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70年来,一路风雨、一路高歌。70年来,中国新闻事业始终与新中国发展息息相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风雨中前行,实现由报纸到报刊再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转变,为共和国70年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70年;报刊;媒体融合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强调新闻工作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党性、遵循科学方法、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成立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为中心、以各级党委机关报为主体的公营报刊;以新华通讯社和中国新闻社为主体的国家通讯社;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主体的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下发《关于报纸经营的决议》,进一步规范全国报纸实行“企业化”的经营模式。 1950年上半年召开第一次全国新闻工作会议,确立联系实际、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新闻工作指导方针。1956年,为解决新闻工作存在的教条主义和党八股等问题,新闻界掀起了一场以《人民日报》改版为中心的新闻工作改革。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双百”方针)之后,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报刊品种不断增多。反右期间,毛泽东同志提出“政治家办报”的思想, 要求各省委、直辖市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等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特别注意报纸和刊物,并告诫“记者的头脑要冷静,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但是,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后,“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受到了干扰,后来开始得到纠正。60年代初,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实事求是、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得到恢复与发扬,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采写了雷锋、铁人王进喜和焦裕禄等一大批鲜活生动的社会主义建设先进的典型报道。但是“文化大革命”中,“双百”方针”又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新闻事业拨乱反正,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新闻体制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新闻事业被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1979年3月邓小平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为探讨与研究社会主义新闻学提供了理论指南。1982年12月4日《宪法》为我国新闻事业确立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原则。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报告提出了开展舆论监督、重大的事情要让人民知道、重大的问题要经人民讨论等全新观点,我国新闻事业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品种、多行业、多特色的媒体报刊结构。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后,新闻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1996年首家报业集团成立,标志着报业走上了集团化发展模式。截止2000年10月中旬,全国经有16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报业集团。1994年1月24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发表讲话又强调:以“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四句话勉励人民日报全体新闻工作者肩负起新闻宣传历史使命,此后也涌现出许多世界著名的战地记者。1999年北约空袭南联盟,中央国际广播电台的王智敏赢得了“身穿‘CRI’服装的战地之花”的评价。新华社记者黄文1999年赴南斯拉夫联盟,参加了一系列的战地报道,是中国第一位前往国际战场的女摄影记者。新华社记者邵云环,1990年到1993年首赴贝尔格莱德,1999年主动请缨再赴南斯拉夫,报道了北约空袭南斯拉夫的真相。同年5月7日在北约空袭中国驻南大使馆事件中以身殉职。伊拉克战争中,闾丘、露薇等5位女记者成为凤凰卫视战地报道的主力军,她们报道技术水平、能力素质比起男记者丝毫都不逊色。特别是闾丘,被人称为战地玫瑰。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文化分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在2002年1月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强调: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一定要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要尊重舆论宣传的规律,讲究舆论宣传的艺术,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水平和效果。200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具体目标与任务,强调要重塑国有文化市场主体,开展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2007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重要新闻观点。报告指出: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新闻舆论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有力指导中国新闻事业改革创新、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因时而变顺势而为,纷纷建立各自的网络平台,并将其作为内容二次传播的窗口。腾讯公司2011年初发明微信、2012年4月正式上线,因其套餐费廉价比高,深受广大网民的喜爱,有事没事刷刷朋友圈、浏览公众号、点赞群内留言等,已成为很多网友生活中的新常态。