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近日,东方出版中心推出德国当代著名学者、历史系教授伯恩哈德·里格尔的作品——《甲壳虫的全球史》。作者在书中将甲壳虫的演进,放置在二战至今的全球化进程中,展现了它如何在交织着军事、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变迁的半个多世纪中颠沛流离、突围而出,成长为一度堪与可口可乐比肩的全球文化标志。
《甲壳虫的全球史》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作者:[德]伯恩哈德·里格尔
译者:乔爱玲
出版时间:2019年07月
《甲壳虫的全球史》由东方出版中心于2019年7月推出。
该书问世便获得令人惊讶的成功,畅销一时,荣获哈格利商业史奖,赢得了V. R.伯格翰、C.J.迈尔斯、艾米丽.S.罗森博格等世界学术界、文化界人士高度赞誉,被称作“商业史与社会史、观念史的奇妙结合”“20世纪人类社会曲折与奋斗的精神纪录”等。
2019年7月10日,德国大众汽车的标志性车型甲壳虫在墨西哥正式停产,标志着这款拥有八十一年历史、曾风靡全球的经典车成为历史。在甲壳虫汽车正式宣布停产,一代经典就此落幕的背景下,《甲壳虫的全球史》作为这一事件的文字记录者,显然承载着重大的意义。
本书作者是德国当代著名学者、历史系教授伯恩哈德·里格尔,代表作有《英国与德国的科技与现代性文化(1890—1945)》等。伯恩哈德在自己的父母——两位甲壳虫汽车驾驶者的影响下,展开了对大众甲壳虫起源和发展历程的追溯,并最终将研究结果以一本兼具学术高度和大众阅读趣味的《甲壳虫的全球史》呈现。
正如马克思所说,商品“一旦彼此及与人类建立了关系”,就会表现为“赋予了独立生命的独立体”。在作者的叙述中,这个体型小巧的圆乎乎的“小东西”,远不止是单纯的工业产品,而已经是一件“过着自己生活的物品”。他把甲壳虫的演进,放置在二战至今的全球化进程中,展现了它如何在交织着军事、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变迁的半个多世纪中颠沛流离、突围而出,成长为一度堪与可口可乐比肩的全球文化标志。
稍稍关注过甲壳虫的人都知道,这款外形“卡哇伊”,却被美国人称为“相貌平平的小妞”的轿车,有一段灰色的过去。从一出生,它就带着很强的意识形态倾向和政治意图。它是希特勒政治计划的一个步骤,是第三帝国一项破产的政绩工程。不过,相对于之后的成功业绩,这段灰色的历史反而增添了它的传奇色彩。
在甲壳虫出世前的30多年里,世界汽车王国的霸主是福特T型车。历史上的标准化大规模生产模式,也正是由福特开启的。希特勒在福特式的流水线上看到了高效、科学、团结一致和整齐划一。他希望在德国建立一个渗透着现代性精神的高度技术化环境,而福特汽车的生产方式正与此契合。
原本就对各种机械很有兴趣的希特勒,对于价廉物美的福特T型车艳羡不已,遂计划也为德国创造一款“民众之车”。他呼吁德国汽车厂家生产廉价汽车,除了结实耐用,还必须“调整价格以适应数百万潜在买家的消费能力”,以成为民众“周日和节假日的快乐来源”。
就在汽车厂家为希特勒定下的任务焦头烂额时,曾任戴姆勒-奔驰技术总监的保时捷·费迪南德出现了,他的技术野心恰好和希特勒的政治野心不谋而合。保时捷制造出了希特勒构想中的“民众之车”,新车被命名为“通过快乐获取力量之车”(简称“KdF”),虽然技术过硬,却造价不菲。但给希特勒看图纸时,他并没有告知车的真实造价。
“这款汽车将为数百万低收入的新客户敞开大门”——1938年,在柏林举办的车展上,希特勒自豪地宣布。他所指向的KdF,是大众汽车的第一款车,也就是最初的甲壳虫。
但还没等到KdF投入量产,第三帝国就崩溃了。德国战败后,英国占领了工厂所在的沃尔夫斯堡。通过大量档案的梳理,伯恩哈德在书中总结,与美国在占领区全面铲除纳粹文化根源的做法不同,面临财政限制的英国人更希望免遭来自德国人的敌意。他们认为,要修复德国经济,最好的办法就是任用那些与纳粹政权保持距离的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众70%的建筑和90%的机器都保留了下来,并成为德国唯一一家可以在战后立刻投入生产的汽车厂。
之后许多年里,甲壳虫的生产和销售逐渐走向世界,其纳粹血统也渐渐为人遗忘。这款在美国南加州设计、德国沃尔夫斯堡开发,并由墨西哥生产的汽车,让许多国家对它产生了认同感。
随着更多有竞争力的轿车进入美国市场,到了1970年代,销量一度超越福特T型车的甲壳虫,又被逐渐边缘化了。1977年,大众宣布甲壳虫在美国停产,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对“臭虫”的灭绝表达了哀悼:“当甲壳虫汽车从我们的生活中挣扎出来的时候,你得说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部分随之而去了。”8年后,甲壳虫又在故乡德国停产。
《甲壳虫的全球史》展示了一系列角色,包括政治权威和企业家、管理人员和工程师、记者和广告商、流水线工人和汽车收藏家以及日常驾驶员,将甲壳虫打造成全球偶像的过程。
正如作者海德威格•里希特所说的那样:“伯恩哈德•里格尔以机智和轻松的方式讲述了甲壳虫的故事……这是一部始终关注国际纠葛的德国纪事。里格尔所描述的文化历史具有跨国界的影响力……是对传统民族史事的明智选择。”
(本文编辑:凌寒)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