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在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三秦出版社《陕西金文集成》《中国蜀道》荣获大奖。特别是《陕西金文集成》作为依托于出土青铜器铭文整理成果编纂成的出土文献图书,此前还入选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荣获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一等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精品带动效应。受百道网邀请,三秦社社长支旭仲回顾《陕西金文集成》策划出版历程,从多个方面谈了出版这套书的感受。
三秦出版社社长 支旭仲
《陕西金文集成(全16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作者:张天恩 主编
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中国蜀道(全10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作者:刘庆柱、王子今 主编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厚积薄发 谋篇布局
陕西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和王畿之地,素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陕西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数量占全国出土的三分之一以上,而且重器超过了一半。陕西不仅以青铜器发现丰富而著称,更以造型精美、有铭铜器出土量大,铭文长和内容重要而为世瞩目。这些青铜器上的铭文,内容涉及西周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是研究先秦史、古文字学、中国古代文明最直接也是最可靠的材料,因此从古代的金石学著作到现在编纂的各类金文著录,陕西出土的有铭青铜器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因此,《陕西金文集成》的策划与出版也就顺理成章,而且从一开始该书就兼具地域特色和独特的学术文化价值
三秦出版社(以下简称“三秦社”)作为西北唯一的古籍专业出版社,有着丰富的出土文献出版经验。早在建社之初,三秦社就将出土文献整理作为主攻方向,推出《陕西金石文献汇集》丛书,出版了《西周金文撷英》《周原甲骨文综述》《秦代陶文》《陕西金文汇编》《秦铜器铭文编年集释》《陕西出土历代玺印选编》等书,产生了广泛良好的社会影响。
1989年,三秦社曾经出版《陕西金文汇编》一书,收录了秦以前的有铭铜器1030余件,所收录的铜器铭文仍然不够全面,亦少图形资料。200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大型金文著录资料《殷周金文集成》,收录了全国出土的万余件有铭青铜器的金文资料,其中明确为陕西出土者950余件,对流散海外的以及各地文博馆的旧藏从未发表者亦有缺憾。历史给了三秦社出版一套有关陕西金文文献整理的传世之作的良好机遇。
从内容上说,一是全书收录器物铭文的数量要超越以前图书,二是金文的著录方式、编排架构都要推陈出新,此外,书的装帧设计印制水平要高。带着这些理念,我们开始联系省内学术机构,争取各方支持。2004年底,由陕西省社科院古籍整理研究所(陕西省古籍办)主导,《陕西金文集成》列入陕西省“十一五”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与《陕西古籍总目》《陕西碑刻总目提要》并称为“陕西古籍整理三大项目”。2006年,三秦社与陕西省古籍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达成共同编纂出版《陕西金文集成》的共识:确定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张天恩博士担纲,组建作者团队,正式启动编纂工作。经三秦出版社申报,《陕西金文集成》于2010年成功入选国家十二五出版规划; 2012年8月正式列入国家古籍整理出版2010—2020十年规划;2010年底,“陕西金文集成”课题又被确立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2012年,该书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攻坚克难 广搜博采
图书编纂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来自资料搜集。千百年来,陕西出土的青铜器星流云散,流落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数以千计的金文资料分散于陕西省及国内外上百家文博馆院、考古机构、大专院校及私人藏家。作者团队整合各种资料信息,从大量出土器物中考定遴选出“陕西出土”的青铜器,确定存藏信息后进行考证辨析,去伪存真。年过六旬的主编张天恩先生带着项目组成员,随身携带摄影器材以及打制拓片的工具,上京津、下深广,奔齐鲁、赴宁沪,面向国内众多文博单位采集金文数据或前往制作。继而又赴美国、日本20余家国外美术馆、博物馆,搜求或制作了许多非常珍贵的金文资料。
如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所藏逨钟,是1985年眉县杨家村出土青铜器窖藏所出一套逨钟中最大的一件,高达80厘米,但出土后流落海外销声匿迹多年,不为国人所识。2012年11月项目组至美访得并前往联系,虽未获允制拓,但终联系购得器物及铭文照片资料。又清末光绪年间出鄠县的宗妇诸器中,传原藏吴大澄的一件宗妇鼎长期下落不明,也无图像面世。2013年赴日调查时在东京书道博物馆访得,经联系该馆购回新的拓、照资料,使该组铜器多了一件真品,并明确了藏地。
