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陈昕:关于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思考

作者:陈昕   2017年10月30日   来源:百道网·陈昕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2013年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并围绕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四个方面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就此,我想结合图书出版工作谈点关于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认识。

软实力理论是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JosephS.Nye,Jr.)于1990年代起逐步提出来的。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主要体现在文化、政治价值理念和对外政策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时代,软实力相对于硬实力而言,其地位变得越来越突出。“不战而屈人之兵”应该是一种最高的境界。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硬实力的不断增强是毫无问题的,无论是在经济、科技,还是在军事方面。但是,在软实力方面能否形成与硬实力相对称的能力,则有待于我们的努力。

文化是“软实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居于灵魂的地位,政治价值理念和对外政策说到底都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就文化而言,中国具有特别的优势,远非其他大国可比。我们有五千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和历史,创造出极其辉煌灿烂的文化,我们的典籍卷帙浩繁。历史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谐、礼仪、孝道、中庸等儒家价值理念曾广泛传播,并深深影响了东亚地区和周边国家。当今世界,西方不少人士将美国通俗音乐、好莱坞大片、美式电视秀,甚至麦当劳、可口可乐等流行文化元素归入美国软实力的范畴,认为内置于美国流行文化中的“自由、休闲、活力、解放、现代、朝气蓬勃”等基本内涵,影响到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和消费文化价值的追求,体现了美国精神,帮助美国在全球实现了其外交和政治目标。相比之下,中国传统文化中能够转化为软实力的内容和元素要丰富得多,问题在于,在今天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时代,我们并不能简单地将传统文化拿来作为思想武器,而必须对其进行梳理,挖掘其中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的重要元素,并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阐发,使其能跨越时空再度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影响和吸引世界其他国家。因此,今天出版工作者的责任不能仅仅停留在整理出版古代典籍,更重要的是要在整理出版的过程中,提炼出符合当代发展的元素,并加以改造和提升,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

政治价值理念是软实力的核心内容。西方社会近几百年形成的以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为核心的政治价值理念,已深深植入各个社会阶层,西方知识界和媒体也批评他们的政府,但大多已不再质疑他们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价值,尽管这个制度弊病众生,这种政治价值大可商榷。可以说,经过二三百年的磨合,西方社会基本上解决了其知识界的制度认同和价值认同问题。

作为全球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曾经学习过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价值,孙中山先生在其最初的民主革命的设计中,尝试引进过西方社会几乎所有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价值并加以实践,但在现实面前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推翻了旧中国,建立了新中国,为重新开启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也走过弯路,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我们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大大加快了自己现代化的进程,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在这个过程,我们逐步创建和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着我们的人民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成就。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政治价值理念“西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善和成熟,还必须建立在一系列学术理论创新的基础上。由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才刚刚六十多年,这方面学术理论的建设还存在着许多空白,任重而道远。出版工作者有责任引导学术界进行扎实的研究,得出有价值的创新性成果,进而为中国在政治价值方面形成软实力作出贡献。

提升国家软实力,还必须注意与国家硬实力的结合,尤其是在处理具体的国际事务时。中华文化在全球的传播,对于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提升我们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和环境当然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今天这个时代,在涉及他国国家利益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未必能有效影响该国的决策,因此还必须结合运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各种手段来达到目的。近年来,约瑟夫·奈又提出了巧实力的概念,强调把软实力和硬实力巧妙结合起来,这一概念已经成为奥巴马政府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则。

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而言,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也需要软硬实力的结合,这表现为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文化内容的创新、文化样式的多样、文化治理的建设、公共文化的服务、文化主体的丰富、文化产业的壮大、文化企业的竞争、文化产品的繁荣、文化人才的成长、文化氛围的和谐、文化市场体系的健全和文化对外的影响等诸多方面,而所有这一切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才能真正实现。

本文原为2014年2月18日作者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编委会上的演讲,后刊载于《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2月27日,现收入《高擎火把的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有删改。


作者:陈昕

来源:百道网·陈昕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