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7.李建周——新时代出版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初探

作者:李建周   2019年10月22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李建周 副编审 福建人民出版社

内容摘要:新时代的到来,给出版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出版人才的发展是实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原动力,如何对出版人才进行创新培养是当前亟需考虑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新时代出版人才的现状,并从出版人的自我提升和出版企业提供的培养土壤等方面对新时代出版人才的创新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时代;出版人;创新培养;出版企业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作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出版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被赋予了新的文化使命和历史责任。为此,必须对出版人进行创新培养,使出版人除了具备传统意义的编辑基本技能,还须具备与新时代的出版业相适应的各项技能。

一、新时代出版人才现状分析

1.全媒体出版人才紧缺

新时代的出版人才要以全媒型、专家型、“一专多能”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为标准,既要熟悉传统出版工作,又要了解新媒体的发展规律、懂市场运作、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精神。[1]当前出版业对高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特别是在全媒体的大环境下,精通新媒体、懂市场营销与业务策划的全媒体出版人才特别紧缺。

2.出版人的创新能力不足

首先,部分出版人安于现状,满足于现有的工作状态。表现在工作中不积极不主动,沿用传统的出版编辑方法,对新事物特别是在全媒体背景下的出版新技能不了解不学习,对出版前沿理论更是知之甚少,个人业务能力和科学研究方面自我提升的意愿不强。其次,出版人的创新意识薄弱。很多出版人内心对创新充满敬畏,总觉得创新离自身很远,对出版热点缺乏敏感度,在日常出版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

3.出版企业不重视出版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

目前继续教育虽然已经成为一种制度,但还存在着部分课程安排不合理、出版企业不重视等问题,无法发挥继续教育应有的效果。第一,出版人员缺少外出培训的机会。出版人员外出培训必然产生一笔不小的培训费用,同时也会影响手头上的正常工作,因经费、工作安排等原因,很多出版企业并不鼓励甚至反对出版人员外出培训。第二,提供的网络继续教育课程流于形式。有些出版企业为了应付出版管理部门的检查,给出版人员购买了相应的网络继续教育学时,让出版人员自行学习,但很多出版人员应付了事,没有真正地学习相关课程,使得网络学习没有发挥好继续教育的作用。第三,虽然有些出版企业邀请了出版业界的专家授课,但因安排的面授课程不合理、不实用等原因,出版人员参训的积极性不高,没有起到应有的培训效果。

4.出版人才管理体制不够科学,培养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出版人才的管理体制存在着体制不够完善,理念缺乏创新等问题,出版企业现行的人事制度如对人才的培养机制、晋升通道,福利政策等设置不够合理。第一,出版企业仍然按传统的方法评价人才,主要通过学历、职务、职称等方面对出版人员进行定量工资考核,无法体现出版人才本身的业务能力水平和实际的业绩贡献。第二,出版人的内部岗位流动偏少,造成富余人员出不去,优秀人才进不来,现有人才难以发挥作用。第三,出版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规划,缺少发现人才的机制,造成无法人尽其才,出版人员的才能没有得到真正发挥。第四,出版企业缺乏有效的创新培养激励机制,对出版人员在工作中做出的创新方法没有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导致部分出版人员工作不主动,阻碍了出版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积极性。

二、新时代出版人才创新培养方略

针对新时代出版人才的现状,出版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出版人才的创新培养,提升出版人员的职业素养。

(一)强化出版人才的自我提升意识

1.强化新时代出版人的职业教育,增强使命感

第一,新时代出版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文化创新发展、出版业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新兴出版理念。第二,新时代出版人要有高度的使命感,担当时代的重任,突出政治标准,始终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第三,新时代出版人的创新培养要具备崇高的出版理想,把出版作为自己的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追求,尽心尽力、想方设法做好出版工作。第四,新时代出版人要加强出版职业道德教育,继承优良出版传统,牢记出版使命,坚持正确的出版价值观,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优先的原则,加强对出版选题的把关,把好政治导向关,价值取向关,格调高雅关,为读者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切实履行出版人的社会担当与文化责任。

2.强化新时代出版人的自身修养,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

新时代出版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就是创新,特别是在出版业高质量、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出版人的创新发展更是出版业创新发展的原动力。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新时代的出版人必须与时俱进,把握出版发展趋势,促进编辑出版手段和出版方式的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和业务素养,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出版人。

