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彩霞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研究生
佩斯大学是美国最早开设出版课程的学校,学校坐落在出版中心纽约,在美国出版业和出版教育中均享有较高声誉。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非常实用,一般是已工作的人士为了提升自己而读,因此在职研究生数量占多数。佩斯出版系自1985年秋季开始招生,自1992年起明确春季、夏季一期、夏季二期、秋季四次招生。一般来说,秋季注册学生最多,春季次之,夏季人数最少。以秋季学期的注册新生数为例,1990年的10位是人数最少的一个学期,2008年的58位是最多的一个学期,平均有43位新生。入学学生主要以攻读学位为主,每年也有少数学生不需要学位。笔者统计了自招生以来至2016年秋季的数据,121个学期共有228位学生注册为非攻读学位。近几年的非攻读学位的学生以中国的交换生和访问学者为主。
一、课程情况
佩斯大学出版系只开设研究生课程,不开设本科生和博士阶段课程,这与美国绝大多数具有出版专业的高校是一致的。佩斯大学培养目标和规格为培养马上投入到具体的编辑、发行等工作中去的实用型人才,同时具备前瞻、整体的出版视角。课程围绕这一最终目的设置,学生需修满必修、选修、专题研讨、实习4类课程的规定学分。学生除了完整地接受研究生教育外,也可以选择佩斯提供的专业证书课程,每个专业证书课程12个学分,有图书出版、杂志出版、出版商业、数字出版4个方向。就教育过程而言,是网课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佩斯的课程最早是网课,后来逐步发展出线下课程。由于其学生以在职为主,网课灵活的特点更有利于教与学。在课程内容上面,注重专业细分。在教师阵容方面,以业内人士为主。邀请出版产业工作者教授课程,教师又会邀请嘉宾来做客,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行业动态。出版行业作为实践性行业,衡量学生的指标除了学生课业成绩,还需衡量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在美国尤其是纽约,出版行业对佩斯出版系的学生接受程度较高,不管是大众出版领域的五大出版社还是中小型出版社,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其整体薪资待遇处于较好水平。这一成绩的取得源于其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具体到课程层面来说,开设核心必修课、选修课和专题研讨三类课程共40门课。总体而言,课程覆盖范围广,不仅有全面的关于图书出版的课程,还包括杂志、漫画课程。不仅有大众出版课程,还有学术出版、童书出版。出版系的课程一直处于变动之中,根据出版业的情况不断调整课程设置。近几年增加了电子书、媒介融合、数字媒体产品管理的实际应用等课程。大部分课程都是可以随意选择的,极少课程要求一定的年级才能修。
二、必修课程及教材分析
核心必修课6门,图书设计与制作与杂志设计与制作是两门任选一门,还有大众图书、编辑原则与实践、出版营销原则与实践、出版财务管理、出版信息系统。
图书设计与制作教材为《图册印刷生产指南》(Guide To Graphic Print Production),该书是关于书籍装帧设计与制作的教材,威利出版社出版,作者Kaj Johansson和Peter Lundberg均有多年从事设计与生产的经验。出版物编辑与制作权威教材之一,书籍图文并茂,主要内容为图像印刷生产、图像编辑、版面设计、纸张、印刷、整理和装订等。书中使用的设计软件是Indesign,美国出版业主流设计软件。笔者所在南京大学出版系的出版物编辑与制作的课程所用设计软件也是Indesign,国内其他相关高校也基本都使用这一软件或者方正排版软件。国内尚没有译本。
杂志设计与制作的教材有两本。第一本为《探索出版设计》(Exploring Publication Design),与《图册印刷生产指南》内容相近,也是关于图册印刷与设计的书籍。圣智学习出版公司出版,目前为第六版。作者Poppy Evans是一位设计教育家,本书旨在解决设计书籍、杂志、报纸和各种其他类型的印刷出版物所遇到的独特挑战。 作者通过确定出版物特有的设计和沟通问题,然后研究如何应用设计原理和技术来解决这些设计挑战。主要内容有组织内容、选择类型和颜色、页面布局、出版物设计的机会等。第二本为《杂志——从封面到封底》(Magazine From Cover To Cover),是关于杂志的经典教材,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内容包括消费者情况、商业出版社、出版组织和协会、印刷、发行和广告的趋势、定制出版、科技对杂志的影响等。此外,精选一些成功杂志作为案例,提供出版商和编辑的见解。两本书国内尚没有译本。
美国的出版一般包括图书和杂志两大部分,纽约大学和佩斯大学都有关于杂志的课程。佩斯大学在入学时便会让学生思考确定大致的大致的方向是书籍还是杂志。美国关于杂志编辑、设计、营销的专业书籍比较多。国内的出版以图书为主,部分杂志的内容会在新闻传播这样的院系教授。
大众图书课程涵盖范围很广,组稿、附属权利、营销和发行、合同都有涉猎,教材有三本。
编辑原则与实践课程有四本教材。

