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中华书局全新推出“籍合网”——十余年来,《中华经典古籍库》何以不断保持创新

作者:李佳(采访)   2018年04月24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2014年,中华书局这一百年经典品牌第一次走向数字出版,推出了备受好评的《中华经典古籍库》。此后,他们不断创新,并于近日推出了“籍合网”,以及全新改版的“中华经典古籍库”个人专业版。从2003年中华书局开始启动“中华古籍语料库”项目至今,已经经过了十余年的时间。那么,在这十余年中他们如何不断保持创新?庞大的“中华古籍语料库”项目究竟有着怎样的整体设计?百道网曾专访古联公司总经理洪涛,他的介绍,或许可以解答我们对这一项目的好奇。

自2003年开始,中华书局便开启了逐步将几十年来出版的古籍整理类图书数字化的“中华古籍语料库”项目。十余年之后,《中华经典古籍库》1.0版于2014年6月面世,依靠信息技术让原本复杂繁琐的文献古籍检索工作变得更加简单。这是中华书局响应学界一直以来的要求,也是中华书局这一百年经典品牌第一次走向数字出版。

2015年,为了进一步系统开发“中华古籍语料库”项目,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专门致力于开发古籍数据平台。2016年4月,为方便广大用户对《中华经典古籍库》的便携性需求,《中华经典古籍库》微信版面世,第一次将庞大的古籍数据库几乎原版移植到手机等移动终端。虽然微信版的便携性和准确性立刻获得了广大用户的称赞,但微信版有很多专业级用户,为了使得他们在手机端和电脑端用上原书图像页码、引用自带格式等专业级的功能,2017年初,古联公司又开发出了《中华经典古籍库》微信专业版,既能满足专业用户的需求,也填满了从微信版到机构版的过渡空间,极大丰富了原有产品线。

可以说,《中华经典古籍库》自诞生以来一直坚持做精品化古籍库,所收全部为正版图书,选取权威整理版本,并经过深度编辑加工,旨在呈现给用户一个优质的、可信的、可直接征引的善本古籍库。据悉,《中华经典古籍库》所收图书涵盖了经、史、子、集各部,目前已收录超千种中华书局出版的整理本古籍图书,以及与天津古籍出版社、凤凰出版社、齐鲁书社、巴蜀书社、辽海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多家专业古籍出版社进行版权合作的图书。内容涵盖经史子集各部,包含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通鉴系列”、“新编诸子集成”、“十三经清人注疏”、“史料笔记丛刊”、“学术笔记丛刊”、“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佛教典籍选刊”等经典等系列。

2018年4月,《中华经典古籍库》更是创新连连。在这个充满书香的季节,不仅有将产品集群、在线应用系统、垂直交流社区统一聚合的门户网站“籍合网(网址:www.ancientbooks.cn)”上线,以满足数字化时代用户对于古籍数据库多元灵活的不同需求;在4月23日世界阅读日当天,“中华经典古籍库”个人专业版(网址:http://publish.ancientbooks.cn/)也全新改版上线,以更加大气美观的界面和更加人性化的设计为用户带来全新体验。

如今,我们在感叹《中华经典古籍库》的内容丰富、权威之余,也对他们在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如何不断保持创新感到好奇。此前,百道网曾专访古联公司总经理洪涛,从他的介绍中我们或许能窥见一斑。

“中华经典古籍库”个人专业版

百道网:《中华经典古籍库》这一项目的策划缘起是怎样的?

洪涛:中华书局的古籍数字化工作开展较早,在2003年就启动了逐步将几十年来出版的古籍整理图书数字化的“中华古籍语料库”项目。但是数字出版方面的工作启动较晚,《中华经典古籍库》的1.0版在2014年才面世。研发这个产品的原因,一是来自用户的需求和压力。随着市场上古籍全文检索数据库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读者要求中华书局提供古籍整理图书的全文检索产品,为包括学术研究在内的各色需求提供支持;另外,我们也发现不少的社会机构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将中华书局的图书内容资源放到自己的产品中销售,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来自市场的压力,因而下决心进行产品化的工作。二是出于数字出版的大势所趋吧。目前针对专业领域的数据库的出版模式相对成熟,加上经过前期近10年数字化工作的积累,这个项目的可操作性较强。

百道网:《中华经典古籍库》与目前市场上的其他古籍数字化产品相比有哪些特点?

