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杨霄——出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探讨

作者:杨霄   2017年09月27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出版事业是与文化息息相关的一个产业,出版从业人员包括编辑、作者、校对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出版从业人员是文字的搬运工,是他们用埋首案头,甘于寂寞的工作生活时间建设了出版这一特殊的产业,在这些出版从业人员当中,编辑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群,他们是内容的质量监督者,因此,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政治素养、专业理论知识和专门技能;必须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补充和更新相关学术领域内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接受“再教育”。

继续教育是所有学术团体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规程而成立的各级编辑专业学术团体,根据我国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事业发展的需要,利用自身“知识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不同形式、时间长短不一的训练班、进修班、专题研究班、研讨会等继续教育活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有关经验,编辑出版了一批有关编辑专业的教科书、讲义和参考资料,在充实我国高等学校编辑出版专业教学内容、学科建设,提高期刊编辑人员的理论水平、操作新设备的技能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的深入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光盘技术、数据库和通讯技术等高新信息技术在各个知识领域内的广泛应用,不管是在图书情报界,还是在编辑出版领域,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许多原本熟悉的东西正在成为过去,而更多新的陌生的知识和技术相继迎面涌来。因此,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学习和推广新的技术和设备,转变传统观念,探索创造新的管理经营模式,从而逐步强化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便迫在眉睫。加强全方位的继续教育工作,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更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充分发挥学术团体在编辑专业人员继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审时度势,扬长补短,充分发挥学术团体在编辑专业人员继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在许多方面要与国际接轨,因此,包括编辑工作在内的一切智力劳动的工作内容、技术手段和经营管理体制等都将发生相应的巨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广大编辑人员以往的知识和技能相对日益老化,难以得心应手,加之编辑这一职业所固有的一些特点及弱点,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经济、技术上的压力便日感沉重。因此,必须转变观念。而要转变观念至少要有两个条件:(l)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2)对于本行业所处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必须有较全面的认识与理解。要具备上述条件,就必须认真补充和更新原有知识,否则,在竞争日益尖锐、效益决定生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且不说哪一个编辑,哪一个编辑部,就是整个行业,也许说不定哪一天会被一个更新的行业所替代或兼并。在这方面,学会在组织专业继续教育方面,负有重大的义务和责任,可以而且应该凭借自己的横向联系广泛,学科齐全、人才济济之优势,组织各个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专业背景的编辑人员本着“全员、定向、循环”的原则,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教育活动。

随着媒体编辑工作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与全面的升级换代,对从事媒体工作的编辑人员的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继续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和知识传播方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有的国家还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保证。我国在这方面与之相比虽有不小差距,但近几年国家也相继出台了许多重要的规定和要求,如国家教委等六部委发布的《关于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等文件,对我国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的学历作了硬性规定,而广播电视行业协会对电视编辑人员的继续教育也有一些新的规定与要求。“人不可以不学,犹鱼之不可以无水。”社会不断发展,学习永无比境。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是时代对每一个人的要求,更是对媒体编辑人员的要求。根据编辑工作的特点,在进行编辑人员的继续教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结合工作实际

编辑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具备高操作性的一门职业,强化对编辑工作人员继续教育是保障其时代视野与工作技能的重要方式,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与“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基于分析其现状的前提下,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其综合素质。

(二)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

媒体是社会变迁、时代发展、时事动态、新鲜事物等的记录者,亦是社会大众乃至世界人民了解我们的窗口,担负着资讯传播、对外宣传、对内教育等重担。因此,作为媒体的编辑人员,除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外,一定要具备迅速捕捉社会前沿热点信息问题的能力。为此,媒体编辑人员的继续教育要紧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尽可能多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及其在学科、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进而从中总结出具备社会影响力或学术研究性的选题,以提升整个作品的价值。

(三)紧跟信息技术发展前沿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新事物每时每刻尽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呈现,我们唯有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才能不断提升自我,紧跟时代的步伐。因此,在对媒体编辑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时,一定要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和方向,瞄准社会上的一些新信息、新观念、新技术,争取了解最前沿的信息技术手段,做到“杂”中求精。

媒体编辑人员覆盖层面较广,不仅有一线采编人员,还有中高层的管理人员,因层级的差异决定在培训管理内容与方向必然存在差异,需要做到有针对性。例如,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与方向在于视野的拓展、知识机构的延伸、组织管理能力的提升等;对于业务骨干,其培训和学习的重点应是学科专业知识和编辑业务的协调发展;对于一般编辑人员,其继续教育的重点应是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培训。目前,编辑人员继续教育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完成。

(一)在职学历教育

一方面,国家对于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硬性规定,尤其是学历不达标或技能不足者,媒体单位必须充分掌握实际情况;另一方面,相关培训计划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培训要兼顾编辑人员的实际情况,采用“不脱产”的形式以保证编辑人员的家庭生活不会受到较大影响,可使之在原岗位上以实践和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达到岗位需求。

(二)脱产学习

脱产学习方式由来已久,在事业单位以及公务员队伍管理之中运用相对较广,主要是针对学历层次不足或欲继续提升者而设置的。因为要脱离生产,该模式不太适合普遍企业

而且员工亦不愿意接受。一方面是由于各个单位都是“一个萝一个坑”,一旦员工离岗,要再回到原来的岗位就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大多数参加培训的人员都已成家,要脱产学习存在许多实际困难。但是从提高编辑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来说,这是最根本也是最彻底的一条路。

(三)专题技能培训

一般而言,当今职场人士大都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经过大学期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但步入职场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与职业对其要求越来越高。为此,结合编辑人员的特性以及网络环境的新要求,制定短期培训或专题培训或行业精英经验分享会等形式的培训,更利于编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尽快跟上时代步伐。

(四)对比实践学习

因新闻媒体内容涉及面较广而且社会影响较大,通常情况下,节目或新闻均需通过相关专家或领导的审核之后方可对外发布。为此,编辑人员即可结合不同专家或领导给出的意见再次审视自己的作品,以对比分析专家或领导的关注点以及给出意见的方向等,进而基于自己的分析以强化自我学习,不断拓展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信息化时代与网络的高普及率提升了信息的传播效率,拓宽了传播的渠道,对于编辑人员而言亦是巨大的挑战。传统的编辑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速度与需求,传统的编辑人员若不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从在职教育、脱产学习、专题培训、对比实践学习等方式以不断更新自我知识储备并提升工作技能,必然会被社会淘汰,也即强化自我学习以提升综合素质是应对时代发展的唯一良策。


作者:杨霄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