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于华——网络编辑的社会责任

作者:于华   2017年09月27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于华 北京印刷学院 学生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这一新兴的“第四媒介”迅速得到应用和普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对整个人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力。但是,网络以其超越其他大众媒介的独有特性在给人类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其中就包括网络的“泛娱乐化”倾向。在我国,网络“泛娱乐化”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许多网民流连于网络只是为了网上闲聊、玩网络游戏、进行网络购物等;为满足低级趣味多关注网络低俗娱乐新闻事件;乐于观看色情类恶搞类的图片、视频、帖子等。可以说,网络“泛娱乐化”不断侵蚀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腐化着中国网民的思想,更对网络媒介的公信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网络编辑作为网络活动的把关者和管理者,对这一现象的蔓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消费主义思潮的侵袭下,一些网络编辑因职业素养不高、迎合点击率与追求经济效益等多种缘由,不能坚守社会责任,对网络“泛娱乐化”现象不仅没有起到良好的抵制作用,甚至是纵容、加速了这种现象的发展势头。要抵制网络“泛娱乐化”,必须要求网络编辑切实树立社会责任,加强自我的专业素质与职业意识的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把关人”责任意识,注重正面引导社会舆论与坚持主流价值观,把握好提高网站收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的辩证关系。同时,还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大力加强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网络传播法制建设进程以及需要广大网民发挥网络监督作用,共同促进网络媒体健康有序发展。

编辑的社会责任是由其特殊的社会角色地位决定的。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纷呈,瞬息万变,信息融入了社会每一个细胞。而编辑工作实际上就是对信息获取、优化、加工和传播的过程,其表演的舞台就是各种媒体。无论在纸质还是非纸质的媒体中,编辑处于作者(文本的提供者)、受众的中间环节上,编辑对作者的作品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后,将其变为媒体的现实,以此为受众服务,并对社会现实产生影响。因此,本文所阐述的编辑,不仅包括编辑活动的个体(编者),还包括编辑活动的群体(编辑单位),是以主编、总编等为核心的编辑群体。编辑的社会角色地位是什么?说法林林总总,各有其道理,我认为编辑工作的本质是:媒体传播产品的把关者,社会精神产品的提供者,人们精神食粮的选择者。把关、提供、选择都是编辑的主体社会行为。在这过程中,编辑策划什么,对作者文章如何看待,如何加工,都融入编辑自己的思想。可以这样说,每一件编辑作品都是一面镜子,照出编辑本人的思想、品质、价值观念和学术水平。基于编辑这个特殊的角色地位,其社会责任自然是十分重大的。编辑应认真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保障。

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政治责任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编辑责无旁贷的首要的社会责任。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要体现党、国家和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旗帜鲜明地维护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编辑对此要有强烈的政治意志、阵地意识,责任意识,严格把关,守土有责。在个人活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人们是通过媒体来认识社会现实的。媒体传播什么内容都有强大的影响力,会影响到一种社会舆论的形成,严重的还会影响到政府的决策。因此,媒体上传播什么,不传播什么,反对传播什么,编辑必须立场坚定,经纬分明,绝不能给有政治性错误的思想和言论提供任何传播渠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编辑要把自己的工作同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坚持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要宣传国家的道德价值取向,这是立国安邦和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华书局创办人陆费逵先生有句名言:“我们的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是比任何行业为大。”这就是老一辈编辑人胸怀民族国家利益的典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编辑必须有强烈的时代意识,为社会前进鼓与呼,为党和人民唱响时代的主旋律。上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的出版家编辑家邹韬奋先生在十分艰苦条件下,提出并始终践行着出版要“站在社会的前一步,引着社会向进步的路上走”的主张,坚持为社会提供“努力于引人向上的精神食粮”。这种时代精神应得到继承和发扬。编辑要肩负起正确的舆论导向的社会责任,必须摆正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把社会舆论导向与市场导向结合起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编辑、传播导向正确、内容健康的精神食粮。

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责任

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它标志着社会的进步状况和文明程度,又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左传》中提到“国于天下,有与立焉”,这是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定要有足以立国兴邦的思想文化基础,可见思想文化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早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编辑所做的是国家文化大业,要履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社会责任,就必须使自己编辑加工的精神产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中国先进文化所具有的科学品格。当前,和谐文化建设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谐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文化,也是人民群众共享的文化。作为媒体编辑,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以人为本,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我国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中有许许多多优秀的东西,并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作为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的价值取向。媒体编辑必须深刻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通过自己的创造性的工作,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得以新生,使之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积极的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建,也是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当时西方国家文化发展成果的批判和继承的一种成果。说到底,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同文化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是全人类发展的必然条件。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建和谐文化,就离不开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对话,离不开对各国有益文化成果的学习和借鉴。因此,编辑作为世界文化传播的使者,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充分借鉴一切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同时,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向世界各国各民族推广,使中华民族文化融入到世界文化之林中,这也是编辑的社会责任。

