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陈昕:走中国自己的路

作者:陈昕   2017年10月09日   来源:百道网·陈昕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网·陈昕专栏】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道路的系统研究和出版工作,出版了大量的研究著作,引起了全国理论界的关注。我们也先后举办了多场高层学术论坛,探讨中国道路的合理性。

对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全球大多数经济学家,包括西方主流经济学家一开始都是认同的,被称之为“中国的奇迹”。但是,对于这一奇迹发生的背后原因,却有着不同的解读。由于中国经济的改革是从引入市场机制开始,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少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可以用西方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和宏观经济学的内生增长理论来解释,由此鼓吹在中国实行私有化和自由化。西方政治学家普遍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穷人的信仰,只要经济发展催生中产阶级,中国的政治体制必然回归到西方的自由民主法制。他们认为,“一人一票、普选、政党轮替”的民主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唯一路径。我们有些经济学家由于身处中国改革的环境中,近距离地观察改革的实践,因此看到了中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自己一些独特的实践和创新,但由于囿于西方经济学的窠臼,仍然把其归诸于经济转型时期的过渡做法,认为中国的发展最终会走向西方的道路。2008年,对于中国道路的评价和讨论是一个关键点,或者说是一个转折点。那一年肇始于美国进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大多数人都看到了西方道路存在的诸多问题,它并不是现代化的普适模式,西方国家的高福利、高消费模式不可持续,希腊、意大利以及欧洲那么多国家至今还陷于崩溃的泥潭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而中国在选择性学习市场经济国家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国情所进行的创新,已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道路。在应对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表现出远比西方国家有效的应对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稳定器”。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西方道路是特殊历史时期、特殊地区在现代化过程所进行的努力,它本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仅不是普适的,而且需要不断调整,不能迷信西方的私有化和议会制,否则无法摆脱消耗能源的困境,也难于走出危机。相反,中国道路的某些重要因素,如混合经济的健康发展,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民主制衡的新方式,新的公平模式,等等,则显示出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力量。于是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人们看到世界确实存在一条不同于西方模式的发展道路后,那些把西方模式当作历史终结模式的人按捺不了,他们纷纷跑出来,极不负责地随意攻击和指责中国道路这也不是,那也不对。这种攻击和指责在最近甚至发展到,借中国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之多说事,借批评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来攻击中国道路。这种说法实在令人难忍。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道路的系统研究和出版工作,出版了大量的研究著作,引起了全国理论界的关注。我们也先后举办了多场高层学术论坛,探讨中国道路的合理性。

2009年10月,我们在法兰克福举办了“解释中国奇迹之谜”论坛,2011年举办了“中国道路与中华文明”论坛,今年4月16日在伦敦又举办了“中国道路”国际高层论坛,今天,世纪出版集团再度集聚国内外中国问题专家,在“世纪中国论坛”这一群贤毕至的平台上,围绕“全国金融危机下中国道路的展望”这一主题继续展开深入探讨,以期从更加多元化的角度理性分析中国道路,省视多年来中国卓有成效的改革之旅,探寻未来世界变革中的中国发展之路。特别是在专家理论以及市场实践的分析和验证下,探寻这个模式、这条道路在不同时段的不同的风景和不同的内涵,并于中国特有的经济环境和社会语境中,对比中国道路与英美模式孰“适”孰非,别具特殊的现实意义。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必然带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调整,不管中国发展模式怎样,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中国的发展道路有别于现有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中国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中国模式和中国话语的崛起,但现在在世界上有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强有力解释,还少有关于中国道路和中国话语的有力说明,这就是我们不断召开论坛,讨论中国道路的起因。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参与进来,为中国道路的理论建设贡献力量,使中国道路的崛起拥有世界级的震撼力。

“走中国自己的路”,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

本文原为作者于2012年8月15日在2012“世纪中国论坛”上的致辞,后发表于《文汇报》,2012年8月20日,现收入《高擎火把的人:陈昕出版演讲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有删减。


作者:陈昕

来源:百道网·陈昕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