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杨思涵——浅谈北京印刷学院出版人才培养

作者:杨思涵   2017年09月27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杨思涵 北京印刷学院 

摘要:北京印刷学院作为一所以印刷出版传媒为特色的高校,开设专业逐步覆盖全新闻出版产业链,为新闻出版领域贡献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本文主要从学术水平及特色教学、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优秀的社会实践三方面阐述北京印刷学院对于出版领域人才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北京印刷学院;出版业;人才培养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北京印刷学院,作为全国乃至亚洲唯一一所以印刷出版传媒为特色、师资力量雄厚、科学研究创新、办学格局开阔的普通高等学校,自建校以来,不断为出版业输送大量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如雅昌文化集团创立者兼董事长万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室主任夏丽英等。北京印刷学院在创建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传媒类大学的道路上不断努力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建设对学生最好的大学。

1、学术水平及特色教学

北京印刷学院共设有九个二级学院,新闻出版学院作为其中翘楚,是国内惟一以出版传播为核心学科的教学科研单位,拥有新闻传播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和传播学、新闻学、出版学三个二级学科,另有出版学和新闻传播学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学院下设的编辑出版系和数字出版系两个本科专业与出版业的人才培养息息相关,其中编辑出版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数字出版专业是全国首批开设的此类专业。

新闻出版学院平台及教师资源优秀。学院建有两个市级重点科研平台: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跨媒体出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此外还设有中国编辑研究资料中心、期刊研究所、数字出版传播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为学生、老师的学习、教学与科研提供了广阔、良好的发展平台与空间。

新闻出版学院现有教师69人,其中专任教师57人,含教授12人,副教授27人。主持国家科研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数十项,5年来科研经费总额超过千万。学院产学研相结合,着力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出版人才,所培养的本科生和硕士生皆获得行业内部人士的高度认可。

学院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出版集团等众多大型出版传媒集团,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众多学术机构,中国出版协会、中国版权协会、中国音像及数字出版协会等出版机构保持着密切联系,紧随出版业发展浪潮,掌握出版业脉搏,为师生提供第一手的出版资讯。新闻出版学院不仅联系国内,也放眼海外,先后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英国斯特林大学、美国佩斯大学、澳大利堪培拉大学等学府开展了多样化的联合培养项目,让学生取中外之出版文化精华,着眼于世界出版界的大方向。

自2012年起,新闻出版学院为响应国家培养新闻传播行业卓越人才的号召,制定“卓越出版人才培养计划”,创建以中国近代著名出版家邹韬奋先生命名的“韬奋班”,每年在全院一本生源内选拔优秀学生进入该教学实验班。“韬奋班”的考核选拔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有志进入“韬奋班”的大一新生主动向学校有关部门报名,统一时间参加笔试。笔试主要考察学生是否具备作为出版人的基本素养和文学水平。通过笔试的学生将进入到面试环节,由出版专业内老师对学生进行提问,测试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以及更为全面的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脱颖而出的学生将组建“韬奋班”,接受全方位、多角度、系统的出版教学,理论研究为基础,应用研究为重点,为出版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卓越的人才。

在2016年6月,新闻出版学院举办了“第一届韬奋实验班建设成果展”,面向学校及社会各界展示12级、13级韬奋实验班建设成果。

2、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社团作为大学校园多彩生活的一环,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所学应用于实践的途径。北京印刷学院依靠自身优势和学生兴趣爱好,创建了众多与出版行业相关的社团,如北印为学杂志社、新出版人杂志社、《莘印回首》校友刊杂志社等,让广大本专业学生和非本专业学生有了相互学习、交流沟通、践行出版知识的良好机会。社团每年都会更新换代、招贤纳士,不断吸收新鲜血液。

以作者大一时所在的《莘印回首》校友刊杂志社为例,初入校园,通过学姐学长的在校宣传招新,注意到这个可以将自身兴趣与专业相结合的社团,于是报名申请加入。通过社长的面试,本人成功进入到向往已久的新媒体部。对于初次接触微信公众号运营的新手来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新媒体部部长安排时间统一对我们进行培训,耐心为我们讲解、演示微信推送的制作全过程。经过学习和部长的带领,我们很快就熟练掌握了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成为一名独立的内容编辑。当我们完成人生当中第一篇公众号文章,并向订阅者推送时,心中升起一种无可比拟的满足感与自豪感,这是我们在书本上所体验不到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会。不只是新媒体部,作为杂志实体内容加工处理的编辑部,在出版自己参与制作的第一本杂志后,成就感也是无以复加的。是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个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机会,鼓励社团发展,为学生在未进入职场前给予了宝贵的出版实践平台。

3、优秀的社会实践

北京印刷学院每年暑期都会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由老师带队或学生自行组织安排。社会实践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课余之际接触社会,更加深入的了解出版领域,树立职业目标,从而找准未来自己的定位。在今年暑期,就有多个学生团体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如由新闻出版学院师生组织的“走访新闻革命老区,探寻上海红色出版史”实践团、新出版人实践团等。学生在游学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了解出版历史,带队老师也可以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社会这个第二课堂中学习出版知识,丰富自身技能。

地处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的北京印刷学院,结合自身办学理念、硬件设施、雄厚师资、特色教学、社团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必将为出版领域不断输送优秀人才,成为培养出版业新星的摇篮。

参考文献:

[1]学校简介.北京印刷学院官网[DB/OL]. http://www.bigc.edu.cn/xxjj/xxgk/index.htm.

[2]新闻出版学院简介.北京印刷学院官网[DB/OL]. http://xwcb.bigc.edu.cn/xygk/xygs/52690.htm, 2015-04-27/2017-09-01


作者:杨思涵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