三、真诚为受众的服务责任

编辑直接面对的是媒体广大受众,既是人民群众精神食粮的提供者,也是人民群众精神食粮需求的服务者。优秀的编辑应是有理想、有信念,把自己的工作同人民群众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热爱他们、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无私地高质量地服务于受众。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出版家邹韬奋先生,称之为“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受众利益,编辑应该认真践行邹韬奋先生这一精神。真诚为受众服务,除了为他们提供健康精神食粮的外,提供的资讯必须是真实的,在文化科学知识上必须是正确的,不能以讹传讹,让伪资讯伪科学伪知识危害受众。这是编辑工作的底线,也是编辑的道德底线。编辑虽然不是全才,不可对每条资讯、每一领域的知识都很熟知,但编辑可以经过自己努力,保证所传播的资讯是真实的,传播的文化科学知识是正确的、有益的。编辑的社会责任心要求编辑与受众心心相印。真诚地为受众服务需要有一种奉献精神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做编辑不易,功不可没,但又多是默默无闻,他们是作者、记者后面的无名英雄。编辑要切实地肩负起社会责任来,没有一点奉献精神是不行的。美国的《国家地理》期刊的图片采用率是千余分之一,为了一张有用的图片,编辑要在千余张图片中寻寻觅觅。这些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而是对读者极端负责的社会责任心。我国的第一大刊《读者》的主编彭长城在谈到编辑的责任心和工作的艰辛时说:《读者》是一本文摘杂志,而她进行的文摘,绝不是将一些文章剪辑拼接在一起,而是融进我们的独立思考,思想和观点,有我们理性的选择标准,这就是关注社会,关注变革,关注人生,关注人性,关注并高扬蕴藏在人们心中的真善美,关注底层人们的生活,关注弱势群体。为此,编辑要在几百种书刊报章中苦觅苦选,力求篇篇都是献给读者的心灵鸡汤。可见,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就编辑对受众而言,凡是有社会责任心的,都会忠诚于受众,奉献于受众。优秀的编辑是要用“心”去做的。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被人创造出来,在为人所用的过程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络空间的框架塑造着人们认识现实、理解世界的方式,决定了人们用什么样的视角、什么样的理念来观察世界、思考生活、面对人生。麦克卢汉曾说,“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身体的延伸方式”。代人类运用网络进行沟通、交友、学习、工作等,似乎在网络上构筑了另外一个与现实生活中截然不同的新奇世界。这使得许多人产生网络依赖症,面对电脑的时间大大超过了面对真实他人的时间。这是最初网络这一技术工具的创造者们无法想象的结果。网络技术的存在决定了人类使用双手和双眼来接收与处理信息,虽然人们无法对网络技术带给人类产生的影响下定论,也无法预言网络发展的最终走向,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生活已经无法远离网络,拒绝学习或反抗都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可以说,人们在接受新生事物时往往是被动的、甚至是被迫地接受改变。而当人们意识到网络对人产生的反控制力时,我们已然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了。因此,人类必须审慎地对待网络的发展问题,关注网络对人类身心产生的影响。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网络走向娱乐化、低俗化也许是无可避免的,但所有参与网络发展进程的人们都应该在心中树立起责任感,多多反思。网络“泛娱乐化”带来的社会道德滑坡、道德堕落问题已经十分严重,网络编辑在这一过程当中的作用巨大,必须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扭转网络娱乐的“泛化”发展趋势。网络编辑必须树立起牢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追求文化品质,力争做网络领域的精品力作,自觉抵制网络“泛娱乐化”带来的不良影响。网络编辑只有具备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充分承担起舆论宣传的重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开掘有深度的重要社会资源,丰富人们的认知视野,推进社会认知方式的多元化,才能在培育公民意识、促进公民社会建设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网络编辑要主动发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承作用、引领作用和促进作用,利用网络平台构筑网络媒体责任履行的表达渠道,坚持网络编辑的自律与虚心接受来自各方的监督批评,才能充分引领新媒体的高速高质发展,才能对人民负责、对时代的发展负责,才能向世界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魅力。总而言之,网络媒体商业化倾向与坚守社会责任两者之间的矛盾必须引起我国社会的高度而广泛的关注,只依靠网络编辑自身的自律性来抵制网络“泛娱乐化”是不现实的,只有将这一问题置于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互相监督的多方监管体制之中才有实现网络良性发展的可能。这一问题,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个网络公民都进行深思与自省。


作者:于华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