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齐鲁书社社长昝亮:一部优秀作品的背后是出版社与作者的不懈努力

作者:赵慧明(采访),夏仟仟(文)   2018年03月26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在第四届出版政府奖的评选中,由齐鲁书社出版的《中国陶瓷史(上下卷)》获得了印刷复制奖。该书是第一部以艺术人类学的视角和全球性的学术眼光完成的中国陶瓷史,作者方李莉在将陶瓷视为一种器物的同时,更将陶瓷看成一种文化的象征物,将其置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文化语境之中,予以整体性的解析。近日,百道网采访了齐鲁书社社长昝亮,了解《中国陶瓷史(上下卷)》出版历程与齐鲁书社在人才引进、激励等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未来的规划。

《中国陶瓷史(上下)[精装]》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齐鲁书社
作者:方李莉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在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奖名单中,齐鲁书社位列其中,由其出版的《中国陶瓷史(上下卷)》荣获印刷复制奖。自1990年以来,齐鲁书社入选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11种,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7种,入选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资助项目53种,11种图书13次荣获国家图书三大奖,赢得了“文兴齐鲁,功在学林”的良好声誉。2015年以来,《中国陶瓷史》《宋代序跋全编》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提名奖,《清儒地理考据研究》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孔子家语通解》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近日,百道网采访了齐鲁书社社长昝亮,了解《中国陶瓷史(上下卷)》背后的故事与齐鲁书社为取得今日成绩所做出的努力以及未来的规划。

《中国陶瓷史(上下卷)》是第一部以艺术人类学的视角和全球性的学术眼光完成的中国陶瓷史。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该书是一部中国瓷器的贸易史,一部中国陶瓷的技术以及文化不断向外部世界扩展的历史,而且这种扩展是双向的,中国在传播自身文明的同时,也在向其他的文明学习,而所有的文明都是在与其他文明的接触及交流中发展的。该书作者方李莉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史论系,获博士学位,曾师从费孝通先生在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其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中心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近年来除进行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和教学外,方李莉还关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了大量田野考察,并撰写了多部专著。

除了出版政府奖,《中国陶瓷史(上下卷)》还曾于2014年获第十七届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特等奖,于2015年初获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提名奖。2015年,《中国陶瓷史(上下卷)》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推荐选题,推荐翻译语种为英文和韩文。目前,《中国陶瓷史(上下卷)》的英文版由外研社申请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俄文版已经与俄罗斯的出版机构达成出版意向;西班牙文版由对外翻译公司主持翻译,西班牙籍学者也已经翻译完成另一个西班牙文版本;来自青岛大学等高校的学者也就韩文版的翻译并申报国家相关课题做准备。

十年磨一剑,创作历程艰辛

昝亮说:“《中国陶瓷史》的出版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也可谓恰当。”1997年,陶瓷学科班出身的方李莉承担了田自秉先生主持的《中国工艺美术通史》“陶瓷部分”的写作课题,并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十几万字的初稿,但《中国工艺美术通史》却一直没有出版。而方李莉在接下来的数年间承担了国家重点课题西部人文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前往中国西北和西南的一些地方考察民间艺术和文化。这些考察对方李莉研究基于中国文化沃土的陶瓷艺术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对了解中国陶瓷地理、陶瓷文化基因有着重要助益,也为方李莉撰写陶瓷史著作奠定了基础。

而后数年间,方李莉把研究重点转到了历史时期的中国陶瓷和中国文化的化合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课题,对于蕴含在陶瓷器物中的文明因素感触日深。她的足迹遍及欧美一些国家的博物馆和艺术馆、高校,以及印度洋、波斯湾、红海、地中海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历史时期中国陶瓷的研究视野变得更为开阔,对于中国古代陶瓷贸易的地理背景有了立体的感受,对中国陶瓷文化、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化支系、其他文明的交流有了新的思考。在日渐深入的观察中,方李莉发现历史时期的中国陶瓷在欧美和非洲、亚洲的一些大型博物馆和艺术馆里被当作重要文物陈列、地位显赫,这坚定了她写一部基于艺术人类学的《中国陶瓷史》的决心。在考察与思考后,方李莉落笔生花,开始着手《中国陶瓷史》的创作。

