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陶瓷修补术的文化史》:著名陶瓷史学者谢明良为你讲述古人的神奇修补术

作者:海蓝   2019年10月15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由上海书画出版社推出的《陶瓷修补术的文化史》尝试从文化史的观点省思历史上陶瓷修补术诸面向,既观察了清代宫廷陶瓷修补改装情况,以及乾隆皇帝对于缺损陶瓷的对应态度和补修理念,也讨论了十七、十八世纪欧洲人针对中国陶瓷的金工镶饰和改装。在广泛搜集亚洲和欧洲锔钉补修术案例的基础之上,作者评估了区域间影响交流的可能途径。

《陶瓷修补术的文化史》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作者:谢明良
出版时间:2019年08月

《陶瓷修补术的文化史》由上海书画出版社于2019年8月推出。

本书获艺术史家、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李军,著名古陶瓷研究专家任志录,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刘朝晖,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王屹峰等业内人士的强力推荐。李军盛赞其为“一部真正的陶瓷艺术史和文化史”。

此次出版由作者增补并修改了部分内容,更换并增加了重要的图片资料。在编排和印刷方面,本书较原版也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得到了陶瓷学界众多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

如果说以经济的角度研究民生问题是民生经济学这一学科的宗旨,那么历史上的陶瓷修补术可以说是在一定层面上体现了作为民生方便载具或说必需品的陶瓷之经济活动。

《陶瓷修补术的文化史》总结了陶瓷史家谢明良积累三十年方法论的思考。书中记录了他对于中国陶瓷史所作的新的阐释和贡献。

本书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具有实用功能的陶瓷修护手册,也不是探索历史上陶瓷接着剂配方或复原修缮工序细节的科技史著作,而拜近代科学之赐所创发种类庞杂的高效能或环保黏着剂,以及各式修缮技术均不在本书讨论的范围。

作者选取了古陶瓷研究中一个极有趣、又少人问津的话题——陶瓷修补,厚积薄发,娓娓道来,以涵盖中国、东亚、南亚、中东、欧洲的跨文化视野,透过修补技艺去讨论背后的文化内涵、观念认知和区域交流,以物为核心,巧妙地将工艺技术融入了新文化史、全球史,回应了陶瓷史研究的“当代性”。

其次,全书尝试从文化史的观点,从中国、日本和欧洲的三重跨文化视角入手,省思历史上的陶瓷修补术。作者既观察了清代宫廷陶瓷修补改装情况,以及乾隆皇帝对于缺损陶瓷的对应态度和补修理念,也讨论了十七、十八世纪欧洲人针对中国陶瓷的金工镶饰和改装。

作者在书中以其一以贯之的清澈、明晰而务实的文风,切入细腻的物质文化分析,透过具体的陶瓷修补与改装的案例,在广泛搜集亚洲和欧洲锔钉补修术案例的基础之上,评估了区域间影响交流的可能途径。

除了各式各样与民生消费有关的补修工法之外,这本书也着重讨论了历史上区域特定群体有时视修补的陶瓷个体为古物之象征,或刻意赏鉴陶瓷的补修痕迹等议题,并试着梳理异国文化交流等现象。

(本文编辑:杨子欣)

作者:海蓝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