洪涛:《中华经典古籍库》服务体系的核心,是提供高质量的、基于整理本古籍的数据库服务。目前的市场上,古籍数字化产品很多,其中多是基于对版刻图书的数字化加工、只提供原始的古籍数字化文本的数据库,如爱如生公司的《中国基本古籍库》、书同文公司的《文渊阁四库全书》等等,这些产品通常起步早、数据量大,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中华经典古籍库》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基于“整理本古籍出版物”而做的,它收录的古籍,是经过现代学者的整理的,加上了标点、校勘、注释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其中大部分古籍的文本,经过了多个版本的校勘,以及出版前编辑的加工,在文字质量方面更有保证。如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二十四史”,经过几十年无数学者的研究整理和编辑们辛勤的编校工作,早已成为学界乃至普通读者最认可的版本。另外,古籍库中收录的资源,都有明确的版权,大部分内容是独家的。在中国古籍数字化领域,这样的产品是具有独创性的。

基于这样的内容优势,我们的产品可以解决很多传统古籍数字化产品不能解决的问题,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比如在没有《中华经典古籍库》之前,用户想要查找并徵引一部古籍中的内容,需要先通过海量数据库检索、复制该书需要的内容,然后在图书馆中借阅此书,核对文字,添加标点、出处、页码等信息,才算完成了一次文献检索与使用的全部流程。在这一过程中,用户并没有完全脱离纸质图书,只是把数据库当成了纸质图书的索引工具。而有了《中华经典古籍库》,用户就可以直接复制已经由专家整理好的古籍数据了。不仅如此,我们在设计产品时,考虑到部分用户的使用习惯,保留了原书的版面图像,且与文本一一对应,方便用户核对引文。另外,古籍库还提供“引用信息自动生成”的功能,系统会自动为引用文字生成标准格式的出处信息,节省了用户的时间。此外,由于我们的产品收录的是“整理本古籍出版物”,因而能够惠及更多“非专业”的需求人群。比如一些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出版社编辑、传统文化爱好者、中小学教师等,这类群体对高质量的古籍文本有一定的需求,但传统的数字产品提供的内容常因错漏多、缺少高质量的句读而无法直接使用。用古籍库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中华经典古籍库》问世后,不少图书编辑,尤其是一些非古籍专业的图书编辑表示,在校稿时用古籍库,大大提升了他们的效率。

百道网:为了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场景,《中华经典古籍库》做了哪些特别设置?您在业务模块的构建和规划上有哪些构想?

洪涛:为了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场景,《中华经典古籍库》目前已经开发了三种不同的产品形态,分别是:镜像版、在线版和微信版。

镜像版主要服务于国内机构,满足科研院所、图书馆增加馆藏的需求;在线版主要服务于海外机构以及一些国内的企事业单位,无需本地安装,更加方便快捷。微信版则服务于个人用户,随时随地,拿起手机就能用。作为中国第一个在微信端提供海量古籍检索服务的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目前微信端的关注用户已达6万人,得益于微信的传播优势,古籍库微信版一上线就获得了大量的关注,不但惠及了更多人群,而且推动了经典古籍库的品牌的建立和传播。

对于未来的业务模块的规划,我们希望更多地利用“资源联合”来丰富我们的产品内容。这也和“古联公司”名字中提出的理念是一致的。中华书局作为重要的古籍整理出版单位,在资源上有优势,但是仅仅依靠中华书局的资源,还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我们与多个国内优秀的古籍出版社达成了合作协议,目前除中华书局的本版图书外,凤凰出版社、巴蜀书社、齐鲁书社、岳麓书社等十个出版社的资源都被收录进了《中华经典古籍库》。未来我们将继续扩大合作范围。可以说,同类资源的联合是我们建设《中华经典古籍库》产品的重要一环,也是未来的一个着力点。

百道网:目前《中华经典古籍库》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您如何看待如今取得的成绩?

洪涛:说成功可能还谈不上,毕竟在中华书局,数字出版的份额相对传统出版业务来说,还是少得多。不过,这些年发展还是较为迅速的:从最初中华书局的一个部门——“古籍资源部”的几个人,到现在“古联数字公司”的30多人;从《中华经典古籍库》2亿字的内容资源到10亿字;从中华书局一家资源到现在10多家古籍出版社的横向联合。这其中的原因,大部分依托于内容资源本身的质量极高,中华书局的品牌在社会上认可度较高。以中华书局的古籍整理资源为核心推出的古籍库第一期,一经推出便得到了认可,这个阶段性的收获也让我们有机会去不断地迭代产品,开发新的功能和产品形态。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认识到:一个出版社的资源再多,都不足以持续支持专业的数据库的发展,所以推动业内的横向联合、古籍整理行业的融合发展,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石。目前我们合作的资源总数已经超过了中华书局的资源总量,这种同类资源的横向聚集,提升了我们的影响力,也帮助我们的产品迅速扩大规模。

百道网:不管是数字出版还是估计出版,对人才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您能否介绍一下目前古联公司的团队情况?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方面有哪些举措?

