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张月萍——数字出版教育课堂创新路径研究

作者:张月萍   2017年09月27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张月萍 临沂大学传播学研究中心 

摘要:课堂创新是数字出版教育创新的基点。数字出版教育课堂创新应从教材、教师、学生这三个核心要素展开。首先,数字出版教育要率先革新教材版本,打造数字出版教育专业核心教材的升级改造版,引领数字出版教育新潮流;其次,教师要赋予课堂传承知识、创新文化的双重功效,开发课堂构成一个动态的学习空间,教师是课堂创新的灵魂;最后,学生要以课堂创新学习为根据地,以国家和时代之需为导向,以专业技能养成为核心,不断自我扩展学习边界,切实规训自身的阅读力、思考力、创新力。课堂创新是数字出版教育创新的第一粒扣子,能为数字出版教育灌注基源型的推动力。

关键词:数字出版教育;课堂创新;AR教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人才为本。在我国数字出版实践风起云涌迅猛发展的同时,数字出版教育相对业界实践而言,是较为薄弱的,滞后的,迟缓的。因而数字出版教育创新任重道远。课堂创新是数字出版教育创新的基点,应从教材、教师、学生这三个核心要素展开。首先,数字出版教育要率先革新教材版本,打造数字出版教育专业核心教材的升级改造版,引领数字出版教育新潮流;其次,教师要赋予课堂传承知识、创新文化的双重功效,开发课堂构成一个动态的学习空间,教师是课堂创新的灵魂;最后,学生要以课堂创新学习为根据地,以国家和时代之需为导向,以专业技能养成为核心,自我不断扩展学习边界,切实规训自身的阅读力、思考力、创新力。课堂创新是数字出版教育创新的第一粒扣子,能为数字出版教育灌注基源型的推动力。

一、AR等新型教材应率先走进数字出版教育的课堂

又是一年开学季。当你走进校园,不管是大中小学,还是职业院校,还是单一的传统纸质教材,不管更新了多少个版本,不管“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战略多久了,学校的教材还是原来的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如果说高校其它专业教育尚且可以理解,那么,作为出版业智力资源的重要供给者之一,数字出版教育如果固步自封,抱残守缺,不能锐意创新,及时引领数字出版潮流,那么,怎么激发数字出版专业的学子以后在业界大胆创新?基于此,笔者建议,AR等新型教材应率先走进数字出版教育的课堂。

AR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增强现实)是虚拟现实VR(Virtual Reality)技术的延伸和革新。高校数字出版教育应该处于行业的前哨,不仅仅要担当数字出版理论研究的观察者、瞭望者、推动者,更要以实际行动呼应和回应数字出版的实践,以教材为突破口,采用AR、VR等新技术生产的图书更密切地配合纸质教材。这样,比起单纯宣讲数字出版的重要意义,更容易给学生带来比较深刻的积极影响。

科技发展为数字出版教材迭代更新,打造升级版的专业核心教材提供了可能。意大利知名AR公司寰宇技术责任有限公司(Inglobe Technologies Srl)提出,AR技术可用于以下产品:儿童类图书和百科全书、中小学教材、大学教材、科技和专业类书籍等。用户下载对应的APP之后,配合图书或卡片即可在移动端查看可交互的AR虚拟动画。[1]

AR技术能够把复杂抽象的内容以形象化、可视化的方式生动呈现出来,使用者仿佛身临其境,沉浸其中,倍感真切。如AR地球仪能使学生似乎置身宇宙,体验行星运行的态势。这样,使用者更容易理解抽象概念。我国教育出版已将AR技术应用于出版实践,并且初见成效。如2016年,塔普诩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Realmax )跟培生教育集团合作,将AR技术引入香港地区使用的几何、化学教材中。2016年人民教育社和青岛出版社出版了足球AR教材,2017年1月,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推出了国内第一套针对《小学科学》教材开发的AR科普读物。[2]

