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讲书堂 | 《在这本书里》: 一个温柔而丰富的世界

作者:闫函   2019年07月08日   来源: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学习·讲书堂】今天要给你讲的书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出版的图画书《在这本书里》,这是一本非常适合0~3岁儿童阅读的低幼图画书,当然,一本优秀的图画书的阅读对象年龄是没有上线的,所以也可以说,这本书适合任何年龄阶段的读者。《在这本书里》由68幅独立的画作构成,画面色彩单纯明朗,线条简洁柔和,展现了一个温柔而丰富的世界。而将这68幅画作串联起来的是一个句式:“我在XX里(上),XX说。”

《魔法象·图画书王国:在这本书里(精装)》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法]芬妮·玛索
译者:柳漾
出版时间:2019年04月

你好,欢迎来到“百道学习·讲书堂”。我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魔法象童书馆的编辑闫函。

闫函

第一幅画是一只蜜蜂在大大的丽春花里。与之相应的文字是“我在丽春花里,蜜蜂说。”翻过第一页,映入眼帘的是一对跨页,左页是一个留着一头黑发的女孩,右页呈现的是一个鸟巢。文字分别是“我在头发上,发卡说。”和“我在巢里,鸟儿说。”黑色、黄色、粉色、绿色色块的搭配组合,简单明快,带给小读者愉悦感,而黑色和黄色的呼应,让这一跨页具有视觉上的连续性。

书里呈现的大部分是孩子身边的事物——“我在天空里,云朵说。”“我在床上,泰迪熊说。”“我在浴缸里,小孩说。”“我在花瓶里,花说。”……

不仅有这些实在的空间关系,还有比较抽象的,例如“我在脖子上,吻说。”“我在奶酪里,洞洞说。”“我在画里,公主说。”

可以说,整个世界都在这本书里。

芬妮·玛索

翻到最后,是一幅跨页图:一个抱着一本书的孩子躺在爸爸的怀里,而从孩子怀里的书的封面,我们可以判断,它正是我们在看的这本书。这似乎是一个博尔赫斯式的故事,书中的人物看到了这本书本身,于是一个奇妙的空间关系就产生了:他既在这本书里,也在这本书外。作者似乎也提出了博尔赫斯的疑问:正在看这本书的我们是否也是被虚构出来的人物呢?这一深层的含义,大概等孩子长大后,才会意识到吧。但,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对这个细节感到惊喜,并对“在……里”的这一问题有新的感受和思考。

更巧妙的是,这一跨页的文字是“我呢,就在你的怀里!”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理解成是孩子说的,也可以理解成是这本书说的。

当我们合上书,封底写着“我在草原上,丽春花说。”还记得吗,翻开书的第一幅图画的文字是什么?——“我在丽春花里,蜜蜂说。”当我们在世界绕了一大圈后,又回到了故事的开始,这个故事的圆圈可是相当圆满。

为什么《在这本书里》是一本优秀的低幼图画书

说到低幼图画书,一些人会觉得是浅薄的“小儿科”,认为给婴幼儿的都是很简单的书籍。我认为,这是一种矮化低幼文学,矮化儿童文学的一种心态。事实上,一本优秀的低幼图画书需要文字作者、绘者对儿童心理有深入的认识,对儿童文化有心灵上的共鸣,抛去成人的傲慢与成见,怀着真诚虔敬的态度为儿童创作。这些低幼文学的艺术性和深刻性绝不亚于成人书籍。

本书内页

我在《在这本书里》就看到了这样的心灵和这样的态度。当然,这并不是说这本书是完美的,书里对一些事物的选择和呈现方式仍有讨论的空间。但从总体上来说,我认为这是一本优秀的低幼图画书。

节奏感

首先,让我从它的节奏感说起。许多低幼图画书的语言看似比较简单,并且经常一个句式重复多次,其实简单的语言都是经过作者锤炼的。像《在这本书里》,全书反复重复一句话:“我在XX里,XX说”,这一句话赋予了这本书整齐、单纯、明快的节奏。而节奏,可以让儿童在“混乱”的生活之中,找到一个支点。世界对婴儿来说是新鲜的,却也是无序的,这种无序会让幼儿产生一种难以把握的焦虑感,而有节奏的语言、运动会给儿童以安全感。

心理学家发现,婴儿的神经系统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模式,能对轻柔的、有节奏的刺激产生反应,研究表明持续性的、有节奏的声音可以起到减少婴儿的肌肉活动、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的作用。

