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璇 贵州民族出版社有限公司 总编室副主任
摘 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出版强国,民文图书出版不可或缺。在当前的继续教育模式下,民文图书出版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的特殊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兼顾,必须创新民文图书出版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模式,以更加完善出版专业继续教育的模式、兼顾民族出版特点、满足民文图书出版人员的学习需求,进而全面提升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和质量,为优质民文图书的出版提供人才和制度保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关键词:民族出版;继续教育;创新模式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民文出版事业正是为了满足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传承民族文化传统,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应运而生的。
目前全国584家出版社中,出版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的出版社共33家,用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朝鲜文、彝文、壮文、锡伯文、柯尔克孜文等25种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图书和音像电子出版物等。目前国家还确定了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基地、新疆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基地和延边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基地。这对繁荣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性作用。
2013年9月和10月,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相继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倡议,2014年12月,“丝路书香工程”获批立项。民族出版在国家“一带一路”重要倡议下,焕发了新的活力。作为民族出版的中间力量的民文编辑,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一、民族出版的重要性与民文编辑的特殊性
民族出版是民族工作、出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做好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等重要工作上,发挥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民族出版类的编辑,除了掌握出版方面必备的知识和编辑技能外,还必须掌握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宗教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要不断深入了解民族出版的特点、重点、难点、敏感点、特殊性和政策、纪律知识和禁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各类民族出版机构出版了大量的民族题材图书和民族文字图书。这些出版物,一方面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需求,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权利的保障与对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和语言文字的高度重视。
众所周知,民族宗教无小事。国家针对民族出版还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并颁布了民文出版的相关政策。
1980年至今,国家民委、国家出版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不同部委先后单独或联合召开了关于全国民族出版的各类会议,《国家民委、国家出版局关于大力加强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工作的报告》《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事业扶持力度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先后出台。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多层次多类别的民文字图书出版体系,民文图书质量不断提高,对于传承民族文化,满足少数民族群众文化需要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图书出版中也出现了一些由于对民族政策和民族文化不了解而产生的问题。
针对此类情况,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宣部、统战部、国家民委、文化部、宗教局等部委先后单独或联合下发了《关于慎重对待少数民族风俗问题的通知》《关于在宣传报道和文艺创作中防止继续发生恶化、侮辱少数民族事件的通知》《关于对涉及伊斯兰教的出版物加强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加强监管。
综上所述,民文出版是我国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文选题有其特殊性,民文编辑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关于出版与民文政策、民族知识、民族文化方面深厚的积累。
二、继续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编辑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是文化产品的策划者、加工者和把关者,对文化传播的内容和质量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如何保证编辑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出版形式,跟上国家的文化建设与社会的发展要求,推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引领先进文化方向的优秀出版物,是出版界一直关注的议题。
国家原新闻出版总署2011年1月1日起颁布实施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其中明确要求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72小时。其中,接受原新闻出版总署当年规定内容的面授形式继续教育不少于24小时。继续教育完成情况成为出版人员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出版职业资格的登记、注册和续展登记的基础性佐证材料。此项规定为出版人员的继续教育进行了全面的规范,为出版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定了细则,对于出版人员开展继续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迅猛发展、网络全面普及,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远程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从开启到不断完善,为出版人员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更多的选择,以一种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式为出版人员提供了新的继续教育途径。
以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等为主要内容的出版人员继续教育活动,为出版人员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创新编辑理念、拓展专业知识等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与深远的影响。
三、创新民文图书出版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模式
近年来,通过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培训和远程继续教育课程,我国出版人员在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编辑技能和职业水准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与此同时,出版物的质量也进一步提高。出版人员继续教育模式不断运行的同时,也开始显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弊端,出版从业人员对于创新继续教育模式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我国的500多家图书出版单位,30多家民文出版单位,庞大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既要有统一的继续教育计划,更要有针对民文出版等比较特殊出版领域的出版人员的继续教育模式。在实现政策性、知识性的基础上,不断地针对民文出版的特殊性上创新继续教育的模式,以确保实现继续教育的初心。
(一)增大民族文化相关内容在继续教育中的比重
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文化也是重要的民族出版的选题资源。出版人员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也是守护者,自己首先要了解中华民族文化,了解各民族的文化,这样才能在选题策划和图书编辑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民族类选题,也才能真正地履行中华文化传承者的历史使命。
目前的很多培训主要针对的是编校质量、印装质量等方面的培训,关于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文化方面的培训主要是国家民委和民族版协两年一次的民族出版社骨干人才培训班,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民族出版单位人员的培养要求,但对于全国的出版单位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随着出版社专业分类的淡化,民文出版不仅涉及民族类出版单位,更多普通的出版单位也在不断出版民族类的图书,如果这方面的继续教育跟不上,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必须要在各级各类培训班中增加民族文化、民族政策等的相关课程,也要在远程教育中增加民族文化、民族政策、民族理论等的相关课程,进一步提升全国各级各类出版单位的编辑人员对于民族政策、民族文化等方面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
(二)拓展继续教育的民文语种和内容门类
现在我国推行的继续教育基本上是中文和普通话,这是保证出版的规范和普及所必须的。与此同时,我国每年推出25种民族文字的几千种民族出版物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因此,也应针对这25种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内容的不同门类进行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内容,可以采用民族文字的教材和音视频等,还可以邀请民文方面的专家共同制订培训计划、编写培训大纲,出版民文继续教育的教材。这样也是为了更好地保证民文图书出版的质量和内容,让民文出版单位的编辑人员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得到切实的帮助。
(三)区分编辑水平层次,完善继续教育考核机制
一般来说,民文出版单位的编辑大多使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他们编辑的图书也是民族文字、民族文化类的图书,他们的中文水平呈现不同的层次。因此,不应简单地将民文出版单位的编辑人员的继续教育考核等同于一般出版单位的编辑人员。要针对民文出版单位编辑人员的具体情况,制订符合实际情况的继续教育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这样既不会挫伤民文编辑学习的积极性,也确实保障了民文编辑继续教育的权利。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所要编辑的民族语言、自身的岗位、专业领域、兴趣爱好等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考核进程和培训资源,按照适合自己的编辑领域的方式来自主选择学习,使继续教育学习成为确实考虑到民文编辑特殊性的更加完善的学习过程。
四、结语
民文出版是我国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今天,做好民文图书出版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为了民文编辑的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民文出版物质量的切实保障,民文图书出版的健康发展,更是为了国家的民族团结与文化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文娟.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问题剖析[J].出版参考,2015(11).
[2] 樊霄鹏.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远程继续教育问题浅谈[J].成人教育,2017(6).
[3] 韩曙明.出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思考[J].出版广角,2016(9).
[4] 侯姗姗.我国民族图书出版概况研究[J].今传媒,2011(2).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