与此同时,智能手机的普及也为用户实现从电脑端向移动手机端转变,手机客户端取代网站成为纸媒转型的一个拐点,报刊集团纷纷通过公众号推出自己传统媒体内容产品或者推送独家采写的原创作品,自此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出现融合发展趋势。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中央深改组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此媒体融合发展列为国家战略重要议事日程。贯彻落实党中央重要指示精神,全国各地新闻单位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三微一端”(微信微博微视频和客户端),开发运用360度相机、VR(虚拟现实技术)、H5(第五代应用超文本标记语言)、智能采写机器人等技术产品,拓展传播渠道,并将打造智能采编平台作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将打造融媒体运行平台。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各种客户端、APP、微信公众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各类服务平台和移动传播的重要载体,把媒体融合推到凤凰涅槃的关键阶段。尤其是主流媒体发展的新兴媒体,如客户端、APP、微信公众号成为新闻舆论战场的主力军,并将进一步通过资源整合做强做大,倡导移动传播、智能抓取、数据采集、视频表达,将以报纸为中心转移到以App为中心,把移动客户端作为传播主阵地打造,逐步向基层延伸。
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单靠哪一家则难以完成,必须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抱团发展、强强联合、取长补短的原则,打造包括网站、法人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APP、视频等在内的全媒体智能发布平台,旨在产生1+1>2的集群效应。2018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地方机构改革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后,辽宁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通过媒体资源整合,7月19日正式挂牌成立辽宁报刊传媒集团,拉开了全国党报党刊合二为一走集团化发展的帷幕。
2018年8月21日-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2019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至此,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都把融媒体中心建设作为媒体改革重大任务,区县融媒体中心陆续揭牌成立,奏响了融媒体发展的新乐章。
当前,我国媒体资源整合不外乎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同行业、同属性的媒体资源整合,旨在盘活资源。一些事业单位媒体如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所属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台纷纷合并挂牌,建立一些规模较大的传媒集团,壮大主流媒体矩阵,实现内部融合发展。此外,一些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商业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合并,全力进军新媒体客户端,打造移动新闻阵地;另一种是媒体跨界进行资源整合,也就是抱团取暖,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一些业务相近、资源相通、渠道相同的商业媒体改变各自孤军奋战、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敢于打破地域、部门限制,突破体制机制壁垒,跨地区跨部门组建媒体集团(传媒集团)公司。实践表明,有的通过资源整合把新闻宣传与经营创收分开,借力新兴媒体领先优势改造提升多媒体数据库、成立新媒体中心、搭建云平台、建设中央厨房等,将内容、渠道、用户、服务等多种因素聚合起来,形成一种打通内部、涵盖外部的超级平台优势;有的将职责相同或相近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优化重组后成立媒体集团,理顺同主管部门的关系,逐步推进管办分离,压缩机构领导指数和编制数量,严格执行采编和经营两分开制度,形成融媒体传播矩阵,走精干高效、融合发展之路。与此同时,一些传统主流媒体逐步打造优质内容聚合平台,进军短视频领域,通过移动端发布视频新闻,推进传播终端向移动化演进,如人民日报社打造的全国移动新媒体聚合平台“人民号”、新华社打造的全国主流媒体“现场云”平台、光明日报推出的“光明的故事”系列微视频,等等。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从2018年4月开始,对违规短视频平台进行了有效规范和综合治理,促进了短视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2018年,中国新闻奖首次设立了短视频新闻奖项。2017年以来,智能采写机器人初露锋芒,新华社智能主播闪亮登场,“媒体+AI”成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风向标,人民日报社推出人工智能“创作大脑”、新华社尝试媒体大脑MAGIC进行新闻产品智能生产,揭开智能媒体时代的神秘面纱。
1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人民网全媒体播控中心时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四全”媒体。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全国各地各新闻单位尤其是中央主要媒体主动适应变革,大力推动变革,以自我革命的勇毅担当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事业一百年,《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06期 ,第5-13页
2. 魏岳江 李春华:媒体融合不是简单“加法”,北京,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年11月29日
3. 魏岳江丁莉莎:主流媒体盘活资源破冰启航,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8年7月24日
4. 魏岳江李春华:媒体融合中心建设忌盲目跟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8年9月5日
5. 魏岳江 李珧:转型需要思考,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年5月16日
6. 王新华 魏岳江:“整”后盘活资源 “合”后破茧重生,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年1月15日
(本文作者:魏岳江:军事杂志社;丁莉莎:驻京某融媒体发展部)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