子一样,直立着远远地俯视,而应该蹲下来,和孩子在同一高度,用他们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审视作品,更近地去倾听他们的诉求,感同身受地理解他们的好与恶。

同时,由于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儿童认知和心理特点差别迥异,编辑更要深入学习、全方位把握不同儿童群体的认知发展阶段、阅读心理、审美习惯等,从而精准定位目标受众,有的放矢地打造原创童书精品。比如:低幼儿童、学龄前的孩子还处于视觉发育阶段,需要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的视觉刺激,他们的阅读以绘本(图画书)阅读为主,图片是满版或者跨页的整幅图,文字量很少,甚至是无字绘本。对于很多经典绘本来说,图片是故事展开的必要一环,如果不看图,只看文字,故事常常无法进行下去。进入小学后,随着孩子文字认读能力的提高和阅历的增加,他们的阅读形式逐渐向“文字+插图”的图文书过渡,图片只占较小的版面,主要起装饰作用,去掉图也能毫无障碍地继续阅读。到中学后,文字量较少的读物已经不能满足青少年的阅读需求了,其主要阅读对象慢慢转变成篇幅较长的纯文字作品。

另一方面,很多童书编辑可能忽略的一点是:童书的使用者是儿童,但购买者却是家长或老师。童书的定位或者说诉求不只是具备大众图书的趣味性、故事性、娱乐性,也要兼具教育资源的知识性、功能性、服务性。这就要求编辑对儿童不同阶段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对老师和父母的心理以及当下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模式、趋势、理念等教育学知识,都要有基本的了解。

3 高度的文化自信

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原创童书发展的驱动力。编辑必须充分地了解、热爱我们的中华文化,并对之充满信心,否则很难做出有文化底蕴和底气的原创童书。

这里的文化既包括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当下的时代风貌、人民生活、社会热点。原创童书要大力发掘本土文化精髓,用儿童的视角和语言来阐释中国元素,讲述中国故事。2018年博洛尼亚童书展重点推荐的《故宫里的大怪兽》,同年上榜当当网最受欢迎原创童书的《这就是二十四节气》,2019年博洛尼亚童书展上签约输出英、法、德三种语言版权的《洛神赋》,都是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信”的原创童书杰出代表。

4 国际思维和全球视野

相较于原创童书,引进版之所以有较大的优势,原因在于国外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童书的创作上,有成熟的策划团队和运营模式。因此,越是原创童书的编辑,越要善于借鉴,多接触引进版童书,熟悉国外原版童书的策划、创作、营销流程,学习其出版理念、分级标准、套系设置、装帧设计、团队管理、项目运营等方方面面,并不因为原创的标签就把自己限制在国门之内,而是具备国际思维和全球视野。

近几年在国内童书出版界名声大噪的菠萝圈儿和助画方略,他们推行的插画国内国际出版合作模式,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5 良好的审美能力和装帧设计素养

童书具有丰富的色彩、元素和表现形式,在视觉设计上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它不仅承载着智育、德育的功能,还有一个相对成人产品来说更为突出的特点——美育。这十多年来,国际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互联网的发展让民众拥有了众多获取海外信息的渠道,电商平台的发展让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产品能自由、快捷地流通。现代的父母,尤其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家长,已经形成较为国际化的视野和审美品味。原创童书要想和引进版争一席之地,编辑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装帧设计素养。

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除了封面和版式设计等的专门学习、培训外,还包括多参加国际书展,尽可能收集国外知名出版社的书目,参加各种书刊设计展,定期浏览各大知名出版社网站,关注知名出版社公众号等,通过这些方式来大量地接触、欣赏、解析经典设计作品。和封面、版式设计师合作过程中,也注意多提问、多思考、多研究、多互动,不要只是被动地接受。

6 敏锐的IP意识

做原创童书,在策划之初,就要具有长远的眼光和敏锐的IP意识。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

6.1 品牌的树立、产品线和商业模式的规划

现在的图书市场,单打独斗的产品很难产生较大范围的影响和持续的盈利。原创童书要做大做精,需要花大力气树立品牌,科学、合理地规划好产品线,提前做好产品布局,做大产品群,设计好整合各条产品线、各种资源的整体商业模式和多重盈利模式。

6.2 IP形象、logo的设计和版权保护

在推出、推广品牌之前,就注意IP形象、logo的设计,并采取申请专利等版权保护措施,为品牌打响之后,推出IP衍生出版物和其他周边产品以及版权输出做好准备。

6.3 和影视、游戏IP的联动

随时了解在少年儿童群体中影响大、人气高的影视、游戏作品,争取拿到出版权,及时推出衍生出版物。

7 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数字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全新的印刷装订工艺,给童书产品的内容、形式、营销方式和盈利模式等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童书编辑也必须迅速转换传统出版的思维,学习新技术,研究新趋势,以研发全新的原创产品,适应时代的发展。

7.1 内容的变化

广泛应用新技术提升儿童阅读体验是近两年的一大趋势。传统纸质图书的立体化、游戏化和功能化转变首先在童书领域找到了对接点——单一纸质读物出版正在向以纸质读物为基础的全媒体复合出版转变。 产品内容原来主要是文字、图片、音频,近些年逐渐加上视频、动画、游戏、APP,最近几年有些出版物中还加入了最新的VR、AR等技术。这些产品内容的立体化是通过点读、点视、扫二维码打开资源链接或下载APP或加入讨论群,甚至是直接访问数字产品所在平台等方式来实现的。