首先,新时代的出版人要有创新的意识和思维方法,敏锐的洞察力,高效的执行力,善于结合新形势下的出版方向捕捉出版热点,要勇于突破传统出版惯有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要具有跨界思维,善于整合各种资源,对出版行业的发展能够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2]

其次,新时代的出版人要对出版有不一样的追求,不平庸的出版价值观,在日常的出版工作中要保持创新的精神状态,不放弃创新的机会,切忌简单从事,无论是新作品出版还是老作品再版,都有创新运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新时代背景下,出版人的创新要做到树立以“互联网+出版”为核心的全媒体融合创新思维,要在日常工作中强化“互联网+出版”的创新意识,以“互联网+出版”为抓手,践行全媒体融合出版创新。

(二)出版企业提供出版人才创新培养的土壤

1.建立高效务实的出版人才培训方案

(1)注重出版企业内部的培训。

出版企业可以邀请企业内部的领军人才对一线编辑进行务实有效的技能培训,探讨在做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同时可以采用导师制、小组合作制等方式对一线编辑特别是新编辑进行培养,促进新编辑的快速成长。出版企业还应该加强对一线编辑的轮岗培训,通过一线编辑在不同部门的锻炼,让一线编辑了解不同部门的业务范围,熟悉整个出版流程的工作特点。

(2)注重出版人员的外出培训。

出版企业应努力创造条件鼓励出版人员走出去,积极参加各种与出版行业相关的培训班。通过参加各种培训班出版人可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全方位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还可以广交社会上各界的朋友,广开信息路,结交有成就的同行、作者,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3)注重出版企业间的交流培训。

不同出版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内涵、企业特色各不相同,在出版人才的创新培养、提高出版人才的综合素质等方面也都有各自的亮点。出版企业应创造条件鼓励出版人员到兄弟单位学习交流,推动出版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渠道互通,引领广大出版人才提升自己,奋进新时代。

(4)注重继续教育的实务培训。

根据相关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的继续教育不得少于72学时,这也是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续展登记注册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3]出版企业应主动面对新时代的挑战,确立新定位,完成新转变,努力做到横向联合、纵向沟通、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为出版人员提供更加优质多元的继续教育服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根据不同的出版人员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类型的课程,同时要紧跟时代步伐科学安排课程,对一些不合时宜的课程要删减,适当增加当前的出版热点课程,增加案例分析课程的比重,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出版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在授课老师的选择上要注重相应的课程精心挑选相应的出版专家、领军人物,充分发挥培训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2.建立健全出版人才培养管理机制

(1)健全出版人才培养机制。

出版企业要开阔新思路,将人才培养放在战略高度,强化出版企业的人文建设,实现人力资源结构优化,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科学规划用人机制,建立健全各种激励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薪酬激励体系,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高效有用的培训机制,完善物质层面激励,重视精神层面激励,强调激励的个性化需求。

(2)健全出版人才评价机制。

出版企业应将出版人才在工作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参与出版创新项目的情况作为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绩效考核等的重要依据,鼓励出版人员提升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充分发挥出版人才的技术优势,助力出版企业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

(3)健全出版人才流动机制。

出版企业必须打破部门壁垒,部门与部门之间完全打通,畅通人才流动渠道,不设立任何人为障碍,加强内部人才的轮岗培训,尽量让每个编辑去各个部门,如发行部、校对科等,让出版人才多交流、多走动,走出去,引进来。出版企业要多种方式引进人才,广泛招纳贤才,完善人才培养和储备体系,如从研究者引进人才,将某个方面的专业人才发展成为这方面的专业出版编辑。

(4)健全出版人才用人机制。

出版企业应充分挖掘出版人员的潜力,在一些重要岗位的人员安排上实行竞聘上岗,将合适的出版人员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并大胆使用年轻编辑、在实践中发现人才,鼓励出版人员参与出版科研创新。

结语

新时代的出版号角已经吹响,出版创新已经成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而出版人才是实现出版创新的践行者。新时代的出版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高举创新旗帜,为促进出版业的创新发展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李宏葵.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勇担新时代出版人才队伍建设的历史使命[J].出版与印刷,2017(04)1-2

[2]沈宁.新闻出版青年创新人才培养激励的探索与思考——以山东省新闻出版行业青年人才培养为例[J].出版广角,2018(05)26-28

[3]单凝.科技期刊编辑继续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04)370-376

作者:李建周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