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鸿 北京印刷学院 学生
关键词:数字出版 人才 数量 质量 职业道德素养 理论 实际 时代潮流
摘要:科技发展促进出版行业的转型与繁荣,数字出版产业渐渐走上正轨,然而我国的数字出版人才在质量、数量上存在着巨大的不足,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出版业的风云变幻。如若在文化产业上有所作为必须加快数字出版人才培养。
“仓廪实而知礼节”,一个国家经济繁荣不是真正的繁荣,只有政治经济文化共同繁荣才能达到人民的期许。而其中文化最能体现国民的幸福水平与文化素质,文化推动历史进程,与文化息息相关的出版业自然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技术的提高以及网络的普及,中国迎来数字化阅读的时代,数字化出版也日渐兴起。更多国民越来越倾向于数字阅读和碎片化阅读。虽然我国数字出版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十一五”期间,我国数字出版的产品形态基本显现,然而虽然我国数字出版的成效显著,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能忽视。
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而我国尚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农业时代尚未完全结束,为了加速实现现代化,国家签署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工业化信息化同时并行,缩短我国现代化的进程。[1]较于传统出版,数字出版更为先进,发展更为迅速,数字化已经渗透到新闻出版业的每个环节,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促进着我国经济增长。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数字出版必须跟上时代潮流,而我国出版教育还面临着巨大的瓶颈,理论、实践、质量、层次上都难以更好的为数字出版服务。出版产业竞争日益激烈,数字出版对于出版工作者的素质要求日渐严格,数字出版人才资源紧缺,因此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一、数字出版人才现状
出版行业里,许多大公司正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这一过程首先容易改变的是技术层面,无非是学习西方相关经验,引进新技术或者运用互联网开发新的形式,多数是IT人士从事数字出版工作。而出版业的领导和业内人士的思想以及对于出版业发展形势的把握一时间内难以提高并分析地非常透彻。由于数字出版发展较晚,相应的数字型出版人才比例少之又少,高校内的本专业学生规模较小,传统出版人才仍占主导,不能有效促进产业转型。而数字出版新兴人才更擅长于技术方面,可以说是技术控,相对地对于出版的本质与精髓把握的不是很透彻,但对于出版产业的发展形势比较有前瞻性,所以如今数字出版人才依然存在许多不足。
二、高校内的数字出版人才教育
通过搜索相关资料发现,设立数字出版专业的大学屈指可数,有本人所熟悉的北京印刷学院、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江苏金陵科技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湖北武汉大学、湖南中南大学四川传媒学院,招收的学生都很有限,不足以满足发展如此之快速的数字出版的需要。学生主要学习有关数字出版和计算机的基本技术,受到数字出版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相关工作的实际能力。课程开设包括图书出版史、网络传播、数字书刊编辑学、数字出版技术、编辑出版概论、网页编辑、多媒体编辑、出版法规与版权贸易、媒介经营与管理、社会学概论等。[2]据百度百科所述,数字出版专业的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技能:
1.掌握数字出版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了解数字出版专业发展动态;
3.了解网络与数字出版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5.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
以上资料表明大多数专业本科生学到的更多的是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很大的距离,更与行业的需要无甚联系,各大高校与出版集团企业的互动交流很少,一般教师们对于当前发展形势了解较为滞后,而学生们的操作能力无从体现,不禁让行业人士觉得是纸上谈兵,理论固然重要,但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应相应的在实际中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在实践中有效的创新与发现,推动技术进步与理论的发展完善。此外,因为数字出版是一新兴潮流,各大高校内的老师同样也是初次接触,好多知识首先是大学老师引进国外相关资料学习,然后将自己认为精华的部分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因为每个人对于出版的理解不同,在知识的传递方面自然有些偏差,学生们也只是拿来老师的牙慧囫囵吞枣,这样离国外先进的数字出版经验更为遥远了。市面上关于数字出版的教辅资料甚至科普资料都很少,作为新闻出版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我们都是学习英文原版书,发现很多专有名词国内翻译的不是很精确,而且晦涩难懂,如果是英语专业学生想要精确了解数字出版说的话,读英文原版书则更是难上加难了。师资匮乏,资料残缺,所以在数字出版教育资源方面,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的差距显而易见。
三、数字出版人才的职业道德与素养
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多的网民越发直观地接触网络信息与各式各样的消息贴,不管真假虚实,一经上传到网络,几分钟内就有成千上万的人知道,网络它惊人的传播速度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某些事情上它可以起到积极作用,比如网络上的寻人活动,爱心接力等等;然而在某些事情上也能带来消极影响,比如洪水猛兽般的网络谣言,它们能够引发国民恐慌,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败坏社会风气,扰乱治安与和平发展的社会局面。出版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起着舆论引导作用的,因此,在出版业中处于出版发行监督力量的数字出版人才必须恪尽职守,发挥作为媒体人真正的作用,传播有益于人民大众,积极健康向上的正能量优秀作品,与低俗趣味、虚假信息斗争到底。此外,随着数字出版潮流的兴起,网络文学也愈加繁荣,太阳光芒背后亦有黑子存在,网络侵权问题即为黑子。由于我国对于网络文学版权立法不甚完全,许多人利用这一灰色地带肆意妄为,剽窃、抄袭问题层出不穷,于正抄袭琼瑶梅花烙一案令人唏嘘,此事责任在于出版人自身,若于正能够做到尊重他人成果,坚持原创作品,又何来抄袭一说?每个出版人都应该恪守本心,尊重他人知识成果,加强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写作功底,同时更要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
结论
通过分析当下数字出版人才的现状、教育形势以及职业道德素养,不难发现,我国的数字出版人才在质量、数量上存在着巨大的不足,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出版业的风云变幻。虽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提供技术理论创新与产业管理的关键还是人才。
在数量上,国家可以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培养更多的出版人才,鼓励更多的人进入出版行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出版公司与高校的良性交流与人才的充分利用。
在质量上,需要各大高校教师团队提高自身的师资力量,加强与国外先进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不仅仅局限于国内,放眼全世界,紧跟时代的脉搏,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必要时可引进国外师资力量,为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出版行业在数字出版相关资料、教辅书籍上必须加快引进与精确译制,为本科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提供一流的学习研究资料。此外,各高校的课程设置也应作出相应调整,理论与实践并重,在课程中多指导学生社会实践,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数字出版专业的学校可与出版公司开展长期合作,向出版行业不断输送新鲜血液,更好的为数字出版创造奇迹与财富。
当然,数字出版人才也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素质,多多实践与钻研,学习国外先进理论经验,把握好出版业的发展趋势,促进理论与技术创新,与国际和世界接轨。同时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学习法律法规,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知识的良性发展,多传播扩散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主流思想的优秀作品,帮助铲除盗版、抄袭、剽窃等文化毒瘤,促进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坚守出版人的本心,更好的为出版产业服务,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陈丹,张志林. 北京印刷学院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探索[J]. 科技与出版,2010,(08):67-69.
[2]彭珊. 中美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王东霞. 近年高校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研究综述[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4):86-89.
[4]徐景学,秦玉莲. 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 出版发行研究,2012,(11):56-59.
[5]赵少远. 数字出版时代高校对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浅析[J]. 新闻世界,2015,(01):181-182.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