中小学教材已走在数字出版前沿,大学教材也应该采用最新技术。目前,我国已有5所高校开设数字出版专业,它们分别是北京印刷学院、天津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3]这些高校的数字出版专业不仅开设出版学、传播学、数字出版概论、编辑出版学基础等专业理论课程,而且还有大量技术类课程,如数字出版物编创、数字出版技术、图文信息处理、多媒体制作等实用型课程。在数字出版教育的核心课程中,如果能把AR技术应用于出版专业教材中,那么,不仅原本艰深晦涩的理论课程变得直观生动,易于理解,而且数字出版技术类课程会变得更加实用、有趣,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更能优化学习效果,提升学习水准,增强学习能力。如利用AR技术不仅能使学生更容易形象感受我国传统书刊印刷、装帧设计的历史,而且也能够丰富学生对数字出版物的审美感知力,从而更容易设计出更好的数字出版产品。

AR技术已引起国家的重视。据人民网报道,2017年,我国新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AR+教育数字出版联合实验室”在广州揭牌, 标志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新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正式开始运行。AR技术将与教育出版深度融合,打通知识传递的“视界”,连接纸与电,用技术让学习更有趣、更有效。[4]

AR技术帮助人们摆脱屏幕或设备的束缚,构建3D甚至4D空间,进而设计创意,接受新知识。新的教材格局即将建立。藉此,AR等新型教材应率先走进数字出版教育的课堂,助力数字出版教育更好地发展。

二、教师应是数字出版教育课堂创新的灵魂

我国数字出版教育起步较晚,时间很短,尚处于萌芽阶段,处于一线的教师要担当数字出版教育课堂创新的理论先锋,不仅要做好专业教育的顶层设计,而且要成为数字出版教育课堂创新的实践者、推动者、示范者。教师应是数字出版教育课堂创新的灵魂。教师要赋予课堂传承知识、创新文化的双重功效,开发课堂构成一个动态的学习空间,增加课堂创新的知识含量,增强课堂创新的学习效益。

在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方面,教师要立足于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教材只是课程学习的出发点,只是参考的版本,而不是终结点,更不是唯一的学习大纲。课堂创新真正需要培养的是学生的数字出版实战能力。教师要把课堂创新的重点集中在学生数字出版能力的培养上,把大部分课堂教学时间交给学生学习、探索、展示、改进、优化数字出版实战训练上。在学生之间相互观摩评议后,教师进行总结、指导。学生进一步反思、改进。

在顶层设计层面,无论是单门课程,还是整体的数字出版课程群,作为每一个任课教师都应该既有整体观,又有单门课程的局部观。要做到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既有特色,又有配合,相互辉映,相辅相成。每一位教师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在数字出版课程设计中,教师应该规划好每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绘制科学的学习图谱,带领学生优质高效地完成各个时期的学习任务。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层面,教师要融会贯通,统筹安排学习内容,力争使理论与实践、国际与国内所有关涉数字出版的重要、新颖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际数字出版教育发展较早,实践经验丰富,如英美等国的数字出版教育比较成熟和成功。国外数字出版教育无论是理论探索还经典是案例资源都比较充沛,我们要有国际化的眼光视野和思想理念,参阅对照原版权威英文教材,结合国内经典教材,博采众长,重组课程内容,设计学习要点,在数字出版现实场景、具体内容上与世界接轨并同步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应密切关注数字出版前沿动态,力争从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国际国内、学术研究与出版实践等多个维度相结合,科学定位,周密论证,全面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动态的生态平衡效应,争取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从课堂学习中吸收更多思想营养。

与此同时,教师要勇于探索,善于创新,既要有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又要有本土的自我特色。教师还必须要有自己的学术成果,这是课堂创新最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方式之一。学生看到任课教师的研究成果,会倍感亲切。

教师以身作则,勤于研究,成果丰硕,把自己的学术发现带入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讨论、点评、批评老师的研究成果,此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思考和追摩,效果甚佳。或者,教师推荐学术共同体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样纳入课堂学习范围,鼓励学生思辨探讨,撰写学术书评,这也是较好的学习方式。