搜集资料的过程旷日持久,异常艰难。特别是在编撰体例上,除器物照片之外增加了铭文拓片和照片,使得工作量和难度成倍增加;尤其是铭文照片,几乎是从头开始。项目组往往为了一件器物照片,费尽周折,几个月不见进展是正常的事情。不少资料只能辗转托人联系索求,有的及时回应,更多的是石沉大海。
经过数年时间锲而不舍的努力,项目组基本完成近2000件器物的图文资料搜集。
精雕细琢 共铸精品
资料基本齐备后,作者团队开始编纂。总纂也难度不小,每件器物介绍信息简短,可是背后的付出却是巨大的,主编张天恩为完成编纂几年间不避寒暑,每天几乎足不出户,逐字考辨核定金文释文。
出版社方面也做足了功夫,从申报国家出版基金开始,三秦社专门成立了由社长、总编直接调配工作的项目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配备了执行力强、编辑业务能力过硬的编辑团队。在资料搜集和撰稿阶段,编辑团队提前介入,定期与主编商讨金文资料著录方式、图文呈现格局,帮助作者整理核查图文等。为了将资料搜集阶段延误的时间抢回来,在书稿汇齐后,及时转入冲刺阶段,启动编校、设计印制、作者三方协同联动机制,付印之前,我亲自和总编辑在印厂召开会议,向印厂人员讲解该书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对印制方案进行反复推敲。
《陕西金文集成》获得国家大奖,受到广泛好评,除了内在质量好之外,其内文版式和封面设计形式大气端庄、印装质量精美无疑是重要因素。设计时联系了省内外三家设计公司,反复比较各家拿出的设计样,最终确定由擅长文物图书设计的朗润图泽公司负责设计;印刷是在国内五家知名印刷企业中反复询价竞标,最终综合考量质量、报价、服务便利等因素,确定中煤地西安地图制印有限公司。印装过程中项目组与印厂协同攻关,破解了多项突发工艺技术难题,保证了该书的质量。
概括言之,该套书有以下优点:
第一,编排方式大胆创新。大部分已出版的金文著录,编排形式皆以器类为序,这样虽然查找方便,但将同出的成组铭文资料人为地分割在不同篇章之中,要进行系统研究是非常麻烦的。针对这一问题,《陕西金文集成》在著录时按地域为序,以出土单位为中心进行金文资料收录。特别是对历史上出土的那些早已流散于世界各地的金文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并在每组器物的首件青铜器备注中简要说明出土的时、地、环境和组合关系等。
第二,对器物的收录力求全面。《陕西金文集成》是迄今收录最全的陕西金文汇编整理成果,对历史上有记录属于陕西所出并尚存于世或有线索之铭文资料均予以搜求著录。此外,套书中著录了大量新出土的有铭铜器,这些资料大部分是第一次公布,且是近年来十分重要的发现,为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第三,所收器物时间跨度大。《陕西金文集成》所收器物的时间跨度是从商代中期到三国时期。其中有150多件两汉三国有铭铜器大多从未被著录过,现在这一空白终被填补。
第四,展现形式精益求精。以往的金文著录中并没有使用铭文照片,很多细节从拓片中并不能展示出来。《陕西金文集成》利用了高清数码摄影技术,增加了铭文照片,将每件青铜器的铭文拓片、铭文高清照片和器物图象三位一体一并著录,以便读者能相互参酌。
第五,装帧精美,印刷考究。以前出版的金文著录,多采用黑白印刷,开本为16开。《陕西金文集成》采用四色印刷,开本为8开。四色印刷能够使高清数码技术的效果完全发挥,书中的铭文照片和拓片尺寸采用与器物大小一致,能够使读者观察到器物的制作工艺和技术。在印前的调色上,其色彩接近于青铜器的真实色彩,使读者能够更准确地看到铭文字形书体的变化。
2016年6月图书出版后,社会反响良好,得到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如果说有美中不足,那就是由于种种原因,个别藏于国内外博物馆的重要铭文资料未能收入,留下遗珠之憾,只能留待再版时增补了。
任贤用能 匠心精诚
《陕西金文集成》项目组主要由年轻编辑组成,他们之所以几年来甘于寂寞坐冷板凳,认认真真做项目,一方面是出于对编辑职业的热爱,另一方面是服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最重要的是出版社形成了吸引和激励优秀人才的良好机制,搭建了有利于人才发掘潜能、施展抱负和才华的理想平台,使得一批青年编辑脱颖而出,勇挑大梁。
多年来,在三秦社品牌的感召和政策机制引导下,一批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大、西北大学等985及211院校的高材生相继进社。社里对这些年轻人采取了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培养和培训。一是基础入职培训,由社领导或资深编辑讲解传授基本编辑知识和技能;二是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对其进行行业培训专业培训,每年拿出数万元,选派新入职编辑参加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古籍办、中国出版协会、中国编辑学会等举办的各种业务培训,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尽快了解和掌握全国出版行业发展动态、最新出台的国家有关出版法规以及编校规定等;经常邀请知名学者或行业精英来社授课,帮助编辑提升学术素养,学习数字出版等前沿科技;三是通过参与项目实施,借助“编辑导师制”等方式以老带新,使新人得到较快成长,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业务能手。
