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俞晓群专栏】姚峥华写书人书事,从二〇一三年末至今已有五部著作完成,除去勤奋因素,她的创作天赋也显露无遗。就风格而言,记者的敏锐、女性的细腻、南人的温婉、北人的锋利,都在她的文字中有所体现。纵观五部书稿中人物描写,个个新思迤逦而出,点点妙笔婉转纸上。再以赐序者观之,先是胡洪侠开篇,接着有毛尖、胡小跃、马家辉、张家瑜、杨照、初安民等文坛妙手、书业大佬纷纷“献芹”,精彩文字,让人目不暇接。
时光流转,现在第五部书稿落到我的案上。峥华指示:“你也要写点什么!”是啊,我该写点什么呢?
思想一下,还是从二〇一六年八月上海书展说起。那时峥华的新书《书人肆记》首发,邀我前去捧场。在此之前,我认真做一点功课,详读峥华的文章,想到三点意义:
《书人肆记》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姚峥华
出版时间:2016年08月
其一,我想到一九三六年,毛泽东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他谈到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学校里有一个国文教员袁吉六,外号“袁大胡子”,他嘲笑毛的作文是新闻记者手笔。毛说“他看不起我视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半通不通。要我以唐朝著名散文家韩愈为楷模,我只得改变文风。”后来毛还说过“我能写古文,颇得力于袁吉六先生。”
我在出版界混迹三十余年,览阅各种书稿多矣。从事文字职业者,积年而收拾零金碎玉,集腋成裘者最多。其中不乏新闻记者,他们落笔成章、能言善写者大有人在。但以多年经验观察,我还是觉得袁吉六的观点有道理,确实有许多记者的应时文章,使人且读且过,难以留存成书。实言之,最初见到峥华写人物结集出版,我确实有所担心,怕她跳不出“新闻手笔”的窠臼。后来见到她的文字,注重人物的深度刻画,行文进退有度,不落浮笔,不着浪言,走的竟是学者散文或称毛尖一派的路径,我的担心才算彻底消除。
其二,我觉得峥华的写作,又与“口说历史”的追求殊途同归。她的文章颇有现场感与可读性,未来还会有历史价值可以期待。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就从李春林那里听到“口说历史”的概念,后来在春林启发下,我曾经组织两套丛书,一是“世纪老人的话”,孟祥林主编,一是“茗边老话”,赵丽雅等组稿。再有沈昌文、陆灏主编《万象》,定位也是文人八卦,人人都在挖掘自己的记忆,就看谁有水平。其中专栏如陈巨来“安持人物琐记”,一时爆得大名,当然陈的“记忆文章”也不乏离谱之处,经常有人来信抗议,但更多的意义却是时代摹刻与历史价值。二〇一四年吴兴文来到海豚出版社,我们商定组织“海豚启蒙丛书”,当时定位也是以搜罗“文人闲书”为主,像陈定山《春申旧闻》一类,可嗔可喜,可赞可叹,可读可记,可存可传。
当代中国,研究与实践“口说历史”第一人,当属陈墨先生。他一面注重理论研究,近年有《口述历史杂谈》等多部著作出版;一面不辞辛劳,一直在做现场采访工作。他说:“这项工作很珍贵,也很紧迫。有些名家如吴天明,前一天晚上我们还在通电话采访,第二天早晨就没有人接电话了。从此天人相隔,一切记忆归零。”
我觉得峥华做的事情,也是此类工作之一种。她的写作突出五个特点:一是人物选取,二是现场聆听,三是秉笔直书,四是职业技巧,五是机缘巧合。尤其是这最后一项,峥华的写作得益于时代的天时,深圳的地利,以及生活环境的人和,她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见到那么多重要人物,与他们近距离接触,深度交流,这样的条件,甚至在北上广都达不到。当然更要感谢她的先生胡洪侠——那位“中国传媒界第一铁嘴”或曰“OK先生”,那超群的人脉与支持。
其三,说到文章水准,峥华已经有洋洋五卷著作奉献在读者面前,人们的阅读角度不同,看法自然不同,比如那篇《朱天心的三十三年梦》就写得极好。但我更喜欢她写亲朋好友的文章,禁忌少,敢下笔;因为熟悉,不必看资料,故而行文流畅,言辞亲切。究竟哪篇更好呢?我排一个前十的顺序,不做解释:
1.姜威;2.尚书吧;3.陆灏;4.毛尖;5.马家辉;6.韦力;7.王为松;8.钟叔河;9.扬之水;10.董桥。
说完正经话,我也八卦几句。写此序前,恰好我与胡洪侠在京城相遇,酒过三巡,我说要为峥华新著写序,他说快写;我说用毛尖序的风格写如何?他说大哥啊,别别别,别再那样写,小姚已经很有名气,不必再拿我铺垫。说到这里,他脸都红了。好,我保证不拿你铺垫,也不提那个郭靖的别号,但有三件事情总要说清楚:
其一,多年来虽然我与胡洪侠好得如胶似漆,但最早还是先认识峥华。那时我刚到海豚社,第二年沈公、陆灏策划“海豚书馆”,峥华闻讯立即组织采访,在《深圳晚报》上推出三四个整版。尤其报纸封面上那张海豚高高跃起的图片,让我立即有了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后来我们在北京相遇,我请峥华吃饭,才顺便认识洪侠。
其二,二〇一五年,峥华与胡洪侠同时在海豚出书,该谁先出呢?海豚李忠孝、朱立利都暗中关照峥华的《书人小记》,设计师吴光前的封面也很下功夫,最终还是女士优先,峥华“小紫”走在前面,洪侠“小红”《非日记》紧紧跟上。
《书人小记》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作者:姚峥华
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其三,峥华的网名叫“雪呆子”,是胡洪侠所起。但你一个燕赵汉子,如何能够完全猜透一位汕头聪慧女子的心思呢?随着时光流转,峥华写作蒸蒸日上,丝毫不见呆气。一次胡洪侠对我说,小姚静得下来,落笔很快,不过她这样写下去,会走上哪条道路呢?言语中露出深深的关爱。我肯定地说,未来不会在你之下。
最后,我还是要为胡洪侠说上几句话。那是在峥华第一本书出版时,立即有朋友调侃说,峥华比洪侠写得好。现在峥华新著一本接着一本,赞誉之声愈来愈多,数量也有超越洪侠的架势。可胡洪侠也真是OK先生,去年上海书展上,他给峥华站台,做事有模有样,使我由衷敬佩这位“AQ模范”。但我不赞同谁比谁强,他们之间,一是不可比,那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体和文风。二是比不得,胡洪侠是老江湖,笔锋辛辣,行文老到,思想深刻,需要天赋与积年的修炼;峥华写作依仗真情流露,思绪如山间流水,轻盈跳跃,心境也像春季的阳光一样光明、洁净,她书写真性文章,大可不必走我们这些“阴险文学”的路子。
成文于丁酉年清明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