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静,刘雯 济南大学 文学院
毕业论文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搜集、查询、梳理相关文献,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撰写完成。济南大学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设置于2011年,2012年开始正式招生。目前,虽然只有两届毕业生,但在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教研室的老师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就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建立更为完善的毕业成绩评价体系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把好选题这一关
确定合适的选题对毕业论文至关重要,因此把好选题这一关是毕业论文指导的首要任务。毕业论文的写作安排在第8学期,这个学期既有毕业实习,又有各种招聘会,学生的时间比较紧张。我们把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放在了第7学期,既能进行集中指导,又可以让学生在校搜集资料、做好论文写作的准备。在选题工作中,我们采取学生自选与导师协助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所报的自选题目,有的选题过大,不乏“中外出版业比较”之类的题目,超出了本科生的研究能力;有的选题过小,难以写出万字的学术论文;有的选题纯粹是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专业无关;有的选题欠缺创新性,相关研究成果已经较为完善,很难再有新的突破。类似这样的选题就需要在正式进入写作前进行调整,以免在写作中更换题目、影响论文写作进程。在选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冷热不均的情况。比如,关于出版史的选题较少,仅有一篇研究鲁迅的编辑出版思想;关于书店营销策略的选题较多,每年都有多名学生对网上书店、实体书店的营销策略进行研究,这就需要指导老师在选题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为了把好选题这一关,我们专业进行了集中开题。先给学生一段时间收集资料,对选题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再集中开题。因为我们专业的学生数量不多,所以每一个题目都经过了教研室所有老师共同讨论。集中开题的效果非常明显,学生能够及时根据老师们的意见调整或者更换选题,避免了在写作过程中出现选题不合适的情况。将开题环节放在第7学期,便于学生在开题之后搜集资料,在寒假期间开始写作,延长了论文的写作周期。有的同学在寒假就完成了初稿,第8学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修改、打磨,论文的质量比较高。
我们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结合第二专业选题。编辑出版业需要既具备专业能力、又具有宽广知识视野的综合型人才。因此,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学习第二专业开拓视野、提升综合素养。济南大学是综合性大学,文理医工各学科齐全,已有成熟的辅修第二专业的管理办法,这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第二专业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多学科背景,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对于毕业论文来说,学习第二专业,能使学生找到两个学科的交融点,成为论文的选题。比如,有的同学辅修的专业是经济,就选择了版权代理进行研究。
考研的学生会在备考中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也鼓励学生将这些思考与论文选题相结合。本专业考研的同学,其选题多在本专业范围之内。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其选题呈现出交叉性。如,有的同学考现代汉语专业,其毕业论文就对地方报业语言规范化与时代性这一方向进行研究;有的同学考现当代文学专业,其毕业论文就围绕当代文学类畅销书进行研究。将学生的考研专业与毕业论文研究方向统一起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并与其硕士学习实现对接,有利于学生就相应的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目前已有学生在考取研究生后,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修改、准备发表。
在毕业论文的指导中,协助学生确定选题是重中之重。只有把好选题这一关,选择合适的、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完成的题目,才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论文。我们专业所采取的学生自选、集中开题、指导教师协助调整的选题流程,保障了选题环节的顺利进行。
二、从毕业论文看专业培养效果
毕业论文是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呈现,通过毕业论文,能够分析、反观专业培养效果,进而为未来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供借鉴。
从这两年毕业论文的内容看,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能够用专业视角、正确的方法进行研究。第一,数字出版与新媒体的论文较多,论文主要从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少儿数字出版、德国电子书产业的启示、数字出版对传统印刷企业的影响、数字出版趋势下的读者研究、电子书销售等多个方面对数字出版进行研究;从自媒体编辑对微信公众号的运用、网络文学出版、网络漫画出版、阅读类APP、手机阅读模式、微信出版等方面对新媒体进行探讨。第二,学生还注意到编辑在新媒体时代的素养问题,从网络编辑的现状与问题、数字出版中编辑的职能、编辑审美等方面进行了阐释。第三,出版物营销的论文主要集中在常销书的营销战略、图书微信营销、图书微博营销、图书网络营销等方面。第四,学生对书店的发展颇为关注,不仅对网上书店的营销模式进行探究,还对实体书店的现状与趋势进行研究。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对南京、杭州、济南等地的实体书店进行了实地调查,得到了较为可靠的研究数据;有的学生还当面采访了美国巴诺书店的工作人员,搜集了第一手的研究资料。从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深度、研究方法,能够看出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专业知识、具备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也反映出数字出版、编辑理论与实务、出版物营销、畅销书研究、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专业课程的培养效果。
毕业论文对文学与文化类作品出版多有涉及,论文主要从青春类小说的畅销、当代文学类畅销书的营销策略、晋江文学城的出版、中国悬疑作品IP出版等方面进行探讨。这与本专业依托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设置了文学与文化类的相关课程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论文可知,学生认真阅读了著作,而非简单罗列作品。在熟悉出版物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加以研究,能够使论证更为翔实。阅读经典文学、文化作品,既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可为毕业论文提供选题。就长远来说,亦可成为选题策划的源泉。
毕业论文关注当下的出版现象和出版热点,对日历书热销现象、“网红”出书现象、小众出版现象、民营教辅的品牌建设、读库的个性化出版、普及类古籍的出版创意、引进版图书的本土化等进行了研究。编辑出版业日新月异、发展迅速,因此我们一直要求学生随时关注业界动态,学生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到位。
毕业论文较为规范,体现出编辑的基本素养。强化语言文字能力、打牢文字功底,是专业培养目标之一,从毕业论文的语言文字、标点符号、参考文献、格式等较为规范来看,取得了很好的培养效果。学生在资料收集方面普遍做得比较好,这得益于我们开设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不少学生在论文致谢中对该课程的任课教师表示感谢,认为顺利完成论文与这门课程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也反映出该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就毕业论文的内容和规范来说,专业的整体培养效果不错。同时,也通过毕业论文发现了一些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毕业论文与出版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在培养过程中设置了认知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三次专业实践,但涉及出版实践、编辑实务等方面的论文数量较少。在授课过程中、在论文指导时,应强调本专业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出版实践相结合。另外,论文还存在创新性不足、逻辑性不强、案例不够丰富等问题,这需要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严格要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各项专业素质。
三、毕业成绩评价体系的改进
编辑出版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不仅需要牢固掌握编辑出版学的基本理论,还要掌握相关的实务性知识。目前,本专业是以论文的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检验主要是理论层面的,对于实务性知识的检验则为不足。如果采取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形式,以毕业论文呈现理论水平,以毕业设计展现实务水平,则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毕业成绩评价体系将会更加完善。毕业设计可以有多种形式,纸质书、电子书、网站、公众号等。毕业设计可以适度延长周期,要求学生在大三、大四完成纸质书+网站/公众号,或者电子书+网站/公众号的设计,完成后即可提交。
根据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需要,邀请行业导师参与指导。目前,已有行业导师对相关毕业论文进行了指导,效果非常好。若广泛采用校内教师+行业导师的指导模式,应能更好地提高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质量,并使毕业论文具有更强的应用性。
我们从专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出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近几年对课程体系作了多次修订,对毕业论文也进行了不少探索。我们认为,毕业论文选题如同出版物之选题策划,直接关系着毕业论文的水平。因此,在毕业论文指导中把好选题这一关至关重要。毕业论文作为最后的培养环节,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展现,也是专业培养效果的呈现。我们可以通过毕业论文反观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置情况,发扬优势,弥补不足,以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加完善。我们也将对毕业论文的形式加以改进,以期建立更为合理的毕业成绩评价体系。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