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射雕》英译到底有多难?译者张菁有真言

作者:马敏越   2019年08月19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2019年8月18日,著名香港翻译家、《射雕英雄传》英文版译者张菁应邀出席在南国书香节融合发展展厅武侠馆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牵手盲童共读好书启动阅听会”活动。百道网对译者张菁进行采访,一探英美读者对金庸小说和人物的想象与类比。作为译者,张菁又是如何把具有独特语言魅力的金庸体翻译成英文,文化差异如何变通?以及当好译者,如何历练?


说起金庸的武侠小说,很多人都能数上好几本自己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射雕英雄传》必是其中之一。

2018年2月,《射雕英雄传》英文版第一卷《英雄诞生》由麦克洛霍斯出版社出版,这是该书首次被译成英文出版,上架不到一个月,就荣登英国亚马逊畅销书榜单。《射雕英雄传》英译本热销,英国媒体称其堪比《魔戒》。

2019年8月18日,广州市朗声图书有限公司在南国书香节武侠馆举办“粤港澳大湾区牵手盲童共读好书启动阅听会”,译者张菁应邀参会。活动上,百道网对张菁进行了专访。


为何选《射雕》?

金庸的经典武侠小说如此之多,为什么张菁单独选中了《射雕英雄传》做翻译呢?

张菁在香港长大,后来去英国读大学,毕业后留在英国工作了三年。“金庸的影响力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我十几岁的时候就反复看小说,然后就是追各版本的电视剧,听相关的流行音乐,对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如数家珍,情节也能倒背如流。”张菁说到,自己也属于“金庸迷”一枚。

而在英国市场上,人们对长篇奇幻、网络小说等作品的阅读兴趣也在近几年培养起来。英国媒体把《射雕》中的郭靖与《权力的游戏》中的琼恩·雪诺或《魔戒》里的佛罗多·巴金斯作对比,可以看到中国文学中独特的“想象力”也能与异国文化产生共鸣。

“我们阅读翻译小说时,不可避免地会带上自身文化储备和阅读经验的烙印,西方读者对于《射雕》的解读也印证了这一点。金庸小说里人物的传奇经历、仿若魔法般的武侠世界以及浓厚的历史韵味,确实能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更容易接受和喜爱。”张菁说,看完《射雕英雄传》,首先会对宋、元这些历史朝代有些概念,其次就是故事里面的英雄儿女豪情万丈、侠义相助、情义满满,并非单薄、刻板的形象。每当做《射雕英雄传》的翻译工作,想到可以让在英语环境中长大的华裔接触父辈的中华传统文化,就会产生自豪感和使命感。


文化差异,如何变通?

相对于外国文化而言,武侠小说是很新奇的题材。在和百道网编辑的交谈中,张菁分享了自己在历时三年的第二版《射雕英雄传》翻译创作过程中,所遇到的中外文化差异等问题及其解决之法。

张菁表示,虽然世界上的语言种类繁多,各国文化也千差万别,亚洲语言翻译成欧洲语言需要解决更大的文化差异问题,但最重要的是找共同点,共同点才会引发共鸣,抓住人心。

她认为,作者、译者和读者都是人而不是机器,翻译有时是更多地将背后的文化、感情、故事在特定的语言中寻找相类似的感觉,最重要的是让外国读者领略到《射雕英雄传》的武侠精神所在。《射雕英雄传》有非常强的故事性,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故事人物感情扣人心弦,特别是里面表现出来的“侠义精神”,在本质上是全人类都能理解的。而以南宋末年时期作为故事的时代背景,呈现出的则是一种中华特色文明。作为译者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在不同的文化差异之间找到相同之处,通过相同之处再把差异变成一种具有特色的文化,感染不同地方的读者。

侠的形象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武侠最早来源于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韩非子在《韩非子五蠹》中说到:“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侠逐渐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独特的集体潜意识的崇拜,一种内化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民族情结。

“侠”文化在传统西方中也是有的,中古欧洲时期的骑士文化,比如《伊凡霍》《罗宾汉》《三个火枪手》等故事,虽然历史背景不一样,但都讲的是江湖上,正统体制边缘或之外的勇士们,为了兄弟朋友、为了正义道德而行善除恶、劫富济贫的故事。抛开宗教、皇室传统的不同,他们的内核都是相似的。

当好译者,如何历练?

金庸作品难译,不仅仅因为其独特的“金庸体”,诗词韵律,成语典故比比皆是,更难之处在于书中五花八门的武功招式、意味深长的语言意境。翻译一本一百多万字的书需要三年时间,张菁能在两种语言中切换自如,使人读起来欲罢不能。她是怎么做到的?

张菁对目前在该领域入行不太久、耕耘不太深的译员们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张菁指出,首先要多多阅读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经典文学作品,作为中国人,应该先学好母语,对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其次是多读翻译书,试着从别人的书中汲取地道的表达方法,尝试多交流,多学习。

文化交流是双向的。金庸先生的经典名著被改编成多个版本的影视剧,可见其受欢迎程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需要树立文化自信,大胆“走出去”,以“想象力”发出洪亮之声,讲述对世界和自我的想象,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华武侠文化、人文情怀,在传承中发扬,让经典永流传。这需要一个过程,我们需要耐心和勇气。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中华武侠文化的背后是中华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一种高尚的人生价值观。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之际,中国和中华文化将得到国际社会关注,当代青年更应该充分彰显文化自信,多读经典国学,加强区域文化交流与文化建设。

(图片来源:朗声集团;本文编辑:安宁)


作者:马敏越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