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33.朱梦婕——新时代 新机遇 新挑战

作者:朱梦婕   2019年10月22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朱梦婕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编辑

新世纪即将迈入第二十个年头,或许我们更应该正式地称呼它为二十一世纪,而不再是什么新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各行各业都在经历飞速的发展,人类进步的脚步越迈越快,新鲜的事物每时每刻都在诞生。传递信息的出版传媒行业更是搭着时代的进程,将信息飞速传递,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变得多样而便捷。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出版业的整体实力和传播力量也获得了极大提升,这为发展提供了无数新的机遇,当然,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行业想要发展,自然离不开人才的培养,

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其在出版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出版产业的一批新机遇正在逐渐显露,出版产业的发展也已经进入了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媒体新兴的时代背景下,读者的阅读需求、信息的传递方式、公众接受信息的渠道都在不断增加,电子传播方式的快速发展也给传统的出版带来了巨大压力。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传统的出版行业如果不做出改变,必然会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出版行业的转型升级日益深入,促进了出版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出版人才的就业形势也呈现出新的态势。一方面,整个行业就业机会增多,对出版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另一方面,出版传媒类专业的毕业生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出版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冲突日益明显。针对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来说,总体上来看,他们应该还是具有文字表达能力上优势的。无论是传统的新闻稿件的撰写还是专业出版的各项策划书的设计,无论是传统的官方平台还是新兴的自媒体运营,首先离不开的是一系列的文字处理能力——信息整理、文本写作、信息提炼、信息编辑。除了过硬的专业知识,出版行业现在需要有较强的动手或执行能力。从基础的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习得了一定的文字表达和处理能力,但仅仅是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还远远不够,运用能力终归有限;而从常规的实训教学中相关技能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巩固,但无法进行专业化的检测、评估,与出版行业从业的现状有较多出入,与应用型的培养目标尚有差距。这就需要在培养专业人员时,不局限于理论的教育,需要在相关行业的相关岗位上给予专业实习机会,以此检验所学、巩固所学,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技能。这样的实践平台或是实践要求,能有针对性的增强专业人才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出版业的发展。

为专业人才提供实践机会,是各行各业人才培养都会做出的选择。而出版行业面临的环境日新月异,对传统出版业和出版行业人才培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传统出版和新兴媒体急需相融合,是很多的机遇,也有更大的挑战,虽然传统媒体的新兴媒体业务发展势头迅猛,但传统出版转型升级任重道远,针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将网络媒体产生的实际效果作用在出版主业上的效率有待提升,推动出版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 实现全业务、全流程、全网络从数字化向智能化的战略转型任务依然艰巨。这些都对现代的出版人才提出了不用以往任何时期的全新要求。新媒体冲击的核心就是再次强调了要以读者为中心。因此,怎样挖掘出大众的兴趣,并把握读者的诉求,是目前出版人员在大数据时代的重要技术能力。其次,应注重培养人才对新媒体的使用能力。目前,数字内容管控、信息存储以及信息远程等数字新媒体技术已经在出版行业中获得广泛地应用,所以就要求新时代的人才必须掌握这类技术能力,极为有利于在实际的出版工作中提升工作效率以及改善业务的最终成果。还有很容易被忽略,但在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计算机的使用能力。计算机的图像处理、网络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已经成为了大数据时代的技术基础,因此, 掌握基础的计算机能力能帮助出版人员提升工作的时效性。最后,就是实际动手操作的技术。出版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都需要具备高素质以及高行动能力的人员。而数字出版的产业尤其需要了解市场管理、运营等多个方面, 年轻人在接触新鲜事物上,有着天生的优势。他们往往更为了解以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熟悉微信、微博等多元化的传播方式,能更为及时、快捷、便利地获取出版相关的第一手信息。应发挥年轻出版人才在这方便的优势,积极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抓住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反应,展现个性化服务的优势,更好地根据受众的需要传达内容。

新时代下的新挑战固然艰巨,但无论在哪一个时代,出版的内容质量都是不容忽视、必须重视的大事。在新时代的出版人才培养中,应警惕出现追求数量、缺乏质量的现象,面对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出精品力作的任务依然繁重。出版行业,图书质量始终是重中之重,必须狠抓年轻人对图书质量的重视。万万不可一味追求潮流、追赶进度,从而放过了可能引起图书质量的问题。虽然新媒体阅读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有一部分人坚持选择阅读纸质图书,这其中的不少人正是看中了纸质图书的编辑与审核较为严格,质量更能让人信服。因此,在培养出版人才时需要强调对图书的出版质量进行更加严格地把关,出版单位也要具备图书质量管理的强烈意识,在每个编辑出版的环节进行质量管理,并不断进行管理流程改进,为年轻人树立图书品质第一的理念。出版单位对整个编辑、审阅、装帧等环节要有严格的质量要求,让出版人充分重视图书的质量,只有图书提高质量,才能使图书具有生命力。如果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不重视质量,图书出版就得不到长远发展。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只是过眼烟云,要想赢得市场,就需要将图书质量放在第一位。对于编辑出版的图书需要进行严格的把关,防止出现错误的知识, 以及不积极的思想观念。尤其是书籍应传达出正确的知识体系和人生价值观,这样读者才有可能能接收正确的信息。图书编辑还需要注重图书细节方面的质量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编辑错误;出版单位也要严抓校对工作,建立完善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严格控制每一个出版流程,责任到人。适当的时候,也可对编辑出版的图书质量优秀的人才进行奖励,以求提高图书质量。

一个优秀出版人才当然还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素养,人文社科的知识当然是必备条件,此类知识主要包含汉语、外语、历史、哲学、经济学以及各类出版的相关法律规定等。出版人才对于人文的了解程度不仅有利于其更好地完成工作,还能培养其阅读兴趣和审美的能力。此外, 若是非编辑出版专业的人才,在应注重培养其在编辑出版方面知识,这是非常重要的。此类知识主要包含传播、出编、版权等多个类型,掌握出版的流程情况以及相关的版权知识等。正确的思想觉悟又比任何固有知识都重要,国家治理需要主流出版的宣传配合。主流出版也应该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做好党的喉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作为一个出版人,在这将迎来祖国建国70周年华诞、深感“十四五”规划也不再遥远的时刻,深感出版是文化生产和传播的核心部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日益成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政治力量竞争的焦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媒体融合发展、新闻舆论、文艺创新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舆论工作者“努力成为全媒体、专家型人才”,这就给新时代出版传媒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我们急需成熟的市场主体、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的现代市场体系,为出版行业人才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整个出版行业体系的建立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在产业发展方面,束缚出版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尚未彻底消除,整个出版行业产业竞争力不强,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高,对文化信息消费和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尚未充分显现。出版行业仍存在“六个不相适应”, 即与改革开放的进程不相适应, 与市场经济的环境不相适应, 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 与传播技术的空前进步不相适应, 与行业发展本身的要求不相适应, 与国际话语权的竞争不相适应。放眼全球,我国出版业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传媒机构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与世界知名传媒企业还存在较大差距,生产世界级、划时代内容产品的能力还较欠缺,海外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传播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与我国文化资源大国形象和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还不相称。新时代给予了我们诸多的机遇,当然也共生了诸多挑战,需要一代代出版人才的奉献和努力,为中国的出版业作出自己的成绩。


作者:朱梦婕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