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刘越越-——出版人才专业培养与继续教育

作者:刘越越   2017年09月27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刘越越 北京印刷学院

2017年3月,在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与北京印刷学院联合举办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研讨会上,文化艺术出版社总编辑郝庆军说道:“传统出版编辑不懂技术,数字出版编辑又不太懂‘文化审美’,当前,我们急需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这句话道出了当前诸多出版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对数字出版人才的渴求。

一、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讨

进入21世纪以来,技术进步、市场竞争等多种因素促使媒介融合趋势日益明显。媒介融合不仅表现为内容融合,即书籍、报刊、广电、网络等多种媒体之间内容互生、彼此共享;不仅表现为终端融合,即纸质、音频、视频等单一属性的媒介终端向视听兼备的多媒体终端进化;而且表现为机构融合,即一直局限于特定业务门类的媒介机构不断拓展经营范围,进行兼并、整合;与此同时,还表现为网络融合,即通讯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彼此分担职能,共同提供服务。随着制度性障碍的破除,三网融合得以加速实现,媒介融合将进入新的阶段。

根据媒介融合涉及内容、终端、机构、网络等多方面的现实,分析成功的融合出版案例,笔者认为,编辑出版人才应增强以下几种重要能力。

1.对海量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媒介融合时代,编辑人员面对的内容信息来源高度多样化,优质选题既可能来自书、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也可能来自堪称海量的互联网页面、手机、微博。在市场竞争激烈、信息传输频率极高的媒介环境下,编辑需要从庞杂的信息中迅速而冷静地筛选出有价值的部分,汇聚、梳理、撰写、改编,使之有机统一、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从而构成有市场潜力的出版内容。

2.对多种媒介技术的操作运用能力。媒介界限的消融必然带来出版业务的变动,编辑出版人员需要具备传统出版领域之外更多的技术能力,以处理图、文、音、视频资料,转换文件格式等。需要谙熟网络、通讯、广电、出版等多个领域的重要设备,明了其工作机理、性能特点以及可以达到的效果。如此,才可能顺利地描绘出产品形成的流程和方案,并付诸实施。

3.跨媒体传播中的策划与管理能力。出版媒介融合时代,内容产品的传播渠道不再局限于传统纸媒,而是同时出现在互联网移动终端上,甚至转换为音、视频形式后出现在广播、电视上,编辑出版人的跨媒体传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产品策划之初,编辑就必须考虑不同受众群体的不同需求,考虑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与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控制。这一组合产品、整合媒介的过程重在生发创意、设计流程,需要不同媒介组织之间的合作,因而要求较高的策划与管理能力。正因为如此,有学者指出,未来的融合媒介最需要的人才,首先是能在多媒体集团中进行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1】

二、出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探讨

目前出版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先进性、考试制度及评定标准欠完善等,探讨了加强继续教育的措施,更新观念,激发出版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内在动力;根据继续教育的特点,构建具有创新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明确培训目标,完善考试制度;尊重客观实际,多层次划定考核认定标准。

2008年6月1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应不少于12天(72小时);职业资格续展登记,需提供近3年继续教育证明。自此,我国出版界的继续教育在各地陆续展开。

高校学报作为知识信息传播媒介 ,反映了最新的科研成果 ,是科研工作者收集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编辑工作是学报工作的中心环节 ,编辑素质就是保证学报出版质量与水平的关键所在 ,编辑的知识积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报知识传播的有效性、规范性、时效性和可持续性,因此要加强编辑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加强编辑继续教育。【2】

出版从业人员的素质是期刊质量的保障。加强出版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就是要加强出版从业人员知识的更新,培养出版从业人员意识,提高技能。讨论加强出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目的就是要提高出版从业人员素质,以推动期刊编辑出版事业更好、更快、更健康地发展,而继续教育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包括出版从业人员自主学习等。【3】

三、出版单位继续教育案例解析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出版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过了开放搞活以及整合阶段后,现在我国出版行业正在逐步铺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改革给我国出版事业带来了春风,使得我国出版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华网消息,我国图书品种已由1977年的12886种增长到2006年的23万种(2007年初步统计为27万种),图书印数由1977年的33.08亿册(张)到2006年的64.08亿册(张),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从无到有,数字内容产品日益丰富,其中,电子图书已有30多万种上市,在促进我国文化积累和传播、促进国民文化消费、促进经济和社会信息交流等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4】

从出版编辑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来看,新闻出版总署一直非常重视出版编辑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2008年2月颁布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出版专业人员应当按要求参加继续教育。 

同时,出版行政总署依托教育培训中心,紧密结合出版行业具体形势,针对行业里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情况、新思路在社长总编、编辑室主任、策划编辑、新编辑四个层次组织了培训班,取得了卓越的成效。由编辑学会组织的现代书籍整体设计培训、语言文字规范培训等编辑基本功培训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这种多层次全方位的体系完整的培训极大地促进了出版事业的发展。 

但是,我国出版从业人员众多,仅编辑人员就有4万多人(刘拥军,出版科学研究所)。而出版是一个追求创新、靠创新发展的行业。受培训班容量的限制,目前针对新成果、新情况、新经验、新思路的培训在一定时期内,只能涵盖一小部分人群。培训内容散见于讲义,多为框架结构。只具备些许可流传性。对于未能参加实际培训的大部分编辑来说,他们无法学习到这些新成果、新情况、新经验、新思路,只能靠自己摸索,进步速度比较慢。大部分从业人员策划、编辑工作进步速度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个行业的发展。

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把握出版业发展趋势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从业基本要求,以需求为导向,遵循出版人才成长发展规律,科学施教。坚持强化服务,质量第一。

突出重点,提高能力。注重提升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胜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强高层次出版人才培养。进一步改善出版队伍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继续教育工作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注重更新知识,注重培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数字出版、国际贸易、现代市场开拓经营的能力。

加强指导,创新机制。不断完善培训内容体系,创新培训内容、方式。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各方面教育资源,建立开放的继续教育格局和激发继续教育机构活力的竞争择优机制。国家鼓励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在职自学。在职自学时间可折合继续教育时间,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视具体情况确定折合方式。

  

文献参考:

【1】《媒介融合趋势下的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李建伟(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2】《对完善编辑出版人员继续教育的探讨》席逢遥  【分类号】:G237.5

【3】《关于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必要性的探讨》陈丽华  王坤  郭伟   【分类号】:G238

【4】《关于全面开展出版编辑人员继续教育及对目前出版编辑人员职业资格注册登记试行制度的建议》


作者:刘越越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