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成若云——南京浅谈高校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南京大学出版硕士为例

作者:成若云   2017年09月28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成若云 南京大学 学生

[摘要]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与媒介融合的不断发展,出版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挑战。传统出版社面临着转型升级,人们的阅读方式逐渐由传统纸质书走向了更多元的数字化阅读。我国高等院校面对传统纸质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期,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在立足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还应该重点考虑如何适应出版业日新月异的变化,使自身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完善。

[关键字]  高校;出版人才;人才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及阅读方式的转变,大量自媒体的出现让人们不禁发出这样一个疑问:现在的社会到底还需不需要编辑?答案是肯定的。编辑不仅仅是对稿件进行校对、修改,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还需要精通图书的制作、营销、谈判、促销、广告等,高校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要紧跟时代。

2011 年,全国首批获得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资格的 14 所高校按照各自的培养方案开始正式招生。南京大学是全国首批获得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资格的14所高校之一,2010年开始招生。南京大学通过确立合理的培养目标、设置好具体课程、实习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同时推进、建设双导师队伍、加强与业界的联系、严格毕业论文设计等多种方式,进行出版硕士的培养工作。本文以南京大学为例,介绍了编辑出版专业的概况,对比了学位硕士和专业硕士的课程,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来谈一谈高校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

一 南京大学编辑出版专业概况

南京大学编辑出版专业是以培养理论基础厚、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从事书刊和音像制品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的,具备系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书刊出版、新闻宣传和文化教育部门从事编辑、出版、发行的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与科研的编辑出版专门人才。编辑出版专业将传统与现代教学内容相结合,注重电子出版方向,设有电子编辑出版工程实验室。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为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专业。

南京大学出版学硕士点最早可以追朔到1987年在图书馆学专业设置的编辑出版研究方向。2007年增设为独立的硕士点。设置 出版理论、出版物编辑、出版物营销、数字出版、出版经济与管理、外国出版、出版史等研究方向。

南京大学出版硕士专业学位2010年获批,2011年开始招生,是全国第一批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本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掌握出版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解决出版业实际问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出版业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2]

二 我国出版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

我国出版硕士专业的课程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基础与理论类、出版应用类、出版技术类。[3]基础与理论类的课程主要有:出版应用写作、出版研究方法、出版评论、出版产业专题、中外出版史、外国出版专题等;出版应用类主要有大众出版物编辑、教育出版物编辑、专业出版物编辑、期刊编辑、网络出版物编辑、出版市场调研及分析、出版经济与财务、出版物市场管理、出版物物流及组织等;出版应用类的课程主要有:出版物印制、出版网站设计与管理、出版装帧设计等。

根据全国出版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文件,南京大学对课程设置的具体要求如下: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①公共课(6学分)。②必修课(16学分)。③选修课(10学分)。④实习实践(4学分)。

南京大学出版硕士学位硕士的课程有:编辑出版学原理、数字图书馆技术、文献学研究、编辑出版学论著选读、出版经济学研究、中外出版史研究、编辑实务研究、数字出版物营销等;出版硕士专业硕士的课程有:出版学概论、出版物编辑与制作、出版物营销、数字出版及技术、出版企业经营与管理、出版法规等。从出版硕士学位硕士与出版硕士专业硕士的课程对比来看,学位硕士偏重对于出版理论的探索与研讨,专业硕士偏重于出版的实践与应用。

三 对于高校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经过在南京大学一年时间的学习,笔者收获了很多,下面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学习经历,思考总结了一些对于高校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做好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南京大学的出版硕士无论是学位硕士还是专业硕士,都是三年制。三年的时间里,出版硕士专业硕士还需要进行六个月的实习。时间看似充沛,但是留给学生对课程进行理论探讨的时间并不多。所以,学生在开学时就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也叫“职业规划”。在学术界人们也喜欢叫“生涯规划”,在有些地区,也有一些人喜欢用“人生规划”来称呼,其实表达的都是同样的内容。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迅速找到方向,明确目标。不论以后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都有好处。高校应当重视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程度,可以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活动等各种形式帮助学生在开学初期就建立起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期间也要不断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进度进行反馈与互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二)从兴趣出发,找到大方向中的小方向

在现代社会,随着文化活动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书籍、报纸、期刊、图画等出版物外。还利用声频、视频、符号、图像等提供知识,传播信息,积累文化,交流思想。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候,编辑所要接触到的内容浩如烟海,这就要求编辑的知识面必须时时拓宽。作为一个编辑的基本素养,就是要博学。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收入囊中,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在不断拓宽自己知识面的基础上,还应当找到自己所擅长的部分,以兴趣为突破口。比如同样是图书编辑,有的人喜欢文学,有的人喜欢艺术,有的人喜欢生物。在学习编辑出版的基础理论和技巧基础上,学生还可以以自己兴趣为基础,来专攻某一类的知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所在,所以学生应当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和明确自己的兴趣和长所在。兴趣和爱好都和人的积极情感相联系,培养良好的兴趣和爱好是推动人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有效途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因材施教,发现学生的特长,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三)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学习和实践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一昧的学习只是纸上谈兵,需要我们进入社会与企业中,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实践,才能有所收获,才能学以致用。所以,不论是传统出版社、互联网公司还是一些其他单位的编辑实习岗位,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南京大学要求专业硕士必须参与出版物编辑、印刷、复制、发行、管理等观摩与实践(具体包括图书、报纸、期刊、网站、数字出版物等多种选择),由教师帮助联系实习基地。

(四)编辑思维的培养与转变

硕士阶段有很多学生是跨专业学习的,本科时期所学的专业并不是编辑出版。从理论上来讲,这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因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一种复合型的人才,有其他学科背景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所长。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跨专业的学生其实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出版的知识不是很扎实,没有过多的培养编辑思维,也没有很好地转变角色,这就需要学生们不断地去关注出版界的最新新闻,常听前沿讲座,老师们也要在课堂上帮助同学们形成这种编辑思维和意识。

参考文献:

[1]张志强,王鹏涛.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初探——南京大学出版硕士培养工作的回顾与展望[J].科技与出版,2013(11)

[2]资料详见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网站(http://im.nju.edu.cn/index.do)

[3]潘文年,吴天翮.我国出版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分析研究——兼与美国纽约大学、佩斯大学比较[J].中国编辑,2013(4)


作者:成若云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