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王琦——融合发展时代的青年编辑培养探析

作者:王琦   2017年09月29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王琦 安徽人民出版社 副主任

摘要:青年编辑是出版编辑行业的主力军。大力推进青年编辑的培养工作,不断提高青年编辑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青年编辑人才队伍,才能为出版业的跨界融合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确保出版企业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对当前青年编辑队伍状况和编辑培养目标进行分析,并提出培养建议。

Abstract: The main force of publishing industry is young editor. Vigorously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young editors work, constantly enhance the young editor’s professional level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quality, to build a high-quality young editorial talent team can provide abundant human resources for the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of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to ensure publishing enterprise to remain invincible in the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of the young editorial talent team and the objective of the young editors training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commendations were put forward.

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青年编辑是出版编辑行业的主力军,青年编辑的素质高低决定编辑工作的优劣,关系出版物的质量和图书发行量,影响出版社的生存与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出版业的各种资源、各种介质、各种业态形式出现了融合发展趋势,培育创新型、高素质青年编辑人才是行业的需要,更是时代的召唤。

一、青年编辑队伍的现状

近年来,在出版编辑队伍中,越来越多的刚刚走出象牙塔的“80后”“90后”本科生或研究生进入出版社工作。青年编辑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敢于尝试,对新知识、新技术接受较快,给处于融合发展时代的出版社注入了活力。但青年编辑的整体水平参差不齐,许多青年编辑不是“科班”出身,没有经过专业的编辑培训,编辑专业知识缺乏,经验不足,在实际工作中不熟悉编辑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具体来说,

1. 从业时间短,作者资源较少,策划组稿能力、稿件甄别能力不高,跟风出版、平庸出版、重复出版现象较普遍。

2. 编校经验不足,心态比较浮躁,不能很快适应编辑工作岗位,工作中往往会忽略细节问题,埋下质量隐患。

3. 缺少系统的编辑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学时不足,进修提高及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机会较少。

4. 传统的高校编辑出版专业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出版业跨界融合的需要。出版社缺乏既熟悉传统出版流程、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编辑人才。

二、融合发展时代的青年编辑培养目标

在出版业跨界融合发展的趋势下,编辑除应具备传统的编辑工作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符合跨界融合对编辑工作的要求。

1. 职业道德培养

编辑是精神文化产品的加工者和传播者。出版社要重视培养青年编辑的职业道德素质,增强鉴别力和抗干扰能力,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了解出版的禁区和底线,正确引导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出版的高品质、高品位,不迎合庸俗、低级趣味。不管稿件来自何种渠道,都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保证信息传播的有效性、纯洁度和公信力,保证出版物导向正确、内容健康、格调高雅,更好地担负起出版人的历史使命。

2. 职业技能培养

(1)策划创新能力。编辑的策划能力是出版业的“龙头和先导”。 青年编辑要善于发现作者、选择作者,掌握作者创作研究动向,善于写书评、书讯等来服务和引导读者,及时捕捉读者需求,共同创造出受市场欢迎的精神产品,并能熟练运用数字技术、多媒体融合等高科技手段,使编辑产品现代化、多元化。

磨铁图书总裁沈浩波打造的超级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是典型的策划成功案例。当年他在浏览天涯论坛时,无意中看到一个讲历史的帖子,作者署名“当年明月”。沈浩波觉得“它对历史的传播找到了一条新路,而且表达方式非常新锐,这种讲述以前从未见过”。在第一时间判读出好的选题后,沈浩波首先请明史专家毛佩琪写序,增加这本书的权威性。接着,沈浩波着力为这本书找推广平台。2006年,通过在新浪博客做专题、推头条,沈浩波使“当年明月”成了新浪博客的红人。《明朝那些事儿》在网络上成为巨大的热点后,再往平面媒体上推荐就容易多了,成为超级畅销书即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2)组织协调能力。编辑不仅仅是个博采众长的杂家,还要是一位站得高、看得远的引导者。出版业跨界融合时代需要编辑具备对资源的顶层设计能力,在策划选题后,能推动、组织作者进行创作,协调各环节的工作,使传播渠道畅通,保证设计蓝图成为现实。