(本书内页)

这种对节奏的喜爱,不止是生理上的,也是审美上的。早在婴儿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母亲的心跳声就给他以天然的节奏的熏陶。儿童文学学者刘绪源在《美与幼童》一书,提出这样的观点:节奏是儿童最初的审美体验,随着儿童长大,这种节奏会一点点地松开。所以给低年龄段的孩子的文学具有很强的节奏感、韵律感。

认知性

婴幼儿大约从一岁半左右起,见到自己熟悉、喜欢的东西,会非常兴奋,他们反复地指出该事物,并一次次地重复,想要用语言和动作表示“我知道!”而对他们不熟悉,不认识的事物,他们也有强烈的了解愿望。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对认知类图画书很感兴趣。

《在这本书里》同样具有很强的认知性,可以归类为认知类图画书。但它不像一些主题鲜明的动物认知、色彩认知、物品认知等认知类图画书,它包罗万象,可以说整个世界都在这本书里,而这个世界给予儿童丰富的知识和广阔的视野。

儿童文学工作者柳漾在看到这本书时,想到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的《晚安,月亮》。在一个绿色的房间里,孩子和月亮说晚安,和椅子说晚安,和小熊说晚安,和房间里可见的、不可见的一切说晚安。玛格丽特的创作观念受20世纪初美国的早教专家露西•斯普拉格•米切尔的影响,露西认为孩子有热切的愿望,想要了解周边的世界,所以我们在跟幼儿相处的时候,应该多跟他们谈论当下以及身边的事物,而不是那些时日久远的、和他们生活有很大距离的事物。1921年露西出版了图书《此时此地》(Here and Now)阐述、实践了自己的观念。柳漾认为《在这本书里》也体现了这种“此时此地”的育儿观念。这一观念是建立在对儿童心理深刻体认的基础上的。苏联心理学家伊•谢•科恩就曾在《自我论》中说道:“对于儿童说来,‘现在’‘马上’‘立刻’是最主要的,甚或是唯一的时间量度。儿童回溯过去的能力很差,因为他们的全部有意义的体验只与他们有限的切身经历有关。”

benshun

正如前文所说,《在这本书里》选择的大多都是儿童生活中会接触到的事物,但其中也穿插某些儿童不太熟悉的事物和关系,例如行星、幽灵……这类事物在这本书里的数量不多,当它们被置于儿童熟悉的事物中、置于愉快的节奏中时,就变得安全、可把握了。再加上绘者的若埃尔·若利韦单纯、简洁、柔和的配图,让这些事物显得亲切,且更易识别。

介绍亚麻油毡浮雕版画

说到图画,从《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出,若埃尔深谙儿童心理,画风简洁、朴素,每幅图用3到6种颜色,且多采用单纯的色块,这些图画共同加固了一个美好丰富且易于把握的画中世界。并且本书采用大开本的画面、构图清晰简洁,让图画有种呼之欲出的鲜活感。

若埃尔采用的是亚麻油毡浮雕版画(在中国也被称为麻胶版画)的创作技法。这种绘画,在国内又叫“麻胶版画”,它的雕刻材料——亚麻油毡,通常被我们称为“麻胶板”,这种材料比木材容易雕刻,成本也更低。1905年至1913年间,德国艺术组织Die Brücke首次使用麻胶板创作版画,之后许多著名艺术家,如亨利·马蒂斯、巴勃罗·毕加索等都创作过亚麻油毡浮雕版画。这种艺术形式其实非常适合大人和孩子一起创作,在《深夜小狗神秘事件》这本书里,主人公克里斯托弗和美术老师就一起创作了一幅亚麻油毡浮雕版画。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关注我们社近期推出的另一本图画书《大家来过河》,这本书的导读里有介绍如何创作亚麻油毡浮雕版画。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尝试亚麻油毡浮雕版画的创作哟。

最后,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本书的结尾——世界在书里,书在孩子的手里,而孩子在父亲怀里。这幅画传达了这样的观念:图画书是大人和孩子一起阅读的,尤其是低幼图画书;对于幼儿来说,现在读的每本书都将成为他们建构自我,形成世界观念的基石。它鼓励家长们多多陪伴孩子,陪他们阅读,陪他们认识世界。

好了,今天就给你推荐到这里,欢迎继续收听百道学习更多精彩内容。愿好书与世界同在,成就你我精彩人生。

(本文编辑:绘里)

作者:闫函

来源: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