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数字出版产业愈加壮大且深入人心。201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5720.85亿元,比2015年增长29.9%。其中互联网期刊收入17.5亿元,电子书收入52亿元,数字报纸收入9亿元,博客类应用收入约45亿元。在线音乐收入61亿元,网络动漫收入155亿元,移动出版的收入约1399亿元,网络游戏的收入约827亿元,在线教育收入251亿元,互联网广告收入约2902亿元。
在产业不断扩大之时我们开始关注数字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当下,人才的建设与培养工作是数字出版产业振兴与壮大的主要抓手,是贯穿数字出版产业链各环节的核心纽带,是政府调控出版产业、推进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是企业优化生产关系、加速出版融合的关键因素,是科研院所走向产业、出版机构走进高校的互动枢纽,也是政产学研一体化战略贯彻落实的重中之重。
数字时代,传统出版业的组织构、出版流程、交易形式、出版规则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也对身处其中的出版人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字时代需要复合型出版人才,不仅要掌握传统编辑出版流程的核心能力,即选题策划、编辑校对、市场营销能力,而且应具有创新的思维模式与丰富的计算机与网络应用能力,如网络编辑能力、信息检索与快速加工能力,多种媒介技术操作运用的能力,对数字出版产业链增值环节的快速反应能力,对海量数字化内容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利用的能力,对跨媒体内容定制放大效应的市场运作能力。
我的两位舍友所学既是数字出版专业,通过平时对她们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她们的专业课程比较重理论轻实践。现在开设数字出版专业的院校大多具有传统出版教育背景,课程设置重人文社科轻技术、重课堂教学轻实习实训、重传统出版轻多媒体互动,教学从书本到书本,兼备出版和计算机背景的教师比较缺乏。实践训练模式单一,训练内容重复、枯燥,主要以教师演示、学生操作为主互动性不强。训练模块不够完整和科学,训练主要集中在排版软件的应用上。
此外出版教育与产业发展结合度不够,高校应积极密切联合业界公司力求建立完整的数字出版学习+实践的生态圈。出版单位以更加开放共融的心态,与技术公司、互联网公司、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互联网企业在数字教育领域的布局逐步转向对优质教学资源的战略,以提供优质的教学内容为发展的基石,不断提升教学的效率,不断的完善教学生态体系。出版业在教育领域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渐趋深入,出版单位以优质的教学资源为核心,以技术和平台数据为支撑,以数字产品为发力点,构筑完整的数字教育生态闭环。
近期,我校负责推出一批出版机构、出版技术商定向委培的优质生源,由“融智库”首批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和硕士生导师对其进行联合培养。“融智库”按照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协助我校开设数字出版特色班,对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学术导师加实务导师的“双导师制”教学和管理,力争做到“学生有特长、专业有特色”。相信,双导师制这样大力的投入与同行业机构密切的实践合作将助力我校数字出版专业的进步并同其他高校共同发展。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