2008年底,长江文艺出版社和中文在线等机构联合将冯小刚首部长篇小说《非诚勿扰》以传统图书、互联网、手持阅读器、手机四种形式同步出版,随后《非诚勿扰》贺岁电影上映,形成多头并进的传播格局。这是数字出版时代文化产品生产的典型案例,意味着编辑必须一身担负“设计”与“施工”的双重任务,并在现代传播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

(3)语言文字能力。在海量信息泛滥的“碎片化阅读”时代,编辑除了要具备传统的编辑业务技能,能在编辑加工过程中,敏锐识别常见的语言文字差错,杜绝硬伤,保证出版物的内容质量达标。编辑还要掌握与数字出版业务相适应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在内容的经典性、专业性上下足工夫。杰夫•诺顿说:“编辑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将一部手稿从印刷单页组合成一部成型的图书(或者数字文档),还在于同作者一道,共同将一部作品中核心的创造性优势挖掘出来,将该作品最好的一面固定在书页上。”

三、加强青年编辑队伍建设的途径

随着出版业融合发展时代的到来,出版社要通过各种措施加强青年编辑队伍建设,否则将导致人才队伍断层的出现,制约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1. 制定编辑人才使用制度和建立指标考核体系。根据编辑的受教育程度、专业方向、工作经历、各种能力以及个性差异等进行合理的人员配置。制定各岗位的基本任务、任职条件、岗位职责等,坚持绩效考核与发展目标紧密挂钩,为青年人才提供竞争上岗的平台,大胆提拔重用青年编辑,最大限度调动青年编辑的工作及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

2. 适时、持续地进行青年编辑人员的培训与发展,包括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对新入职的青年编辑进行岗前培训,使新编辑更快熟悉编辑岗位的特性,激发其成才的欲望和动力。继续教育主要包括在职学历教育和各种类型的短期培训班、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引导青年编辑重视本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理论前沿问题,扩宽其视野,传授新知识、新技术,启发创新思维,以适应新形势下工作需要。

3.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青年编辑的实战技能。对已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并能比较熟练掌握编辑出版专业知识和出版流程的青年编辑,鼓励他们担任一些重点图书的责任编辑,参与到出版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从项目策划、实施到项目结项的全过程进行组织协调。将图书品牌的打造与编辑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项目的实施提升编辑的各种能力。

4. 养成以老带新的风气和机制,发挥老编辑的传、帮、带作用。老编辑的实践经验丰富,可以向青年编辑传授编辑实战技能。青年编辑可以从老编辑的言传身教中学习编辑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积累作者资源,缩短摸索阶段,更快成长。

5.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传统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教育必须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和更新相关教材,增加数字出版编校、网络营销等内容,增加实习机会,突出实用性,为出版业培养更多的全能型编辑人才。2006年南京大学金陵学院首开“媒体融合”专业方向;2008年年底,“未来”媒体融合实验室建成并投入教学使用。未来将有更多的教育机构开设“媒体融合”专业或有关课程,通过教育系统为出版业输送人才。

人才兴则事业兴,重视青年编辑人才的培养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随着我国出版业的跨界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出版社对青年编辑人才的培养成功与否,决定出版社未来发展的方向。只有加强青年编辑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编辑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建设,使高素质、创新型的青年编辑人才快速成长起来,才能适应新媒体的快速演变及其与传统出版业务的融合发展,为出版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储备,为出版业实现网络化、数字化、国际化目标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吕莉.媒体融合时代,编辑人才的培养与考核机制创新[J].出版广角,2013(2).

2. 吴燕.数字出版时代编辑职能的变与不变[J].中国出版,2011(9).

3. 李弘.变革时代论数字出版编辑的培养与作为.[N]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4年12月01日.

4. 王春丽.谈编辑如何提高自身素质[J].出版发行研究,2007(5).

5. 周立钢.创新型编辑是新时期出版业的必然选择[J].中外科技信息,22,(12).

6. 张莹.编辑人才培养管见[J].中国编辑,2006(5).

7. 欧阳红姿.青年编辑人才培育探析[J].毕节学院学报,2009(11).


作者:王琦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