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姜兴华——互联网时代:军事出版人继续教育亟待“三个创新”

作者:姜兴华   2017年09月27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姜兴华 解放军报社 长征出版社总编辑

互联网大潮伴着海湾战争的硝烟汹涌袭来。世界主要军事强国都通过创新军事媒体人继续教育,打造军事战场之外的“第二战场”——舆论战场新型作战力量。新型军事出版人才作为舆论战的一支生力军,越来越成为打赢现代战争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留给中国军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打赢“第二战场”,我们如何打有准备之仗?

军队媒体性质地位特殊,既是我军舆论战的专业力量,又是战略战役机关组成部分,如何培养新型军事出版人才,不仅事关战略战役全局发展,更是争夺21世纪军事斗争的一个“制高点”。

习近平主席鲜明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强军目标。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他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办好解放军报,要建设一支听党指挥、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人才队伍;努力成为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这些重要论述,既指明了向世界一流军队迈进的努力方向,也为新形势下加强军事传播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舆论战作战能力提供了基本遵循。培养新型军事出版人才必须始终坚持用强军目标统领,积极探索特点规律,坚持创新发展。在继续教育方面,当前亟待要实现“三个创新”。

1.创新继续教育目标:培养能打胜仗的新型军事出版人才

习主席反复强调,要把战斗力标准在全军牢固立起来,把战斗力标准作为军队建设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强调聚焦能打仗、打胜仗,探索政治工作服务保证战斗力建设的作用机理,形成有利于提高战斗力的舆论导向、工作导向、用人导向、政策导向。军队媒体特殊的性质地位,决定了军事出版人的继续教育必须围绕打仗这个中心,创新目标:从培养传统军事出版人才向培养全媒体时代的新型军事出版人才转变,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战争舆论战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全媒体传播能力。

创新继续教育目标,重在教育引导军事出版人紧贴全媒体时代舆论战,一门心思想着打仗,全部工作聚焦打仗。

第一,强化使命意识。相关机构调查显示,当代国际受众借助西方媒体了解中国信息的获取率高达68%,通过其他国家了解中国的有10%,仅有22%的受众从中国媒体了解中国。造成这种窘迫的原因很多,但军事媒体人信息传播技能的短板是重要原因之一。最明显的一个表现是,海湾战争以来的历次战争中,美、英、法等国的受众,除了能史无前例观看到战争实况的电视转播、读到比电视报道更详尽和更深入的报纸、杂志和图书,还能随时随地通过电子阅读器获取有关战争信息。这其实在告诉我们:忘战必危,对军人如此,对军事出版人亦然;抢话语权,是中国军事出版人的神圣使命。

这其实也是我军继续教育的新课题:引导军事出版人居安思危,充分认识打破“西强我弱”国际舆论传播格局,事关部队战斗力建设,与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密切相关;着眼未来舆论战场,盯住短板,把“危机感”变成提高国际传播力的动力;始终把抢占舆论战制高点、坚守党的舆论阵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光荣使命放在首位,在事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特别是在一些国内外受众高度关注的问题上,及时发出权威之声,无形亮剑。

第二,强化目标意识。目标昭示方向,目标引领行动。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把舆论战上升为达成国家战略目的和实现强军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是打舆论战的老手,近20余年来围绕国家战略目的和强军目标,抛开一度标榜的“言论自由”:要到哪里打仗,舆论就向哪里聚焦;舆论达到顶峰,随之宣战;明明是强盗逻辑,却总打着“人权”旗号,“师出有名”。海湾战争前夕,全国70%的媒体由半年前聚焦毒品问题突然投向海湾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值得我们研究。

