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新手编辑手册(二):市场会对有绝活的人“定价”

作者:林飞翔   2019年03月06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电子工业出版社首席策划编辑林飞翔进入出版行业六七年,在这个讲求厚积薄发的行业不算久,但已策划出《万万没想到》等多本销量几十万册的畅销书。他现在依然将自己定义为“小编辑”,一直在探索“如何做策划,如何形成稳定的精品资源渠道的答案”。在成长的过程中,他接手在台湾卖了80万册的《自慢:如何成为一个有绝活的人》,将自己策划出版的心得整理成一篇诚意满满的新手编辑手册,这里面不仅有策划畅销书的绝活,还有职场新人的心态培养,希望能够启发更多进入出版业的年轻编辑。

本文为新手编辑手册第二部分,查阅第一部分请点击新手编辑手册(一):新手更应该把公司当成是自己的    

电子工业出版社首席策划编辑  林飞翔

市场会对有绝活的人“定价”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说“新手更应该把公司当成是自己的 ”说是不是鸡汤呢?是鸡汤!

因为上面的论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也是大众的普遍问题,即认为一个人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足够努力,你一定能够成功。我现在坚信的是,3分天注定,7分靠打拼,还有90分靠运气,相信形势比人强。你在一家有钱的出版公司里面,一定能够抢到更多的优质选题版权。一个畅销书策划并不一定真的特别有能力,也可能是运气特别好。

这上面说的这些又是不是鸡汤呢?一碗绝望的冻鸡汤!

无论你相信努力更重要,还是相信形势更重要,只要你偏信,大概都得饿死。因为它们都是成就一件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不要把它们搞得对立了。努力和运气,这两者我都信奉,而且运气这种概率事件,事实上也是一种过于复杂的不确定要素,努力虽然能够排除的不确定要素太少,但或多或少能提高吸附住运气的概率。

我们都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面,真实的世界没有那么多的选项,我们是不自由的。假如全世界最好的出版公司,我能随便挑,我当然不会还在那家公司,我要选最好的。现实是全世界最牛的那些出版公司根本不会要我。

我们还都活在某种世界观之中,不是这种就是那种,你无可避免,必须选一个相信,代价是结局会不一样,你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即可。所以我特别相信,假如现在工作的这家公司给我的定价太低(薪水),没有关系,整个同行市场能够给我新定价。假如我真的有做选题的绝活,能够判断好选题,卖好一个选题的话,我相信没有哪个老板真的不想要这种能够让自己发财的员工。

我有这种绝活之后,我就有议价的话语权,我怕什么?这也是《自慢》的核心内涵。“自慢”二字本来就是中文,现在的汉语语境中提的很少,觉得这个名字怪,反而只能解释为它来自于日本,翻译为“形容自己最拿手、最有把握的绝活”。成为一个自慢的工作者,这个世界观我觉得靠谱,我也在这么行动着。

《自慢:如何成为一个有绝活的人1》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何飞鹏
出版时间:2019年01月

尽可能接触牛人的世界

我特别认同丁磊为这本书说的那句话:

“大家很渴望获得一种‘速成的’成功,一个人想要接近成功,就要尽量去接近那些成功者的大脑,去接近他们的日常生活,模仿他们的态度,学习他们一点一滴的思考方式。《自慢》的价值,就在于此。它不会让你的脑子变得更聪明,但会让你用更聪明的方式去工作。”

很多人都认识台湾才子詹宏志,对何飞鹏可能不太熟悉,但大家对台湾最大的出版集团——城邦出版集团一定不陌生。何飞鹏就是它的创始人(现在是城邦媒体集团的CEO),不仅如此,他还创办了《商业周刊》《PC HOME》、痞客邦等。

何飞鹏的故事很传奇,他从一个小记者开始做起,随后几年采访了无数台湾地区知名的企业家,是台湾当时最知名的财经记者之一,但在他最风生水起的时候,他却选择离开报社。据说是在他34岁的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他问了自己一个问题:20年后,我的人生会是怎样的?何飞鹏的回答是:人生最精华的时光(30-40岁),如果不做任何变动,余生大概将老死在报社,职场的天花板也只是成为报社的社长或总编辑或总经理,但这不是他想要的——人生又能有什么可能呢?

之后他就自己创办了《商业周刊》,但现实终归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这次《商业周刊》的创业之举,让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赔光了1200 万元新台币的资本;他第二年又集资1200 万新台币,结果一年之后又将钱全数赔光。一次又一次的增资,何飞鹏和伙伴们借光了能借的钱,负债一度高达1 亿元新台币。

经营惨淡的原因是“我很会做员工,但做主管却是个白痴!”何飞鹏回忆时说。

创刊第二年团队就瓦解了。

用何飞鹏的话说:“40 岁之前的 7 年,是我人生最辛苦的日子,创办《商业周刊》,让我陷落无尽的深渊。 年年巨额的亏损, 赔光了我所有的钱, 还负了许多债, 每天下午 3 点半,公司随时都可能倒闭,我随时都可能成为经济犯。”而随后的一本畅销书才使得《商业周刊》有了转机。

“42 岁以后,一切都改变了,《商 业周刊》慢慢变好, 而我接下来所做的新事业, 不论是杂志或者是出版, 都相当顺利,有时候甚至是“奇迹式的成功”,连我自己有时候都不敢相信, 为什么我运气会这么好。”

在《商业周刊》稳定之后,何飞鹏决定另外创业,因为他看到了另一个正在兴起的“计算机大学习潮”悄悄来临。20 世纪90 年代中期,计算机开始普及,正要从办公室的设备变成家庭用计算机,这个趋势代表着有无数没学过计算机的成年人,要在短期内学会计算机。这就是“计算机大学习潮”。而当时市场上的计算机图书,都以专业人士为目标读者,他这个初学者,一本都看不懂!“一定也有很多人跟我一样!”何飞鹏立刻锁定“计算机初学者”市场,重新创业,没想到却获得空前成功。

这一次何飞鹏的合作伙伴是才子詹宏志。1996 年,《PCHOME》第一期就卖出15 万本,打破台湾地区杂志的销售纪录。之后,他们陆续办出20 多本计算机相关杂志,奠定了台湾地区最大杂志出版集团的基础。同年,麦田、猫头鹰、商周三家出版社,结盟成城邦集团,后来又陆续创立了20 多家出版社,形成了杂志、图书复合式经营的模式。城邦集团建立在出版的“花园主义”之上——在这片出版的花园里,各个出版社都拥有独立的品牌和经营权,能尽情绽放知识的花朵;但出版社借由横向策略联盟,建立共同制作、印刷、营销等平台,得以降低成本,抵抗外部竞争,就像希腊时代的城邦制度一样,也改写了台湾出版业的游戏规则。

2001 年,是何飞鹏人生历程的转折点,华人首富李嘉诚旗下的香港TOM集团,以25 亿元新台币并购了整个城邦出版集团及计算机家庭出版集团(TOM集团母公司是和记黄埔集团及长江实业集团,2007 年其营业额超过400 亿美元,拥有23 万名员工,业务横跨57 个国家)。何飞鹏担任集团CEO至今。

未完待续

(本文编辑:安宁)

作者:林飞翔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