洪涛:古联公司在2015年成立,从中华书局的一个部门转型为公司化运作。目前团队成员主要来自近年的应届毕业生,学科背景以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历史学为主,也有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背景的成员。古籍数字化这份工作与专业相关,又和当今的数字化大潮相连,加上中华书局在古籍整理领域的品牌效应,对在这方面有兴趣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不过对社会成熟的人才的吸引力还是相对匮乏。毕竟我们和成熟的互联网公司相比,收入上是有劣势的。不过目前公司还处于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阶段,随着中国出版集团的上市,“国学资源总库”募投项目启动在即,公司从上到下都能感受到蓬勃向上的动力。我想,激励员工不断学习进步的根本,还是公司的不断进步吧。

百道网:在产品的策划过程中,是否有遇到来自传统出版部门的挑战?是如何解决的呢?

洪涛:中华书局在古联公司成立之初就明确将数字出版与传统业务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公司业务得到从书局领导到编辑同仁们的一致支持,并不存在这方面的挑战。当然,数字化的发展对传统业务部门也有积极的回馈。比如,古籍库产品本身就是编辑们审稿、核对引文、版本修订的利器,同时我们将数字加工的过程中发现的原书错讹之处反馈给编辑,又能提升纸书的质量;数字化成果还可以应用于纸书的改型换代。总之这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并非想象中那样对立。

百道网:《中华经典古籍库》从问世到现在已将近四年了,并且发展势头一直不错。今年在产品的推进上会有什么新的规划或大动作?

洪涛:目前来看,尽管这个产品发展势头良好,但我们很清醒,要想真正做到融合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仅靠现有的产品线是不够的。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努力搭建一个互联网平台,不但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数据库产品服务,还能够进行线上的古籍整理和数字出版,将整理、加工、出版、服务四个环节打通。这就是在日前上线的“籍合网”。

籍合网拥有一个“在线整理平台”。我们根据项目计划和选题安排,将待整理的古籍文本发布到这个平台上,同时提供在线编辑、自动校勘、辅助标点等服务工具。用户可以在线申领任务、工作、发布成果、领取报酬。

为了提升在线古籍整理的质量,平台还为用户提供数据库的支持,除了大家熟知的《中华经典古籍库》,我们还研发了一些全新的数据库,包括:

一、中华古籍书目数据库。内容涵盖了古典目录文献、馆藏书目、整理本古籍书目等各色书目数据。我们将这些资源进行数字碎片化加工,统一呈现。不但可以高效检索书目数据,我们还希望未来能够利用该库,进行古籍整理的规划工作。二、中华文史工具书数据库。同样采用数字碎片化加工的方法,提供各类辞书资源的数据检索、阅读服务。这个数据库和书目数据库一样,也是在线整理古籍的重要辅助工具。三、中华善本古籍数据库。以原版扫描件的形式,提供了大量版刻图像资源,不但能够为古籍整理工作提供校勘的资源和工具,也填补了我们产品体系中该类型资源的空白。四、中华文史学术论著库。专门收录文史哲相关学科的学术论著和专业期刊数据,提供全文检索和阅读服务。另外,还有碑刻墓志库、小学文献库等多个产品也在研发中。

上面的这些产品,无论是数据形态,还是使用方法,都突破了《中华经典古籍库》全文数据库的模式,丰富了我们的产品体系,也让我们的资源从单纯的古籍文本,拓展到行业相关的各个领域。需要说明一点,这些数据库既服务于“在线整理平台”,又与“在线整理平台”的成果共同构成了籍合网的“成果发布系统”。也就是说,我们在籍合网上,将现有产品作为成果发布,同时又利用这些成果和平台工具,招募专业人士,整理出版更多的数字成果,循环往复,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圈。

另外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正努力突破“数字化仅仅是纸质出版的后续环节”这一状态,积极与业内的专家学者合作,将古籍整理与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数字产品,在籍合网发布。比如正在开发中的《宋代墓志铭数据库》。这对古籍整理出版行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变革:传统纸质图书的出版,经常陷入成本高昂、耗时长久、受众群体少的困境。而将部分整理成果以数字形式出版,则可以极大地改善上述困境,不但提升了效率,还可以拓展更丰富的功能。这将使古籍整理的数字出版不再是既有内容的形式转化,也会成为内容的创作源泉。

最后,籍合网还拥有一个垂直社区——古籍圈。一方面为“在线整理平台”提供协作工具,另一方面为我们的用户提供交流的空间。当然,这也是我们作为开发者,与用户沟通的重要渠道。

总之,籍合网是中华书局深耕古籍数字化领域多年,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思考的成果。我们既是传统出版商,又是数字产品商,还承担了相当一部分学术科研性质的工作,因而看到的问题更多,也更希望带着推动行业发展、学科进步的使命,来布局产品。希望籍合网的上线,能为中国的古籍整理事业和传统文化的推广尽一份力。

((封面图片来自:“新时代杯”2017时代出版·中国书店致敬活动(物外书店武汉汉阳中心书城))本文图片来源:籍合网,本文编辑:C)

作者:李佳(采访)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