我军的性质宗旨和职能使命,决定了我们的继续教育,要引导军事出版人在编辑、印刷、发行的整个出版过程中,尤其是在编辑这个重要环节的选题策划、组织稿件中,始终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引导民众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瓦解敌方斗志,动摇军心;争取政治主动,瓦解敌对国军事同盟。目标决定了我们聚焦用力的任务:用作品解释中央军委的战略思想, 准确传递统帅部声音,引导官兵坚决服从军委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快速发布信息,传递最新战争动态,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劣胜优”传统,使官兵“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广泛获取敌方宣传信息,客观评述战争,宣扬我正义;介绍战争相关知识和官兵经验做法。

第三,强化互联网思维。全媒体时代的舆论战,是一种跨行业、跨时空、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全新交流互动。这就决定了继续教育要在继承和发展传统舆论战的基础上,引导军事出版人强化互联网思维,通过准确把握内在要求来实现最佳传播效果。

互联网思维第一位的就是用户思维,得用户者即得天下。要教育引导军事出版人“把媒介变成产品,将受众当成用户”,由模糊的、缺乏具体对象的大众营销,变为提供具体清晰的、个性化内容的服务,达到精确营销,定点传播。①要强化有效传播理念,巧设议题,震慑敌人,激励民众。②要强化受众为本理念,针对不同国家、民族、文化、语言等,用受众易于接受和理解方式传播。③要善于设置话题,先入为主,主动解疑释惑,并注重从作战全局需要总体设计和长远规划。④要善于运用国际法规揭露敌人阴谋,赢得国际社会舆论支持。⑤凡涉及国家核心利益问题,既要旗帜鲜明,又要慎重稳妥,坚决按照中央的基调和批准口径发声。⑥选择最有利的“出击”时机,让受众感到“这正是我最想知道的!”依托某种令受众普遍关注的事实,顺其自然扩大影响。

2.创新继续教育模式——实现向全媒体军事出版人转型

当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不光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技术层面上的融合,更是人才的融合。从这个意义上说,军事出版人克服全媒体时代业务素质上的“时代差”,实现从传统出版人向全媒体军事出版人转型,是非要迈过去的坎儿,更是一场革命。

这并非危言耸听。放眼国际出版界,互联网平台出版几近瓜分天下,工业化时代统一的大市场已为无数个以平台为核心的社区所取代——从产品的生产到传输的全过程,都将实现全程电脑化、网络化。 

对军事出版人来说,未来将面对的信息化战争和随时要面对的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舆论战更不例外,整个出版环节,无论是在现场或是办公室,都离不开电脑、互联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传播设备。这就要求我们的继续教育只有创新培养模式,才能引导军事出版人向全媒体华丽转身。

第一,建立健全院校培训机制。要在相关任职培训院校开设电脑、互联网络教学与实际操作课程,有条件的院校还要开设多媒体和互联网络的采访、报道课程,并加强外语教学,分期分批组织军事出版人进行全媒体知识技能培训,了解全媒体基本概念、主要类型、传播形态和发展趋势;熟悉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的基本特点规律;熟悉报纸、杂志、图书、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不同媒介形态之间融合的方法手段;熟悉全媒体传播在重大事件和热点敏感问题上形成和影响舆论的典型案例;熟悉掌握运用全媒体引导舆论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第二,建立健全岗位培训机制。主要是针对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需要,组织在职人员对多媒体或超文本技能的训练,使出版人员,尤其是年轻的出版人员,能熟练掌握一种以上汉字输入法;一种以上中文平台;一种以上操作系统;一种以上办公集成软件包,如Office2007;一种以上互联网络浏览器,如Internet Explorer(互联网络探索者);以及网页和主页的制作技巧。具有应用互联网络和多媒体进行军事出版的“四种能力”:①能借助网络、多媒体从事采访、选题策划和编辑书稿的能力;②有较强的外语或过滤信息的能力;③有同“网台”平等交流的能力;④有担当重大选题策划和重要作品原创的能力。同时,还要让出版人员,尤其是年轻出版人员,结合参加部队的重大军事行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战化演练,了解和掌握数字式摄像机、摄影机、编辑机等新媒介的使用方法;了解和掌握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可视交互等等技巧;了解有关于电脑、互联网络、多媒体硬件和软件的一般知识,并能熟练运用文字处理、表格处理、图形处理直至音频文本、视频文本处理或修改。

