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俞晓群专栏】人民出版社“中国出版家丛书”, 从2014年开始陆续面世。已经出版的人物包括:巴金、陆费逵、赵家璧、章锡琛、郑振铎、叶圣陶、张元济、邹韬奋、陈原、邵洵美、舒新城、王云五、徐伯昕、王伯祥、曹辛之、陈翰伯、金灿然、罗竹风。以我目光所及,这已经是近年以来,一套很好的行业名家传记丛书了。
人民出版社“中国出版家丛书”, 从2014年开始陆续面世。前几天刚刚收到最新一批样书,汇集起来,已经出版的人物包括:巴金、陆费逵、赵家璧、章锡琛、郑振铎、叶圣陶、张元济、邹韬奋、陈原、邵洵美、舒新城、王云五、徐伯昕、王伯祥、曹辛之、陈翰伯、金灿然、罗竹风。
近一段时间,它们已经成为我的案头书,时常学习、翻检、核对或评点,整体印象,不敢说执笔者水准整齐划一,但以我目光所及,这已经是近年以来,一套很好的行业名家传记丛书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一,联想到这些年出版大书、套书不少,不断有人掀起盛世修典、推举百佳一类应景活动。与这套书比较,他们的追求实在有所不同。应该说,为百年出版英才树碑立传,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从大背景说,它需要有时代的铺垫,诸如思想解放、实事求是,都是组建丛书的重要基础。四十年改革开放,这些观念似乎已经成为常识,让我们自然遵守,其实不然。说起来我也是这套丛书的作者之一,撰写了《中国出版家·王云五》,因此了解这套丛书的创意、初衷和启动等组织过程;尤其是在处理书稿时,思想的交锋时时都在。诸如:某某人物能列入吗?你为什么要为那些人涂脂抹粉呢?……
许多时候,我会无言。只是更能理解思想启蒙的重要性,以及一个族群能够生生不息,能够在世界上树立自信与尊严的艰巨性。更应该感谢丛书组织者暨人民出版社的工作精神,他们老老实实做选题研究,老老实实为中国百年出版史积累资源的精神,确实让人敬佩。
其二,归结起来,这套丛书收录出版家,有三项原则:一是时间切割,以二十世纪的人物为界;二是人物遴选,只收入已经过世的人物;三是贡献的评定。如果说出版传记丛书,上述前两项是硬性标准的话,那么第三项标准就属于软性的了。其性虽软,但此处最见功力,问题也往往出在这里。比如决定收入或汰除一个人的根据是什么?是政治性、思想性、进步性、独立性,还是地位、资产、经营、财富?或者再单纯一些,预设标准,评判他是好人或坏人?我觉得,关键还是看他的文化追求与贡献。
本丛书正是落脚在文化基点之上,因此有了包容性和历史视野,有了突破时代禁锢的眼光和勇气,也有了高明的、不同以往的选人标准:有传承如张元济、陆费逵、邹韬奋,有扩展如巴金、叶圣陶,有突破如王云五、邵洵美,有深入如徐伯昕、王伯祥,有延伸如陈翰伯、陈原……与此前的相关研究比较,这套书在这些原则上做得好,是树立丛书品质的第一基础。
其三,在写作约定上,组织者的正向原则,如坚持严肃的史学研究;坚持尊重人物的客观真实,不能随意拔高或矮化;坚持仅为出版家立传,不言及其他社会活动的限定。应该说,这样的约束保证了丛书立项的可行性,但并未达到史官秉笔直书的理想境界。我自认为,这已经很好了。尤其是它的反向原则,约定我们的著作,不是普通传记,不是教科书,不是学术专著,不是历史八卦,不是立志鸡汤,不是完人圣人。凡此种种,未必完全是编委会的意见,而是我参与写作时的理解,也可能是我的曲解。
写到这里,我想到一个相关的问题,即所谓“成名成家”。曾几何时,它不是一个好词,常与个人主义、沽名钓誉等坏思想相连带。其实这有些说不通,不然许多大人物盖棺定论时,为何要冠上一串某某家的赞词呢?由此我又想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几个与此相关的概念,如:名、家、成名、成家、名家等等。它们词义彼此交融连带,含义不尽相同,却有启发性。在此不妨分别道来:
名:《辞源》中列出的寓意很多,有称号、姓名、文字、名誉、称说、大、目上眉睫之间,还有老庄之名、孔儒之正名等等。此处针对传记,说的是名誉,如《孙子·地形》:“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为人树碑立传,基础正是他的名誉。当然仅有传主的名誉还不够,执笔者的水平非常重要,司马迁作《太史公书》,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自有他的道理。
