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颐 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 学生
国家越来越重视出版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作为专业人才也应该具备应有的素质和专业技能,除此之外我国也在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国家的出版产业作为建立大众心灵价值观的产业更应该走在前方,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潮流,不论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的产业链上,还是在适应其产业链的人才选拔上都应该有所改革和创新。所以今天我想以创新为主线谈谈出版人才的专业培养,所谓:“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也并不是让我们全盘否定或者放弃过去,而是告诉我们要适应新业态,进行新调整。这叫做现代化的创新,相应的,出版人才也会随其变化而有不同的需求和考验。
如今随着网络的兴起,很多人对出版产业甚是堪忧,当然传统的出版产业确实会受到很大的冲击,经调查显示,如今新型的数字出版产业风生水起2015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4403.85亿元,比2014增长30%,相比之下传统的出版产业一度下跌。但是这单单只是数据和市场的写照,传统的出版产业仍然有机会利用其创新重获生机,因为它是出版产业的鼻祖和根本,然而出版产业的强大最最关键的环节就在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只要有了创新型人才即使外界有再多的技术冲击仍然能使我们的内容得到好评,仍然能让一个传统出版企业复活或者变得更加强大。
可如今很多传统出版企业中缺失了这方面的人才,也没有很好的预测到未来将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或者说进入出版社的人才能力不足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今出版行业的需求。就拿编辑最基本的内容加工者,校对来说,这类工作是编辑的根本和基础,如果连这些都干不好何谈创新和更长远的发展,可如今很多编辑为了省事不读或者模棱两可的读了,就允许其发行出版,导致出现了很多的错误。编辑的基本功都没有打好还有什么发展的希望,这类问题需要我们去重视从而改变现状。编辑在人们心中一直都是有文化有底蕴,耐得住寂寞,有远大胸襟和情怀的人,因此不管时代怎么变,这些基本素质是永远不会变的,先把此基础打好才算勉强合格。
基础和技能可以在学校好好学习不断提升,在此前提之上了解当今出版业的发展态势以及产业结构,产业链从而找到出版人才的创新点和发展需求是更加重要的。出版产业已经企业化,集团化了,这就更需要适应的经营策略和管理组织方案。由此我需要细分一下产业链条和运作流程从而找到需要的组织管理模式,发掘相应的人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是内容制造项目的策划组织,这就需要策划者有其独到的思路从而创造产生合理,有前景的项目。其次是内容加工以及产品形态设计,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具有创造力把内在的东西通过外在设计表现出来,其需要的人才类型也在日益丰富。接着就是营销阶段,书籍出版后,面对大众需要相应的营销团队和公关营销人员,营销的手段日益丰富的同时需要的人才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然后书籍卖出,财务部分要进行最后的经营结算和分析,以此来看此项目的收支情况,最后凭借财务收支和市场调查推广来评估书籍,并把良好的评价发布在公众媒体上扩大影响力。营销数据也是非常重要的,从中得到读者的评价和建议,这也需要专门的信息情报人员进行相应的工作,反应公众的真实情况和意见以及搜集加工以及各个环节的情况,为未来的新的项目策划的诞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出版企业运行的大概流程,从这一流程来看我们可以看出现代化的生产链条中我们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其中有项目策划人才,加工设计者,营销管理者,市场推广,信息情报的人员,财务人员等等。这些人员所负责的环节不同,干的工作也不同,出版人才只有具备这些岗位的工作技能才是未来出版企业发展的需要。
在每个环节都有其创新之处,这也给新一代出版人很多挑战和压力。面对这些变数我们需要迎难而上,洞察变化发掘新的领域和业态,提高能力从而具备在此工作岗位工作的能力,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研究和发现的。记得上学期我们上了传媒经济学这门课,老师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收集数据研究出版业整体的发展态势,这令我很是激动,原来出版产业在我眼中一直是分的很清楚,数字出版,编辑出版等等,然而从发展全局来看的情况很少,这一视角也让我开阔了眼界,更让我看到了一些当今出版大势。以数据做基础的出版产业形势十分有说服力,很直观明了的了解市场动向,这种大眼光的人才我想就是新的需要。产业形势分析师是一个很好的新兴职业,从宏观的角度看待我们的产业。
产业的形势离不开数据,只有以数据为基础我们的分析才不至于空泛,才更有说服力。因此这对于未来立足于市场的策划大有帮助,现在乃至未来都会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科学的经营都需要立足于市场的洞察和勘测。数据分析中心也成为了各大出版社经营中经常加以利用的工具,因此大数据分析收集的人才越来越得到现代出版企业的重视,也是新形势下的新业态,我们可以在此方面去学习发展。从运营环节就能找到很多当代出版业所需要的人才。新的业态也对我们新一代出版人有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虽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想要发展是需要冒险,创新和不断奋斗的。面面俱到可能做不好,但起码我们可以立足于兴趣,把一件事情做精,在专业基础打牢的情况下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新领域从而发展自己的才华。
作为新一代出版人当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适应时代需求。我们应具备出版人应具备的见识,扩充知识面,博览群书,在脑海里有着系统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勇于创新,探知新的视角和新鲜的想法不断发展。这就不仅需要知识的广度还需要对社会价值观的理解和对意识形态的导向与洞察。通识是基础兴趣就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因为未来的出版可能被专业人士所占据了,例如要出一本书,其中编辑的工作不是出版人而是换成学历史的人来干了。由此看来,新出版人未来的发现前景不会那么顺利,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如何面对!这就需要我们自身的秘密法宝,那就是兴趣!很多人不知道要如何发展自己,自己要从事哪方面的编辑,就是因为没有明确自己的目的和兴趣。比如喜欢艺术类的同学就可以专门朝着这一方面发展和研究,探究艺术的历史,学习艺术本身,把艺术融入生活,发现身边的艺术等等。这样未来就可以发展艺术一类的书籍,更加具有针对性,成为不可替代的人。这样还怕其他专业的人抢了出版人的饭碗吗。我们大学生也应该在通识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兴趣,相信四年的时光,一定可以让你在这方面有所收获和发展。
与此同时现代出版行业已经集团化了,如何经营也有其相应新型的商业模式和相应的人才,数据日益成为行业经营的基础,因此大数据人才也在不断地需求中,我们出版人应该有相应的准备和教育。
提起高等教育我认为出版人才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他是需要掌握社会的动向和时代的潮流,即使没有在业界工作也应该掌握和了解,这就需要老师在教材等方面随时进行更新或者给同学们扩充更多的案例和知识。
每一个出版人才都应该有其内在的人格修养,所以应该学会陶冶自身的性格节操。有原则和底线热爱我们的祖国。同时学会鉴赏书籍,这就是所谓的识货,出了一本书,应该能弄清楚它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对未来长远的影响,从而学习其优点,总结其经验,为我所用。这样在我们未来自己策划创造项目或者设计加工的时候都会是很好的依据。
我所提到的只是几个方面,还有很多的能力需要我们去学习发现,多多和前辈老师们交流定会有所收益。相信未来的出版行业一定会在新的人才的推动下重新焕发生机。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因此,我们要有大格局,大心胸,胜不骄,败不馁,勇敢的朝着梦想不断前进。纵观历史,事情的任何发展都有其大势趋向,出版行业最近态势不佳,但不意味着未来不会有转变和升级,面对这样的情景,顺应时代勇于创新才是我们新一代青年人应该具备的能力。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