第三,建立健全考试认证机制。要打破军人和非现役人员管理壁垒,对一些专业技术岗位,结合继续教育,统一进行考评。要大力鼓励非现役出版人员参加地方相关职业资格考试,拿到资质证者,参照现役军人专业技术干部评聘程序,评聘相关职称,推行年度考核和任职考评制度,优胜劣汰。对符合服预备役的非现役采编人员,可在当地兵役机关支持下,编入相应的预备役部队。这样,既有利于平时强化军政素质,更有利于战时执行采编任务。

3.创新继续教育内容——紧贴战场和对手设置训练课题

习主席深刻指出,全军要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紧贴作战任务、作战对手搞好使命课题训练,加强检验性、对抗性训练,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摔打锻炼部队。

军队媒体的性质地位,决定了其全媒体实战化训练,是部队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定了军事出版人员的继续教育,必须与信息化战争和非战争军事行动紧密结合。

纵观近年的舆论场,我们不难发现:我们面对的既有国内类似“秦火火”、周禄宝等一些“网络推手”“网络大谣”,更有像美国等西方国家这样依托强大军事实施舆论威慑、利用先进媒介和专业人才,垄断着世界大部分地区近90%的新闻信息传播,甚至还采用非法手段控制传播权的强敌。

可见,我们的对手不善,西强我弱的舆论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近年来,国际安全环境变化多端,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更趋复杂,面临的安全威胁来自多个方面、多个层面,各种不稳定因素增加,更是给舆论战带来了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可以说,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舆论战,可能是多个方向、多个对手,可能还有强敌联合干预等。

和什么样的对手作战,出什么样的招,这乃兵家常规。舆论战也一样,作战对手不同,其作战思想、战术手段、传播装备、作战能力也不相同,与之进行舆论战所采取的谋略对策等也不同。着眼未来全媒体时代信息化战争舆论战需要,培养能打胜仗的新型军事出版人才,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要创新继续教育内容,紧贴战场和对手设置训练课题。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在全球的几场局部战争中的舆论战证明,开展全媒体实战化训练,对军事出版人员而言,尤其要着眼配合“军事威慑行动”“联合火力打击”“岛屿封锁和进攻作战”“边境防御作战”“防空作战”“抗登陆作战”等军事战场上的主要作战样式,按照舆论战训练要求,分别设置训练课题,深入研究各作战样式中舆论战的特点规律,掌握舆论战准备和实施的方法程序,实时策划选题、快速组织书稿、第一时间发行等,实现有效传播最大化,提高军事出版人员实施舆论战的整体作战能力。

此外,还要着眼舆论战在抢险救灾、反恐维稳、维护权益、安保警戒、国际维和、国际救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运用,设置相关训练课题,系统研究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舆论战的特点规律,掌握舆论战准备和实施的方法程序,提高军事出版人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实施舆论战的整体作战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军事行动舆论战实战化训练中,要根据行动准备、行动实施等阶段的不同情况,把磨炼军事出版人员意志、强化参训者体能和耐力贯穿继续教育始终,把提高运用现代传播装备实施满负荷作战的能力、增强军事出版人员在艰苦条件下连续作战的能力,作为提高军事出版人员在相关军事行动中实施舆论战整体作战能力的重要内容。

新型军事人才是决定现代战争成败的关键。培养能打胜仗的新型军事出版人才,是时代给我军提出的新挑战和当前我军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军事传播学是一门软科学,因此,人才是在长期实践中磨炼造就的,无法呼之欲出。故而有的军事传播学家称,能打胜仗的新型军事出版人才难得。只有借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契机,不断创新继续教育,才会出更多的人才,才能加快转变传播力生成模式步伐,在“第二战场”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使军事出版人才在舆论战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出来!


作者:姜兴华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