为了给新走上编辑岗位的年轻人留出学习提高的空间,社里给他们两年“孵化期”,任务指标减半。在评选先进、参评各类奖项、以及申报各种出版重大项目时,也是优先考虑年轻人。年轻编辑在职业技能竞赛或各类征文大赛中获奖,社里会给予重奖并在全社大会上予以表彰;制定实施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方案》,结合其他系列举措,营造培育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激励岗位成才、建功立业的良好氛围和企业文化。
《陕西金文集成》项目组骨干是陕师大先秦史专业博士何飞燕和硕士贾西周、南开大学文博专业硕士马若楠。他们进社时间最长的已有七八年,最短的两三年时间。承担《陕西金文集成》编辑任务后,他们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不负所望,显示出过硬的学术编辑本领和业务技能,在时间紧、书稿量大、审稿难度大的情况下,发扬工匠精神,先后闯过了资料整理关、器物组合厘定关、释文核校关,圆满完成了任务,并在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结项验收中取得“优秀”等次。其实,另一种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的《中国蜀道》以及多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古籍整理项目也都是主要由年轻编辑策划、申报实施的,显示了我社精品驱动战略、人才兴社战略的成效显著。下一步,我们将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抓手,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新要求,在人才问题上大胆创新,打造更加开放的创新创业编辑出版平台,吸引凝聚更多优秀人才,特别是造就一批市场化产品研发及古籍文献整理领军型、复合型人才,在市场化转型、数字化转型、融合发展、精品出版领域迈出更大步伐,取得更大进步。
创新引领 机制保障
《陕西金文集成》和《中国蜀道》获得大奖,不仅填补了三秦社发展史上的空白,也是陕西出版界前所未有的殊荣。这一荣誉的获得绝非偶然,是三秦社近年来坚定不移地推行项目带动、精品驱动战略的结果,更是我们建立完善和强化重大项目和精品出版激励奖励机制、实行项目负责制和精细化管理的结果。
从十二五开局之年起,三秦社就出台精品激励政策,陆续制定了《重大项目实施与保障办法》《精品图书质量和进度保障机制》《重大项目廉洁保障制度》等,为精品图书出版构建了完整的激励保障体系。按照激励办法,凡策划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古籍整理项目、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项目,成功获得国家资助的,除给予项目组数额不菲的“立项奖励”,还以项目资助金额为参考给予3%的特别奖励;项目图书市场表现好获得经济效益的,再发放绩效奖励,我们谓之“三重奖励”制度。与之相配套的还有“精品书营销奖励办法”,每销售一套精品图书,根据实际销售折扣,奖励总码洋的5%至20%不等,大大调动了员工推广传播精品图书、扩大营销的积极性。以《陕西金文集成》为例,我们在出版后发起集中营销推广专项活动,首印1000套半年时间便接近售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借助于这些实实在在的制度和举措,三秦社精品出版渐入佳境,五年内有11种选题分别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和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其中“十三五”规划项目入选数量为全省之冠。16种选题入选国家2010——2020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规划;《南北朝佛教编年》《丝绸之路中国段文化遗产研究》等10种图书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10多种图书获得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资助以及古籍普及项目专项资助。《说说秦俑那些事》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向全国推荐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这是我社图书首次在总局图书推荐活动中取得突破;《永远的丰碑——全国八路军办事处抗战纪事》入选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出版百种重点选题,实现了三秦社主题出版图书零的突破。“走出去”成果丰硕,2012年至今有10种选题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高居西部出版社之首。《司马迁与史记》《唐代帝王陵》等多部图书版权输往国外。不算近期两种图书获得政府出版奖,三秦社图书还两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一大批图书荣获全国古籍优秀图书奖、全国外宣优秀图书一等奖、陕西图书奖等。
今年三秦社将着力推出《关学经典集成》《佩文斋书画谱》《丝路彩陶·天山卷》《王子云丝路考古遗著》《龙门石窟造像题记集成》等五种国家基金项目图书,进一步壮大精品书阵容。
封面图片:“新时代杯”2017时代出版·中国书店致敬活动(曲江书城)
本文编辑 :晨瑾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