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画恒——浅谈社外校对人员的管理与创新

作者:画恒   2017年09月27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画恒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教材编辑部主任  

摘要  外校是对专职校对的补充,是图书出版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社外校对人员的管理理念,创新外校人员的培养机制,对出版单位提高图书编校质量,树立出版品牌和提高效益具有促进作用。笔者以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社外校对管理为例,探讨外校队伍的管理与创新机制。

关键词  外校人员   校对   管理    

校对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既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又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出版业的迅猛发展,在图书出版品种数量增加以及出版周期的缩短等大环境的影响下,如何确保图书质量,贯彻“三校一读”制度,打造出版精品,既是当务之急,又关系到出版社的发展大计。社外校对简称“外校”,是指出版单位约请社外人员帮助进行校对工作。[1] 外校人员作为专职校对人员的有力补充,适当使用外校人员可在一定程度上对社内校对力量进行补充,有利于保证图书出版计划的顺利完成。因此,加强社外校对的管理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依据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的外校人员管理工作实践,针对医学类大学出版社的外校队伍建设和稳定总结了一些经验,以期对兄弟出版单位外校人员的培养与管理有所裨益。

1.优化队伍选择

1.1要有较高的素质和修养   首先外校人员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读者负责、对作者负责、对出版事业负责的精神。校对工作毕竟是一项严肃的工作,要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知识面要宽广、要“杂”一些。同时,外校人员要具有一定的业务修养,如掌握汉字知识,要熟悉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要掌握相关专业词汇和要有广博的知识等基本要求。较高的素质和修养是出版社选择外校人员的首要条件。

1.2选用合适的人才   外校队伍一般承担一校、二校的任务,是对专职校对工作的补充。首先,出版社要根据自身业务范围的需要,挑选符合自身出版业务发展的人才。笔者所在单位出版业务范围主要为医学类出版,外校队伍的选择要有医学专业背景就作为很重要的参考依据。为充分利用背靠大学的有利条件,每年招收出版社所需的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医学类本科生或研究生组成外校队伍,在社内专职校对人员的带领下进行校对。同时,对一些跨专业、学科的书稿,出版社聘用了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和社会上的相关医学专家、教授作为兼职外校,对出版的专业书、重点图书进行质量把关。这样,在充分挖掘出版社现有的出版能力下,进一步保障所出版图书的编校质量。

1.3保持队伍稳定性   流动性大、人才队伍不够稳定是外校队伍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外校队伍没有上班时间的限制,工资待遇水平浮动比较大,易受多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外校人才流动性较大,如在校大学生面临的毕业、升学等问题,给管理带来一定的不便;如一些医学专家、教授由于临床或教学上比较忙,可能无暇顾及校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的出版进度。同时,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导致社内不断地对新来的外校人员进行重新培训,无形中加大了人力资源培训成本和时间成本,往往投入的成本、精力和获得的效果不成正比。然而,建立一支稳定的外校队伍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保证出版社图书出版至关重要。[2]外校队伍建立后,如果在某些管理措施得力,不但可以留住一批优秀校对人才,而且对出版社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首先,从社内管理规定条例中,对外校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把校对的内容按照图书性质进行划分,如医学类科普书、专著、教材等,依次设定一定的薪资标准。其次,为激发外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按照一校、二校划分年校对工作量,如超额且高质量完成,给予一定的奖励。此外,对一些在日常工作中认真且高质量完成校对任务的人员,综合考量其各方面素质,可以聘用为社内专职校对人员。

2.开展岗前培训

对外校人员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培养其工作责任心和必要的校对业务能力,这是从事校对工作的必要条件。有些外校人员的文化层次较高,对所从事的专业和相关内容书稿较熟悉,校对中往往注重对书稿内容的通读,忽视了“校是非”“校异同”等职责,缺乏对出版规范的了解,如医学名词的规范化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校对符号的规范化使用等方面较欠缺。为此,社里利用业余时间,针对医学类书稿的校对进行培训,主要包括:书稿中的医学名词和术语的规范化使用、数字和计量单位的使用、照片和插图的处理、药名和计量单位的核对等;此外,还涉及图书出版方面的相关知识,如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对图书质量差错认定细则、图书校对符号的运用、版式处理的要求等。把涉及校对的相关规范进行整理,做到人手一册;同时,购置一批必备的工具书,包括医学专业类工具书和百科类工具书,供外校人员参阅、查询。

3.实行量化考核

3.1落实档案管理制度  由于外校人员结构的多样性,出版社办公室统一对外校人员进行登记注册,建立外校人员的档案,包括年龄、知识结构、学历、专业、职称、校对质量等方面。有利于针对外校人员不同的专业、特长,合理对口地分配校对任务,以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人的优势。[3]

3.2实行校样登记管理制度  主要实行校稿登记制度,如有书稿需要外校人员校对,责任校对负责填写外校单,包括:校样名称、字数、类别、校次、发出时间、收回时间、校对质量要求等。外校单一式三份:外校人员、责任校对各留一份;另一份交至办公室,作为校对费和工作量统计的标准。同时,建立原稿和校样管理制度,对收发的原稿和校样及时进行登记,并由责任校对和外校人员签字,以明确责任。

3.3建立科学合理的外校薪酬体系   外校人员的薪酬构成校对费收入占了较大比例。外校人员校对费计算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我社最早实行的是简单化一的计件付酬方式,主要依据图书的字数进行核算。这种核算方式对一般性书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由于有些书稿专业性比较强,对校对的要求比较高,校对人员付出的努力较大,计件付酬就体现不出其校对的应有的价值,不符合质量管理的目的。为了合理规范外校人员校对费计算标准,除了根据校样的难易程度、时间要求、责任大小,制订相应的计件报酬标准外,还按照外校人员在某一阶段完成工作的质量情况,由社里专职校对人员对所校对书稿进行质量评比,定期评定等级,按质论价,校对质量好的报酬高,质量差的报酬低。

4.注重人文关怀

注重人文关怀,核心是以人为本。外校人员对图书出版工作付出了一定的汗水和辛劳,对提升图书编校质量作出了贡献。出版单位要创造条件,注重外校人员的人文关怀,要经常和外校人员交流思想、交流工作上的经验,并积极收集外校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尊重外校人员,及时发放校对费,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与创新性。

5.结语

外校是出版行业社会化专业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图书出版质量的重要环节。根据出版社的实际,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促进外校队伍的管理和创新,有利于使出版社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和树立良好的出版品牌。


作者:画恒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