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付丝雨——前谈新时代下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

作者:付丝雨   2017年09月27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付丝雨 北京印刷学院 新闻出版学院 15韬奋

出版是通过可大量进行内容复制的媒体实现信息传播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有文字以后发展起来的。古代金文、石刻以及人工抄写、刻绘书籍,是一定意义上的出版。而正式的出版是随着印刷术的发明,至唐代中叶盛行的。现代出版主要指对以图书、报刊、音像、电子、网络等媒体承载的内容进行编辑、复制(包括印刷、复制等)、发行(或网络传播)三个方面。出版的根本是把书刊、图画等编印出来。出版是一个时代的反映,是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优秀文化通过出版的形式广为人知并代代流传,造福后人。

 从古至今,出版在社会中起到的作用都十分重要。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古登堡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盛行,先进的人文思想通过印刷品为媒介广为传播。因此当时“以人为本”的思想广为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历史进程。出版为人类带来了先进的文明,而掌握出版技术的人——编辑则为人类社会提供着精神食粮。人的身体需要的是物质,但是唯有知识才能让人的精神世界充盈。现代出版业对于人类社会也同样重要,国内出版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版社之间的垄断出书少了,竞争加强了,特别是今后,中国出版业走向国际化。随着信息数字化的发展,传统出版业受到巨大冲击。

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的统计,2007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超过360亿元,比2006年的200亿元增长了70.15%。其中,互联网期刊和多媒体网络互动期刊收入7.6亿元,电子图书收入2亿元,数字报纸(含网络报和手机报)收入10亿元,博客收入9.75亿元,在线音乐收入1.52亿元,手机出版(含手机彩铃、手机铃声、手机游戏、手机动漫)收入150亿元,网络游戏收入105.7亿元,互联网广告收入75.6亿元。到2008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收入规模达到530亿元,比2006年增长149.13%,比2007年增长46.42%。另据《中国图书商报》统计,2008年中国出版行业数字出版利润为362亿。2009年中国数字出版业总值达795亿元人民币,首度超越传统书、报、刊出版物的生产总值。2011年,数字出版产业收入规模达1377.88亿元。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差异最终体现在价值增值方式的变革。传统出版价值的实现需借助于传统物质生产方式;而数字出版价值的实现则直接体现在数字化、网络化流程中。大众传播领域不断发展,传统信息传播方式已经发生改变,新媒体传播方式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互动成为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数字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内容的编辑、制作、印刷复制、发行、传播和消费都与技术进步紧密相关。

这种逐步摆脱了物质载体和物理空间的数字出版方式,引发了出版行为在获取、制作、发行方式上的变革,这种改变也直接突破了传统出版的概念。在法律上界定“数字出版”的概念,应当关注如下几个要素:首先,数字出版应当是一种合法的出版行为,即数字出版的本质还应当是出版,应当遵守我国出版领域的法律规制,包括出版主体的资质要求、出版物的审查要求和出版内容的限制性规定;其次,数字出版形成的数字出版物应当是经过编辑的、具有特定形态的作品,即数字出版行为区别于一般的互联网服务行为,必须产生为著作权法肯认和保护的作品;最后,数字出版的概念必须突出数字技术和数字化传播手段的特点,尤其是需要强调内容形式、内容制作和内容传播的数字化特点。因此,笔者认为,参考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所给出的概念,我们可以将“数字出版”界定为“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形成数字化作品,并通过数字化手段传播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与传统出版业相比,数字出版业具有成本低、时效性强的优点,对此,各生产企业和出版单位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设立了相关部门。但是在笔者眼中,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并非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数字出版最大的特点便是时效性强,对于信息的更新速度快,这种时效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新闻方面。数字出版缺少了印制、出版环节,只需对稿件进行审核与校对后便可在相关网站上发表。传统出版的优势体现在图书出版方面,与电子书相比纸质书的校对显得更为精细,由于不受时间限制与能否有效收回成本的考量,传统出版物质量普遍较高。所以在笔者眼中,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可以实现互补,共同发展。在这种大趋势下,人才的竞争将是出版社发展的决定因素。因而,社会对出版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加大。而出版专业人才的竞争包括选题策划、出版运作、营销策略、品牌意识等几个方面,其中选题策划是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而选题的成功与否则完全取决于编辑的战略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

