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铭 北京印刷学院 2015级编辑出版专业本科生
一、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点
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都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才。高考的结束,意味着中学时代的结束,也意味着每个人学习和考核统一科目时代的结束,除此之外,还意味着进入高等院校,也就是大学,开始接受不同专业的教育,这也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正式起步。
对于出版工作来讲,相对于许多职业来说出版工作并不是很热门,相关的高等院校和专业的数量也相对较少,这也恰恰说明,这些高等院校和专业应当更加重视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设置适合、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那么,在设置时应该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培养。在进入大学之前,几乎没有或者是极少数人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所了解,很多人也只是了解一个表面、一层皮毛。所以要先从思想上入手,让学生们真正的了解出版行业具体是做什么的,是一个怎样的行业,明确学习出版知识的目标,学习出版和进入出版行业工作的收获和意义等。之后,再进行兴趣和专业意识等更深层次的培养。思想意识指导行动,只有捋清学生头脑中对这个专业或这个行业的思绪和看法,才能知道往哪里努力,怎样努力,作何努力。
其次,就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这一方面就涉及到学校给学生安排的课程及实践活动等问题,但是其中也有许多的复杂因素要考虑;比如要设置怎样的专业课程?除了专业课程是否需要设置其他的课程?如果需要,那要怎样选择?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这些课程要按照怎样的规律或方式安排?学生的条件及老师的素质等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成为专业人才重要的学习内容和重要条件,所以也是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最后,要注意做到教学和实践要紧跟出版行业的步伐。不管是对学生的思想培养还是技能培养,都不能脱离当下的社会实际。各行业的状况也是无时无刻在变化的,所以在学习中了解出版行业当前的情况是很有必要的,老师除了在课上给学生们分享相关的信息和通过实践活动了解以外,还要培养学生自主了解出版行业信息的意识。同时,老师也要根据行业的情况及时调整课程的内容,不要将已过时的、现下不适用的知识或信息传递给学生。时间是有限的,学习和实践结合实际随时变动的具体情况才能少做无用功。
二、当下出版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虽然,当下稀少的几所出版相关的高校和专业都非常重视出版人才的培养,但是在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也亟待调整和解决。
1、学生的素质问题。
高等院校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是经过高考选拔,和学生自己的志愿筛选出来的,这些学生就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但是,经过这样的方式选拔出来的学生不管是思想上还是能力上就一定具有适宜的素质吗?实际上,现在对于高考录取选择志愿学校和志愿专业时都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学生自己其实没有明确的想法,或是有明确的目标但未达到,但又非常着重考虑自己分数的问题,最后在选择时仅仅是为了一个学历而已,对于这个学校、专业有很大的可能并不甚了解。这样就会导致两种情况:第一,本专业所录取的学生其实不具备相应的素质,或是在了解之后不感兴趣甚至排斥;第二,本身具有相应专业素质或对此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其他院校或专业,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人才的缺乏和流失。
2、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内容。
不光是学生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在老师方面其实也是如此。对于这一点,听课的学生应该是最有体会。学校里有些老师可以说是非常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学生到课,上课时也会时刻督促学生,提醒学生做好笔记,认真评改作业等;但是也有老师会存在这样的问题,甚至可能是专业课的老师,上课的纪律、作业等方面都比较随意,不会去要求学生或督促学生,这对于某些学生来讲也许是一件好事,但是从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来看,其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虽然,大学的学习非常需要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代表老师仅仅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其他方面都不多做过问或要求。如果老师态度认真、重视课堂的话,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的态度。
除了教师的态度以外,有些老师的授课内容也存在一定问题。最大的一个问题在于授课内容已落后于当下出版行业现状。这个问题是院校的课上真实存在的,也存在与专业课当中。授课老师所讲的内容还是多年以前适用的内容,而现在的行业内实际上已经不会采用,或者是学生可以简单地通过笔记或教程等轻松完成操作,老师却要在课上花很长的时间进行演示和讲解。另外,这其中还包含着另一个问题,就是可能会牵扯到专业性知识的错误讲解,同样是因为落后于出版行业现状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规则已经更改,以前按规定这样做的现在已不是这样了。所以老师的授课内容如果跟不上时代和出版行业现状,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学到目前并不适用的技能和错误的专业知识,如果以后进入出版行业实习或者是工作,这些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不仅会耽误自己的工作,也不能体现一个出版人该有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由此可见,这两个存在与现在出版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不可忽视。
3、专业课及通识课的课程安排。
在前文有提到过关于课程的设置和安排是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和重点之一。当下的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有关于课程也存在着问题,除了上文所提到的课程内容落后的等问题,还有就是课程的安排较为不合理的问题。
首先,对于通识课,其实是有必要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虽然说“术业有专攻”,但是现在的社会也非常看重个人的综合素质,了解一些除专业知识以外的各类知识,对每个人的培养也可以达到多元、多方面培养的效果,实际上对于日后从事专业工作也是会有一定的帮助和辅助效果的。有些院校可能不太重视通识课,把重心很大程度的偏向于专业课,我认为这样不利于让学生全面的发展和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会让学生深陷于繁重的专业课的学习任务中。
除了通识课以外,从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专业课就是重头戏了。各类出版相关的历史、信息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编辑的素质、必须掌握的技能等都是从专业课中体现出来。专业课每学期怎样安排,大学四年期间各年怎样安排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目前,在专业课课程的安排方面,大致有两种不合理的问题。第一,由于各个专业课内容多,学时也多,有时会出现同一门课程连续排课的情况;试想一个半天一直都是连续上同一节课,实在是会学生感到厌烦,甚至产生反感的心理。第二,专业课涉及的专业内部方面太多,虽然让学生接触了行业内各种可能性和各种对人才的需求与要求,但是会导致学生在每一门课程都只停留在这个阶段,而没有做到熟练、精确,也是常常在这种半截水平的情况下就进入了另一门新的课程的学习,由此看来,这也是目前在出版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较为严重的一个环节。
三、对于出版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个人建议
针对上述所提到的问题,我将提出我思考过后的一些个人建议。
1、对于学生的素质问题,各院校应该在开学时对所有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必要时可以在院校进行二次筛选;重点是对于本专业不感兴趣、态度消极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沟通,尽管不能完全改变他们的看法或目标,至少可以让他们愿意把这个专业当作自己人生的一种可能,尝试为之努力。
2、对于老师的素质和课程内容问题,要严格强调老师上课的态度,授课内容要与时俱进,淘汰已不适用的知识,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及时调整自己的课程内容。
3、对于院校的各课程安排方面,应在协调各个班级和老师的情况下,对课程的安排和设置进行更加合理的调整。重点在于尽量避免同一门课程同一时间连续排课,以及专业课程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进一步精简,使课程更具有专业针对性。
希望各高等院校,能够不断改变自己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完善培养模式,为出版行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出版专业人才。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