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25.张霞——新时代高校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作者:张霞   2019年10月22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张霞 北京印刷学院 学生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70年里,不仅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政治清明稳定,我国的出版业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版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优秀的出版人才,近年来随着出版业的日益蓬勃和转型升级,对出版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的出版人大多都是从高校毕业,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更是随着数字化发展与数字技术紧密相连,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新时代高校出版人才的培养现状及该如何对他们进行培养。

一、我国如今出版业发展现状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大众也逐渐从物质需求转向满足物质需要基础上的精神需求,这就让出版行业有了巨大的前景和市场。在市场的推动下,国家也相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出版业的发展,因此在多方有利条件的促进下,到现在我国已经拥有了较为完整的出版体系。同时数字浪潮来袭也使得传统出版逐渐向数字出版转型升级。

但是,出版业早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伴随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了出版业进一步发展:

第一,内容产品供给结构的不平衡,内容产品的呈现于受众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高质量精品较少,中下等质量内容产品较多,原创较少,某一个题材爆火之后就会有很多相同相似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教辅类实用类图书比文艺思想类的图书多;

第二,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存在较多漏洞。现行的出版法律法规仍然还不够成熟,出版灰色地带仍然存在,盗版和非法出版是比较严重的问题,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学乃至网络出版物的版权保护机制号有待加强;

第三,出版人才队伍的建设经验还有待积累和加强。随着出版业的转企改制及数字化转型,很多高素质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发展中的出版产业的要求,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数量的缺失,能适应数字化发展的新媒体出版人的缺乏,具有出版专业北京的高学历人才的空缺,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出版业的长久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的出版行业和政府相关部门也提出过相应的解决措施,如加大对出版行业供给结构的改革,多出版高质量的出版物,引导出版企业注重社会效益,多出版符合人民大众需要的内容产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出版行业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复合型出版专业人才,提升出版人才队伍的整体素养。

但是,当今时代仍是内容为王的时代,内容有谁产生呢,答案是出版人才,一位优秀的出版人能敏锐观察到市场变化,抓住好的选题方向,策划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作品,在将来的出版行业中,毕业于高校传媒出版专业的学生将在出版人才队伍中占据很大一部分,因此,接下来我们就探讨我国现阶段高校出版人才培养的相关情况。

二、高校出版人才培养概况

1985年我国开设了编辑出版相关的专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国内如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印刷学院、武汉大学等几十所院校都开设相关专业来培养出版人才,为了适应数字化发展,至今已有100多所多所院校开设了有关数字出版的专业方向的相关课程,约40所院校开设了有关电子出版、数字传媒、多媒体出版等方向的数字出版教育课程,形成了一定的高等教育规模。

传统出版相关专业开设较早,人才培养的经验和师资队伍也较为强大,传统出版教育模式为我国编辑出版行业输送了大量人才,对促进我国编辑出版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么也渐渐认识到,传统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甚至也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和时代的变化,数字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有不足。

很多高校在积极开展数字化出版人才培养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轨,人才数量多但质量较低。

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推进,数字化出版人才是先如今社会上继续的人力资源,因此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编辑出版相关课程,招收大量学生,但是每年毕业的学生很多,能真正找到专业对口工作、满足市场需要的却不多,究其根本在于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轨,人才数量与质量发展不平衡。以培养出版业中编辑出版的人才为例,当今某些高校的培养目标实际上仍局限于对传统出版物如书刊编辑人才的培养。他们培养学生仍是以上世纪培养文稿编辑的标准来定,忽略了现如今市场需求,来培养能适应包括图书、报刊、电子音像、网络等传媒的综合型编辑出版人才,也就出现了所谓的“不接口”现象。

2. 教学体系有待加强,教学方法和内容设置需要进一步完善。

对于高校来说,对出版人才培养首先看他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安排。然而,我国开设编辑出版专业的高校非常多,他们之间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也大有不同,但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教材的选择不统一,教学内容与现实情况有一定的落后。很多高校的出版课程还停留在传统出版阶段,对数字出版的课程开设较少,如新媒体应用、平面媒体排版、计算机编辑课程的设置还不到位。同时上课使用的教材比较老,其中有些内容还停留在十几二十年前,学生接收到的知识就是较为落后的。

第二,理论多实践少。纵观我国各大高校,出版类专业的课程大都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动手的课程数量少于理论课程,而国外纯实践的课程或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学时设置甚至要超过专业课程。

第三,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国内大多数课程里学生是局限于课堂的,某些课程例如市场调查,很少有能真正进入市场做媒介调研的。

3. 师资力量短缺,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现如今各大高校内的教师,大多数要么是当时学习传统编辑出版毕业的,要么就是有其他专业背景而来,老教师逐渐退休,新的师资力量有一定断层,师资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

三、新时代高校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各大高校更要进一步完善出版人才培养模式。

1. 明确培养目标,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接口型人才。学生既要掌握传统出版的知识还要学运用数字新媒体。在开设课程前,进行市场调研,明确市场需要什么类型的出版人才,有针对的进行招生和培养。同时在培养过程中,时刻关注出版业的发展趋势,及时改变和调整培养方案。最后,加强交流,对于培养经验较足的高校多进行访问学习和交流,学习成功经验。

2. 完善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设置。

对于各大高校的课程设置,在保证人文社科的理论知识的基础课程上,相应增加于数字出版相关的新媒体理论与应用课程,如计算机编辑、多媒体、数据库等用以加强学生们的数字出版素养。针对教学内容,多学习国外先进的出版知识,接轨国际,同时加深课程教育深度,提高教育层次。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人才。

学生数量的增加对师资队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数量上,更是质量上。进入数字时代后,不仅从事数字出版领域的人才匮乏,高校内也缺少拥有数字出版专业知识的教师,势必就要求引进和培养数字出版领域的教师队伍。对于引进人才,高校应扩大引进人才的渠道,考虑成功的出版社和出版企业中的行业精英和技术骨干到高校任教,邀请他们对本校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专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为培养优秀的出版专业人才提供强大的师资资源保障。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出版业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新的出版业态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支撑,新生代出版人才更要与时俱进,而这也就需要各大高校加强对出版人才的培养力度,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探索符合新时代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机制,推动我国出版产业在数字时代的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实现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转变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周炳娟.数字化时代高校出版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J].出版与印刷,2009(03):48-50.

[2]赵少远.数字出版时代高校对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浅析[J].新闻世界,2015(01):181-182.

[3]尹贻伟.数字出版时代高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6(07):74-77.

[4]易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背景下出版业的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传播,2018,10(13):159-160.


作者:张霞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