不论是数字出版还是传统出版,对优秀出版人才的需求都是恒久不变的。人才的培养决定出版业能否获得好的发展,决定出版业的未来。而在现实情况下,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出版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数字出版的人才类型,有以下几类:一是产品策划研发人员;二是产品生产加工人员;三是平台运营维护人员;四是市场营销人员;五是渠道开拓销售人员;六是对外合作人员;七是数字出版管理人员。依出版社数字出版发展阶段的不同,人员的设置也不同。对于人才的培养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实践。

学习和实践相辅相成,在笔者眼中,学习应放在实践之前,只有明白了理论知识才可在真正的实践中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只有实践而缺少理论指导将会使学习之路寸步难行。学习可以再分为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校内学习,另一种是出版社学习。校内学习中,学校首先可以从提高教师团队质量出发,聘请国内外出版界专业人才出任导师和教授,在教师团队之间 制定评级制度,以学生成绩为考核标准。提高教师团队整体水平,定期培训考核。同时,可以为有意愿的学生提供出国学习的机会,数字出版发源于国外,是在出版的整个过程中,将所有的信息都以统一的二进制代码的数字化形式存储于光盘、磁盘等介质中,信息的处理与接收则借助计算机或终端设备进行。数字出版更为强调内容的数字化、生产模式和运作流程的数字化、传播载体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学习形态的数字化。

同时,学校可以寻求与出版社之间的合作,依据双方利益制定合理条约。校方可以在协商之下积极争取每位同学于在校期间获得到相关出版社学习实践的机会,使同学们在学习到相关书本知识的同时也明白如何将之应用到工作之中,提前为同学们创造实习机会以便将来到用人单位工作时有更熟练的表现,提高毕业生质量。

与传统出版相比,数字出版不再需要印刷,省去了实体书店,不存在物流,大大缩短了出版产业链。产业链缩短,内容的地位和技术的作用更加突出。不管是技术企业还是出版单位,如果想既从事内容生产又从事技术开发,将数字出版产业链上的两大优势均纳入怀中,不仅成功的可能性不大,而且会阻碍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事实已经证明,一些出版集团在纷纷推出自有品牌的电子书阅读器后,由于缺乏技术支持、更新速度慢,这些产品在市场上所获得的认可度并不高。而多家技术商推出的电纸书,由于缺少专业编辑出版人员,数字内容普遍陈旧,同质化现象明显,不能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从而导致电子书叫好不叫座,读者不愿意接受,市场销量不理想。此外,技术商还常常违规侵权使用数字内容,提供非法下载,有悖于国家的出版管理制度。据报道,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也在酝酿对参与数字出版与数字传播的企业进行分类管理。

产业是由完全独立且又关联的行业所构成的战略联盟关系,产业链上的每个主体都可以在相应的业务范围内独立地运作,充分发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数字出版产业也不例外,技术和出版是数字出版产业链上具有关联的两个不同行业。技术商提供技术、出版商生产内容。内容是数字出版的核心价值,技术是数字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需要技术支撑,技术也离不开内容。两个行业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数字出版所应用的IT技术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实现数字加工转换、检索、互动、全流程解决方案等功能所需的软件,一类是手持阅读终端、电脑等硬件,还有一类就是内容投送、传播、运营的网络平台。出版的内容是指作者创作后,经过出版单位专业人员的选择、加工、再创造,使之成为与国家方针政策、意识形态相一致的且符合人类社会进步所需的科学文化知识。数字出版技术的提供和内容的出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行业。


作者:付丝雨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