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党的建设理论热点今日谈》评介

作者:邓祥俊   2018年08月09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党的建设理论热点今日谈》是一本具有相当学术含量的通俗理论读物。全书聚焦全民从严治党的热点问题,从历史和理论的角度,透彻辨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的历史背景、主要缘由、基本内涵、主要途径、重大意义、基本地位等基础性问题。通过三个部分将三个阶段党的建设历史和理论发展进行纵向梳理,既彰显了党的建设历史和理论发展的深厚历史基础和历史纵深感,又突出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鲜明的时代特征。

《党的建设理论热点今日谈》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石仲泉
出版时间:2018年04月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致力于加强和改善自身建设。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和领导人,都注重探索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提出了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提出“中国梦”这个伟大的战略思想之后,又形成了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处于“四个全面”之魂的地位。这“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将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新的历史阶段,全面从严治党也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了新阶段。

当前,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实践不断发展,理论成果不断涌现,紧跟理论发展特别是紧跟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的发展,阐释好、宣传好党的创新理论,是理论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也是出版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为此我们策划并出版了石仲泉的这部《党的建设理论热点今日谈》通俗理论读本。

本书作者石仲泉是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多年从事党的历史和党的基础理论研究,致力于党的基础理论通俗化、大众化、普及化研究和宣传,本书就是作者集几十载研究之功推出的最新力作。作者发挥史学家和哲学家的双重功力,从党史和党建的内在关联出发,在系统梳理党的建设伟大历程的基础上,提炼和解析党的建设理论的若干深层次问题,实现了党史和党建的有机结合,卓有成效地改善了长期以来党史研究中对党建研究不够、党建研究中对党史研究不够的局限性。全书融党史研究和党建研究于一体,达到了“1+1>2”的效果。作者为便于不熟悉党史和党建的广大读者了解这些深层次问题,着力以通俗语言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说,努力达到面对面交流的效果。

本书从党的历史发展长河,纵观党的建设的历史和理论发展,把党的建设的历史和理论发展分为“大三段”。作者“大三段”的历史划分,是党的建设理论的重要创新。本书按照这三个阶段分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依次为:第一部分“中国革命和建设篇”;第二部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篇”;第三部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篇”。

第一部分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所领导的民主革命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党的建设历史和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一部分阐述这一时期党的建设历史和理论发展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创建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大革命失败后,党的主要力量和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广大农村,党的队伍也以发展贫苦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为主体。由于中国革命的特殊性,这种状况不是短时间能改变的,党在相当长时期都是以农村为主要发展基地。因为中国革命的道路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既然如此,又怎样来保证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呢?建党初期在上海的党中央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远在井冈山上开辟了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毛泽东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毛泽东提出的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即思想建党。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此后,毛泽东成为党中央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在领导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同时,为了使革命胜利得到根本保证,提出将党的建设作为“伟大的工程”来推进,以思想建党为主轴的党的建设理论愈来愈系统和完整。经过延安整风后便形成了毛泽东党建学说,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作了创造性发展,并成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坚持“两个务必”,严厉惩治贪腐案件,党的建设不断向前推进。

第二部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大以前这一时期,是党的建设历史和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一部分阐述这一时期党的建设历史和理论发展的主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总结党的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被党确认的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之际,他还提出了制度治党治国思想,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加强法制建设,以党的生活民主化推进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又一重大创造性发展。他同时又提出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民主,一手抓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思想教育。但是,在一个时期的实际工作中,没有做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形成一手硬一手软的偏差,放松了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抓得不够。邓小平说,这是十年最大的失误。也正是由于一手硬一手软,党内出现自由化倾向和松、散、宽现象,在国际大环境影响和外国势力操纵下,酿成国内政治风波。邓小平寄希望于新的中央领导,“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际上就是要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和怎样建设执政党的重大问题。为了加强党的建设,还提出将党的建设作为新的伟大工程重要战略向前推进;并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重重要思想,开展“三讲”教育活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尽管是治国层面的指导思想,但也涉及党的建设许多问题。在此同时,还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将中国共产党建设成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等新思想,制定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并开展了先进性教育等活动。这些都旨在落实邓小平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的指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尽管党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阶段性成果,贪腐现象的多发高发势头一直没能得到有效遏制,党的形象受到严重伤害,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党的前途忧心忡忡。

第三部分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时期,是党的建设历史和理论发展的第三阶段的新起点。这一部分阐述这一时期党的建设历史和理论发展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提出了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提出中国梦这个伟大的战略思想之后,又形成了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还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处于“四个全面”之魂的地位。这“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将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新的历史阶段,全面从严治党也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了新阶段。

全面从严治党,所以能如此,是因为在理论上提出了将毛泽东的思想建党思想和邓小平的制度治党治国思想统一起来,提出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新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推向了新境界,是对毛泽东和邓小平党建思想的重大创新性发展。在实践中,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壮士断腕精神,采取雷霆霹雳手段,既整顿广大群众深恶痛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四风”,又严厉开展反腐败斗争不手软,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反腐惩恶取得显著成绩,多少年来一直遏制不住的腐败现象多发高发势头终于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成为定局,风清气政的政治生态正在形成。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迅速飚升,因而十八届六中全会作出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也是全党领导核心的重要决定,获得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

本书将三个阶段党的建设历史和理论发展进行纵向梳理,彰显了党的建设历史和理论发展的深厚历史基础和历史纵深感,突出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鲜明的时代特征。

(本文编辑:C)

作者:邓祥俊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