名人或名士:《吕氏春秋·劝学》:“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又见《吕氏春秋·尊师》:“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于学也。”此二句的落脚点,都在一个“学”字之上。由此可言,要想成为名人,首先应该是一位学问家。但学问只是充分条件,学成之后能否成名,还要看业绩和造化,更要看道德。如《周易·系辞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又如张元济那幅对联:“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他将读书与积德对应,把二者看得同样重要。
家:它的词义也很多,如家族、夫家、妇家、安家、士大夫釆地、归依、家禽、自称等。此处是说有专长的人,如《汉书·艺文志》:“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此中“数家”,正是指有《易》学专长的人。附言:专长是一个中性词,可好可坏,还可以兼而有之,比如冠定一个人物,说他既是学问家又是阴谋家云云,好坏并存一身的人,并不鲜见。
名家:这里不是指诸子百家中的名家,也不是指名门一类,而是指有专长而自成一家的人。如《汉书·艺文志》:“传《齐论》者,……唯王阳名家;传《鲁论语》者,常山都尉龚奋、长信少府夏侯胜、丞相韦贤、鲁扶卿、前将军萧望之、安昌侯张禹,皆名家。”此处名家与专家类同,对照“中国出版家丛书”中人物,学问家大多够格,兼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所谓手执“两支笔”,却未见得整齐。
成名:有命名、盛名等词义,其中成与盛是通假字。有两个词义符合此处论说:一是旧时科举中式叫成名,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还有唐代罗隐有《偶题》诗句:“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再一是树立名声,如《论语·子罕》:“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注意:《论语》中的那句话,是说有人评价孔子知识广博而无专长,孔子听到后说:“那我干什么呢?驾车?射箭?我还是驾车吧。”这倒让我想到两点,一是有人喜欢将孔子奉为编辑的先师,二是有人称编辑为杂家。孔子是圣人,不必多言;杂家一词古已有之,《汉书·艺文志》:“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如今转用,总觉得诸多不妥,比如一个行业的人,岂能都成家了?王云五说,好编辑像一个善于配菜的厨师或服务生;沈昌文说,编辑就是打杂的。这样的界定,似乎更让人轻松。
成家:词义有成立家室、娶妻、安家一类,此处讲的却是成为专家。专家是指某种学艺有专长的人。撰写《宋书》的大学问家沈约,他在编篡史书、校勘典籍方面,称得上是编辑的祖辈了。他却说:“臣艺不博古,学谢专家。”(见《初学记》十二,《到著作省表》)如此谦逊的态度,足以让同道大为汗颜。那么何种人才称得上专家呢?
北齐时有一位狂人杜弼,他很有学问,精于玄理,注释《庄子·惠施篇》和《周易·系辞传》,汇编成书《新注义苑》,流行于世。杜弼是一位专家,据《北齐书·杜弼传》记载,他曾在一次上书中写道:“卿才识优恰,业尚通远,息栖儒门,驰骋玄肆,既启专家之学,且畅释老之言。”果然傲视天下,才气逼人。但《北史·杜弼传》说他:“性质直,在霸朝多所匡正。……十年夏,上因饮酒,积其愆失,遣使就州斩之。寻悔,驿追不及。”呵呵,专家又如何呢?只是因为过于耿直,竟然被皇帝酒醉错斩了。看来性格和社会环境也很重要,或曰成名成家难,做人更难。
(本文编辑:陈楠)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