出版营销原则与实践有两本教材。第一本是《图书营销全攻略》(Complete Guide to Book Marketing),英文原版由Allworth Press出版,目前最近版本为2004年的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引进第二版出版。图书阐述建立品牌认知度、了解自己的读者、设计有吸引力的图书包装、与发行商合作、向图书馆营销、直销、利用互联网直销、培育非传统市场、充分开发附属版权和开展有效的宣传活动等营销方式。第二本是《新规则:用社会化媒体做营销和公关》(New Rules of Marketing +PR)。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明确指出了网络已经改变了营销和公关规则这个事实,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各种不同的媒体,第三部分给出了详细的“如何做”和行动计划,以便帮助读者将新规则应用于所在的组织。这本书难得同步引进,目前原著与译本的最新版本均为第五版。英文版由威利出版社出版,国内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引进出版。
出版财务管理课程的指定教材为《会计学:数字意味着什么》(Accounting: What The Numbers Mean)。本书为非财务专业的学生准备,分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两部分。主要内容有财务报表、财务概念与原则、流动资产的会计处理、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该书是麦克劳希尔出版的,人民邮电出版社翻译出版。
出版信息系统课程没有指定教材,图书信息系统。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2017年修订)课程指导中的六门必修课与佩斯大学的六门核心课程具有一定的重合度。图书设计与制作(杂志设计与制作)与编辑原则与实践的合体与专委会培养方案中的出版物编辑与制作课程内容基本相同。出版营销原则与出版物营销内容基本相同。出版财务管理与出版企业经营与管理两门课程部分内容相同,专委会的培养方案中多了对出版企业经营的要求。大众出版课程主要介绍出版流程及每个流程的注意点。出版学概论会涉及到出版各流程的相关知识,不过更多的是理论性的介绍。出版信息系统主要介绍图书管理系统的知识,这类系统并未普及,国内目前多使用定制版ERP系统作为图书管理系统,因此相关高校并没有专门开设课程。数字出版技术主要针对数字出版方兴未艾的局面,让学生获得数字出版的相关知识并获得初步的相关技术的基础。出版法规针对国内市场比较复杂的局面专门开设课程。后两门专委会的必修课程在佩斯的选修课程中均有类似课程。
笔者就读于南京大学出版系,必修核心课程与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性培养方案意见中的必修课程一致。在学习中,需要阅读大量推荐阅读书目,《编辑人的世界》《文化商人》《1001 种图书营销方法》《图书营销全攻略》书均在列。
三、选修课程教材分析
佩斯大学选修课程种类丰富,包括出版原理、高级沟通技能:调研与调研报告撰写、专业编辑:编辑与改稿、专业编辑:图书、出版的未来:媒介融合、特殊出版、漫画与图画书出版、图书销售、出版法规、现代出版技术、电子书:技术、流程和商业模式、图书与杂志专题讲座系列课程(出版财务中的重要问题、出版企业、创办杂志、出版伦理并购与收购、供应链管理简介、数字媒体产品管理的实际应用、探究改变出版产业的问题)、杂志写作与编辑、杂志发行、杂志的广告销售、出版业沟通技能、学术出版、电脑制版工艺、童书出版、高级电脑制版工艺与图像处理、电子出版等。
我国专委会培养方案选修课程指出设报刊出版、图书出版、音像电子与网络出版、出版工艺、出版经营与管理等方向。主要有:大众出版物编辑、出版应用写作、出版物印制、出版市场调研及分析、出版物市场管理、出版业电子商务、出版网站设计与管理、出版研究方法、出版策划、出版评论、版权与版权贸易、出版产业专题、中外出版史、外国出版专题等。
相比较而言,佩斯的课程细分程度更高,有童书出版、漫画出版、学术出版等。国内课程相对理论性强些,有出版史、出版研究、出版评论等方面的课程。
下面简要介绍笔者在佩斯大学交换期间选修的四门课程和教材情况。



选修课教材相对于必修课来说要灵活些,有很多跨专业入门类或普及类的图书进入教材目录。如《创新者的方法》原为商科的入门读物,选入出版业的数字化论题课程旨在培养创新的思维,以出版人的视角去看待问题。
四、总结
佩斯出版教育以课程为核心,教材是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整体来说,佩斯大学出版系课程偏向实用,根据行业变化及时调整,以确保学生可以适应行业的发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方便灵活,使不具备到教室上课的学生有享受同样教育资源的机会。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课堂带来多样的案例,让学生从案例中获得教益。
配合课程实用的特点,教材一般理论性不强,绝大多数是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部分由培生、麦克劳希尔等教育出版商出版。课程所用教材基本以经典教材为主,新书、新版本不断增加进来。在介绍专业所需知识后,重点在于教会学生用新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