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娟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编辑
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其中,习总书记强调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对于新时代出版人才的培养,同样需要创新培养理念,培育复合型出版人才,以适应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深度融合发展的趋势。
建国70周年以来,我国由“出版小国”,逐渐发展成“出版大国”,出版作品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一方面出版的规模、品种、数量迅速增长,质量不断提升,出版工程陆续推出,不断涌现出大量精品。另一方面,新技术不断发展,推动传统软质出版迅速跨入虚拟出版,出版融合成果丰硕,优秀出版物和精品图书层出不穷,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新时代下,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思维使得整个出版行业产生了颠覆性的发展,传统的软质出版行业渐趋饱和,出版行业数字化成为必然趋势。出版行业与信息技术等产业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二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了产品形式、生产理念、业务模式、业务流程、营利模式以及产业特性等的融合和改变,推动了我国出版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发展离不开人才,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出版人才,既有万启盈、叶至善等优秀出版人物,又有刘泽林、张朝阳、汪家驷等优秀出版企业家,还有韩敬群、胡大卫、吴兆亮等有突出贡献的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正是他们的努力,带来了中国出版行业70年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
新时代出版行业的融合发展,更需要加强出版人才的培育,探索新时代出版人才的培养方式。就像习总书记多次强调的那样,“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就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必须积极地探索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出版人才,以引领和推动出版行业的不断前进和发展,从而保证我国出版行业永葆青春。
在数字技术引发媒介融合的大传播时代,出版人才既需要掌握扎实的出版专业知识,又要懂得数字印刷、数字出版、数字媒体艺术等数字媒体技术构成的新型数字媒体专业知识。然而,传统的单一专业出版人才难以胜任上述能力,将逐渐被历史的浪潮所淘汰,必须培育出复合型出版人才,不仅具备现代技术、理论知识等专业化素养,也要有分清真假、明辨是非、承担社会责任的品格,更要有应用数字技术,制作多媒体融合的新产品以及选题策划、信息服务的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出版产业的蓬勃发展趋势。
细细品味70年来优秀出版人才的培养历程,可以看出业界实训与学界培养的校企结合培育方式是一种高效的培养途径。在新时代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发展的形势下,亟需创新地构建一条基于校企结合、培育新时代复合型出版人才的道路。
(一)学校阶段加强出版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并以赛代练、以用代培,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至实践中。
一是出版理论与数字技术融合培养。新时代的出版行业是内容与技术的相融,而传统的人文学科出版人才对数字技术的接触不多,难以适应新时代出版行业融合发展的特点。因此,学校需根据新时代的特色,设定出版专业和数字技术的交叉专业和学科,完善课程体系,并设置双导师机制,进行联合培养、融合教学,拓宽人才培养思路和方法,培育复合型人才。同时,新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需要培养学生不断学习、适应和理解新的知识。
二是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新时代出版人才的培养无需拘泥于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方式,可增加专题研讨、案例教学、头脑风暴、项目研究等方式,启发学生自发的思考和交流,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凝聚力。
三是加强中外联合培养,吸收国外高水平出版教学经验。与国外出版专业学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定期选派交换生和访问学者,赴国外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取长补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
四是加强实践,利用实践操作加深专业知识理解。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竞赛和资格考试,并对成绩优异者进行适当奖励。另一方面,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为学生创造实践操作机会,把学校里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际操作联系起来,强化实践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使他们对新时代出版行业的融合发展有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二)企业阶段建立合理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并加强交流和培训,将工作经验转化为知识的积累。
一是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订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引进和培养相结合,根据新时代出版行业融合发展的特点,合理挖掘、开发、培养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人才梯队。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强全员学习和培训,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型企业文化氛围,着力打造一支学习、创新、进取的员工队伍。围绕新时代出版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工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一方面将全国知名出版专家请进来,举行专业讲座并开展业务交流;另一方面利用休假时间并结合订货会、书展、博览会等专业会展的机会,组织全社编辑、发行和管理人员分期分批走出去,到各地系统考察和学习;同时,注重对出版人才进行数字技术培训与职业技能测试,定期开展编校技能综合测试比赛、新媒体技能比赛等活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工作环境,促进新技术的学习与融会贯通。通过不断的充电、提升,开阔了眼界和思路,提高了新时代出版人才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水平,从而培养一支能在新时代出版行业竞争中摸、爬、滚、打,作风顽强的复合型出版人才队伍。
二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落实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充分动员,全面铺开,对各部门的负责人进行竞聘上岗,双向选择。通过用人制度的改革,将过去的“要我干”变为“我要干”,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让人才脱颖而出。同时,执行“岗位为基础,效益为主导,能上能下”的动态岗位绩效工资制,以绩定岗,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打破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适时调整、促进发展”的原则,对现有的薪酬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制定出“岗位为基础,效益为主导,能上能下”的动态岗位绩效工资方案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方案,坚持科学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以绩定酬、岗变薪变、优绩优酬,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动态薪酬管理体系,从而更高效率地配置人才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值人才资本。通过薪酬体制改革,引入有效竞争机制,强化岗位目标管理,促进新时代出版人不断学习和进步,有益于激励出版人在新时代新技术发展下的成长。
三是高度重视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培养。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可以有效的体现公司的发展前景和未来愿景。通过培训教育,将企业文化根植于每个出版人的脑海中,并贯穿于日常的行动中,可以有效地提升他们的企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并有助于出版人根据企业文化制定自身成长计划,伴随着新时代出版企业的融合发展逐渐成长起来。
四是加强福利管理,通过有效激励促进新时代出版人才发展。改革完善员工福利制度,将全体员工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缩小原有体制造成的一些不合理的福利差距,消除部分员工心理不平衡产生的负面影响,让员工实实在在地感受改革的好处、享受发展的成果,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推动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进步,不因新技术的发展而退缩不前。
70年来,我们出版人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砥砺前行,不断推动着中国出版行业地前进和发展。在新时代新技术的发展下,通过构建校企结合的新时代复合型出版人才的创新培育模式,将持续培养一批批优秀的新时代出版人才,推动我国出版行业这艘大船继续扬帆起航,直至到达出版人中国梦的彼岸。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