产品内容的立体化其实就是将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深度融合,也即近年热门的“融合出版”概念。为此,编辑应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强对数字产品类型、功能的了解,探索、创新原创童书与数字化结合的内容和方式。

7.2 形式的变化

形式的变化分为两种:一是多元化。印装工艺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产品介质的品种、形态,从过去传统意义的纸质图书发展出纸板书、立体书、洞洞书、翻翻书、触摸书、玩具书等多样的形态。像乐乐趣,这些年从国外引进了一批经典的立体书,并在和外方的合作中不断学习立体书的制作尤其是纸艺设计,后来开发了《大闹天宫》《嫦娥探月》等一批原创立体书,可以说是学习、创新的一个成功案例。

二是无纸化。当今图书市场受到数字出版、新媒体传播的巨大冲击,很多纸质图书被电子书取代,手机、KINDLE、IPAD等移动终端的数字化阅读成为一大主流形式。童书由于受众的年龄层较低,受数字出版冲击相对较小,是最大程度保留传统出版优势的细分领域,但是在儿童的学习、教育类产品上,电子书还是凭借强大的互动功能、丰富的音视频资源在逐步取代纸质书,比如近两年很流行的儿童学习英语的各种APP、“凯叔讲故事”有声书等。

因此,编辑应打破思维惯性,深刻理解不同产品形态的利、弊,其功能与目标受众特定需求的匹配,根据产品固有的属性和特点,选择适当的呈现方式,通过形式的创新为少儿出版物赋能。

7.3 营销方式的变化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营销方式日益多元化。以往产品的的营销和售卖多依赖出版社的发行团队和直销渠道、各级经销商、实体书店。如今人们更多的是通过亚马逊、京东、当当、天猫等电商平台在线购买。社群营销、自媒体营销,成为新的童书推广主流形式,以育儿为主题的网络频道、微信公众号、微博大V号、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等成为各童书出版社的重要经销商。新的营销方式精准定位目标群体,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童书生产者和使用者的距离,缩短了童书的销售周期,减少了童书流通的中间环节。

对此,编辑需要不断加强媒介素养,了解新媒体的种类、形式、特点和使用主体,根据产品目标用户(儿童、家长、老师)和媒体使用人群的匹配度综合考量,拓宽销售渠道,做好信息追踪和个性化推送,精准营销。

7.4 盈利模式的变化

以往,出版物主要靠实体产品销售盈利,一个产品只能实现一次盈利。借助于数字化和新媒体技术,新时代的少儿出版物可以通过产品附带的二维码、APP或独立运作的数字平台等,引导用户(主要是家长)购买配套的资源、课程、服务,或提供收费的定制化服务,实现二次甚至多次盈利。

为此,编辑需要转变思路,强化商业意识和创新意识,主动揣摩目标用户群的共性,找准其痛点所在,扩大显性需求,挖掘潜在需求,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实现效益最大化。

8 坚守与韧性

相比引进版,原创童书需要更长的创作周期和市场酝酿、消化期,冒更大的风险。要做原创童书,编辑必须有一种坚守与执着的态度、异于常人的耐心和韧性,才有可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8.1 引进版和原创童书的策划方式、市场基础比较

目前的少儿出版市场,影响力大、经济效益好的产品中大多数是引进版童书。这些产品已经在本国出版过,有真实的销售数据、市场分析可供参考,风险可控。做好引进版产品,难度和关键在于从海量的品种中选出合适的选题,拿下版权,并经过二次策划改编成适合国内市场的产品,可以说是添砖加瓦或者改头换面的工作。而原创童书,做的都是从无到有、“高楼平地起”的工作,策划选题时也只能根据同类产品信息或者以往的数据去做市场预判,风险较高。

8.2 引进版和原创童书的实施方式、时间人力成本

引进版有很大一部分工作在原版出版时已经完成了,对于引进方来说,作者、文字、图片甚至版式都是现成的,引进后主要是做翻译和改编的工作,因此人力消耗相对较少,周期较短,体量不太大的产品一两年内甚至引进的当年就可能出版。而原创童书从市场调研、信息和资料的采集到零星想法的形成,到策划成熟,组建作者团队(就大套系产品而言),到交稿、进入出版,再到上市后的立体营销,全流程运作,一环都不能少。每个环节都需要经历比较长的时间,花费相当多的人力。

既然做原创童书风险更高、付出更多,收益还并不一定对等,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坚守原创的阵地呢?我想,是因为做原创童书意义更大更深远:就个人来说,对编辑的自身素养要求更高、提高更快;就行业和国家来说,这才是更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才有利于出版行业、中华文化的长远发展。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吾往矣。

参考文献

1.聂欣. 童书大时代,童书出版的新变化——一个出版者的关注[J]. 出版广角,2017(10).

2.李学谦. 如何医治童书出版的“虚火”?[J]. 出版人,2019(6).

3.同①。


作者:黄英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