总之,无论是学习理念,还是学习实践,教师要始终掌控数字出版课堂学习的内容,必须优质、新颖、经典、有效,教师要当好课堂创新的设计师和把关者,与时俱进,优中选优,精益求精。

三、学生应是数字出版教育课堂创新的种子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要自觉成为主角和中心。学生要以课堂创新学习为根据地,以国家和时代之需为导向,以专业技能养成为核心,自我不断扩展学习边界,切实规训自身的阅读力、思考力、创新力,学生应成长为数字出版教育课堂创新的种子,一旦进入数字出版的实践场域,就能够发挥和施展专业创新力,成为数字出版的生力军。

数字出版教育的课堂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知识的核心舞台,更是学生展示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重要空间。课堂创新是学生专业学习力的发源地。学生应该集中力量研读数字出版教育的经典理论著作,包括人类文化史上一系列的经典作品,认真撰写读书报告,总结学习心得。然后,课堂上以读书讨论会、小组辩论会、专题研讨会等多种方式进行汇报,任课老师点评,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理论思辨力和思想生长力。数字出版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研读人类文化史上的经典作品。只有在经典作品的熏陶之下,学生的审美眼光才能不断磨练,变得敏锐,文化研判力逐渐犀利,这样才能担当其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选择、识别、出版真正有价值的文化精品,这样才有能力实现和体现社会效益优先的出版原则,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一批批文化精品。

课堂创新在培养学生文化审美力,夯实专业知识储备,提升专业理论修养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密切关注国家和时代之需。数字出版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

当前,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方针指引下,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出版传播(包括数字出版)的项目不断增多,合作前景非常广阔。我们应主动实施数字出版走出去的方针,切实做好数字出版的内容和版权设计。我国著名出版家聂震宁指出,我国出版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大了本土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力度,据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计,我国出版业正在实施或者已经立项即将实施的本土化境外投资项目多达52项,参与企业37家,覆盖“一带一路”大多数国家,形势很好。[5]

我国数字出版教育必须与“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相结合,学生应深入了解沿线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在课堂创新中以传播我国文化为中心,设计创作适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字出版物,并以课堂为根据地,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推介,轮流扮演主宾国,在课堂上展示学生们设计的数字出版产品,学生之间相互观摩,点评,教师总结,鼓励学生不断改进,持续提升专业水准。在专业技能千锤百炼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数字出版设计大赛,如韬奋基金会组织的数字图书设计大赛[6],该赛已经举办两届,好评如潮。也有高校举办数字出版产品大赛,效果不错。这是学生课堂实战训练的竞技场,应该更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字出版力。

结语

在数字出版教育中,AR等新技术会带给学生新鲜的学习体验,丰富学生的感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增强学习效果。教师更要发挥教学艺术,不断学习,切实成为课堂创新的灵魂。学生要充分利用课堂创新的根据地,砥砺自新,不断增长数字出版的实战能力。教材、教师、学生三者之间要有效互动,密切配合,相互启沃,共同进步。这样,数字出版教育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不断精干壮大起来,我们的出版强国梦也就不再遥远。

参考文献

[1]Inglobe Technologies Sr1.Augmented Reality and the Future of Printing and Publishing [EB/ OL]. (2017-01-21)[2017-04-05].

http://inglobetechnologies.com/docs/whitepapers/AR printing white paper en.pdf.

[2] 张世钦. 基于AR技术的教育出版现状与思考 [J].科技与出版.2017 (05).

[3] 遆薇.”互联网+”时代高校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研究[J].出版参考.2016 (06).

[4]人民网.”AR+教育数字出版联合实验室”让学习更”好玩” [OL].2017-04-10.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7/0410/c197902-29200342.html.

[5] 聂震宁. “一带一路”文化交流需不断创新[N].人民政协报.2017-05-15(03).

[6] 侯欣洁. 韬奋杯全国大学生数字编辑大赛颁奖典礼落幕[OL].2016-10-28.

http://news.bigc.edu.cn/zhxw/67114.htm.


作者:张月萍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