专业态度,赢得作者信赖

2007年,与方李莉深交多年的齐鲁书社副编审宋悌正式向方李莉约稿,在《中国陶瓷史》书稿已具雏形时立即和编审赵发国前往北京与方李莉签订约稿合同。但由于作者社会事务繁忙,长期在美国、韩国等地访学、开讲座,书稿虽然在不断扩充完善,但始终没有进入编辑加工流程。2011年,方李莉充分听取责任编辑、相关学者的意见与建议,进一步修订补充完善书稿。在正式进入出版流程时,《中国陶瓷史》文字内容达近百万字,图片千余幅。昝亮说:“于整个中国陶瓷厚重醇雅的历史来说,百万字不为巨,甚至有不能覆盖之憾,但就精华和时代突破来说,已属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而在出版过程中,责任编辑赵发国、刘强,美术编辑宋悌在与作者方李莉的交流过程中不断请教、讨论,内容包括图片也几经订正删补。在数易其稿、几番往还中,方李莉对齐鲁书社的了解不断加深,也逐渐由对齐鲁书社在出版编校环节一开始的半信半疑到最终认可。2014年4月27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北京大学考古研究中心和齐鲁书社协办的“全球化与新历史观——方李莉《中国陶瓷史》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来自陶瓷学界、考古学界、人类学界、民俗学界、文化艺术史界的30余位知名学者出席。与会者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中国文化历史的重新认识,讲清中国文化的来龙去脉,是当今中国社会走向“文化自觉”、争取文化发展自主权的重要工作之一。方李莉的《中国陶瓷史》可称为“以艺术人类学的视角和全球性的学术眼光”完成的作品。作者并不是简单地对中国陶瓷发展历史进行记录,也不是对器物进行专业的物理性分析,而是秉持全球化的历史视野和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有着上万年历史的中国陶瓷的发展进行了全新的观照和解读。在新的历史视野之下,作者强调中华文明与外部文明的交流与互动,在将陶瓷视为一种器物的同时,更将陶瓷看成一种文化的象征物,将其置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文化语境之中,予以整体性解析。通过对中国陶瓷史的研究,作者意在为理解中国文化和艺术观念提供一把钥匙,进而为中国艺术史乃至中国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视角与研究范式。

积极吸引与培养人才,提升出版社核心竞争力

图书的出版与运营是打造出版品牌、壮大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所在。昝亮介绍,根据自身出版特色及出版方向,齐鲁书社以骨干编辑为主,集聚精干力量,组建学术图书出版中心、大众图书出版中心、重点项目出版工作室和审读室,破解重点项目推进缓慢、图书质量不够稳定等问题,有效应对出版进度、出版质量、资金管理等挑战,进一步完善了导向管理、质量管理,为进一步实现品牌提升和提高社会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认真落实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出精品书  创品牌社  推进一般书出版与运营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齐鲁书社不断完善选题论证和印数确定办法,将获得国家、省财政资助资金全部计入项目成本进行核算,每年年底还评选“社会效益突出贡献奖”“经济效益突出贡献奖”图书各一种,予以特别奖励,引导编辑、营销人员逐步将主要精力投放到重点出版项目和市场常销畅销策划书上来,着力提高一般图书在整体经营结构中的比重,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单品种效益,增强一般图书的社会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美誉度。

另一方面,齐鲁书社积极做好人才招聘和教育培训工作,激励编辑营销人员提升编辑营销能力。为吸引人才,齐鲁书社按照上级规定为入职一年半之内的新职工发放人才初始培养专项津贴,鼓励他们安心学习工作成长。除积极派员参加国家、省等上级组织的培训外,齐鲁书社在2017年还延请中华书局大众图书分社社长申作宏,著名藏书家和文化学者韦力,长江学者、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杜泽逊,上海书店出版社原总编辑金良年等学术、出版专家到齐鲁书社就大众图书、古籍图书的策划、销售和质量等方面举办专题讲座,有效地开拓了编辑营销业务人员的视野和思路。2015年以来,齐鲁书社两名编辑获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团体三等奖,三名编辑获股份公司“金牌编辑” “新锐编辑”荣誉称号。齐鲁书社编辑撰写的征文、审读报告被评为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优秀奖获奖征文、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全民阅读主题征文活动一等奖、“全国优秀审读报告”。

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提高与普及并重

关于未来的发展规划,昝亮说:“未来几年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由高数量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齐鲁书社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提高与普及并重。”

2018年,齐鲁书社将着力推进《中国三千年疫灾史料汇编》《“港口-腹地与近代中国经济转型研究”丛书》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历史民族地理》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历代丛书汇纂》等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项目和《郑玄全集》等重点古籍整理项目,在取得较高社会效益的基础上为冲击国家图书大奖积累资源;同时自觉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工作遵循,稳妥操作《孟子七篇解读》等研究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项目,丰富传统文化普及板块品种,逐渐形成产品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提供内容资源支撑。

(本文编辑:阿树)

作者:赵慧明(采访),夏仟仟(文)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