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李易娥——论“互联网”时代出版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

作者:李易娥   2017年09月27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李易娥 北京印刷学院 学生

摘要:“互联网+”时代,要求出版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目前出版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在许多方面还存在问题,比如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少,业务素质不高。要解决出版从业人员素质上的缺陷,应加大继续教育的力度,使出版从业人员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并且具有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力求成为高素质、复合型的出版人才。

关键字:“互联网+”时代;出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

广义的出版不单单指图书的出版,还包括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等,“互联网+”时代,对出版从业人员的要求不仅仅是编辑、审核、校对这些传统的工作,更多的是对新媒体的运用,所以在对出版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势在必行。

一、出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

(一)起步晚、发展慢

我国1995年才由人事部制定了《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地方也相继出台了地方性的《继续教育条例》。二十多年来,继续教育工作逐渐步入轨道。然而,目前许多民营出版企业的继续教育发展并不理想。

首先,由于继续教育需要投入的成本较多,无论时间、金钱还是精力,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规模较小的出版企业自身的生存都有很大的问题,就更谈不上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了。其次,因为继续教育的效果不立竿见影,其效益的实现往往需要较长时间,不能引起领导者的重视;再次,对继续教育的成果也没有统一的评价体系,很多继续教育流于形式,颁发的结业“证书”名不副实。

(二)考核机制不完善

2007年12月26日通过、2008年6月1日起施行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在图书、非新闻性期刊、音像、电子、网络出版单位内承担内容加工整理、装帧和版式设计等工作的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以及在报纸、新闻性期刊出版单位从事校对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应按照规定参加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具体内容,由新闻出版总署另行规定。目前,我国出版企业人才继续教育的是围绕出版业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初级、中级、高级)来展开的,但是版人才的要求却不仅仅在于此。一个好的出版人才往往是各方面全面发展的,而出版企业的管理层,除了需要较强的业务水平外,还应该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

2010年颁布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要求:“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72小时。其中,接受新闻出版总署当年规定内容的面授形式继续教育不少于24小时。其余48小时可自愿选择参加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认可的继续教育形式。”但往往因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没有严格的考核机制,72小时的继续教育时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没有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

(三)缺乏权威教材

根据《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要求:“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指导加强教材建设,逐步形成教材体系,以适应不同层次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需要。教材开发、编写遵循一纲多本原则,提倡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教材开发社会化,鼓励业内有能力的部门和单位按照统一的继续教育大纲,参与开发、编写继续教育教材。”然而事实上,出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较为随意,没有统一的教育教学大纲,也没有权威的教材,授课全凭专家自己准备。

二、完善出版专业人才继续教育的建议

出版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要针对成人学习的特点来设计培训内容和形式,要具有针对性、实用性,贴近出版产业实际,真正地为出版从业人员发展着想。在“互联网+”时代,培训内容除了传统的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外,还需要特别增加网络技术、数据库应用、“互联网+”出版、数字出版以及版权保护等新内容。

(一)创新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各级承担出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机构,要督促授课教师及时更新继续教育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与时俱进的培训。各个出版机构要加强继续教育政策的落实,用多元化的方式实现继续教育,引领出版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观。此外,在技术加速更新越来越快、行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文化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的“互联网+”时代,现有的以继续教育培训形式是无法满足行业需求。出版业的发展需要新的出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形式。可以是专业培训机构组织,也可以是自我教育。在授课形式方面,除了面对面的讲授外,可以展开讨论、参观、合作交流等,还可以利用远程技术,开展网络教育。

可以是社会实践,也可以是参加科研活动发表学术论文。在培训过程中,可采取“研究和培训一体化”的思想,将出版从业人员关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课题化,让出版从业人员带着问题、带着思考,真正参与全程培训。

(二)重视英语能力的培训

众所周知,英语是通用的国际语言,出版从业人员的英语水平不足,会严重影响到中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在“互联网+”时代,数字出版蓬勃发展,但是数字出版源于国外,国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水平等均领先于国内,出版从业人员拥有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才能更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外发展动向,才能更好地发挥传播交流功能。

(三)完善从业人员发展制度

完善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将继续教育作为硬性考核指标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一要将出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与人才选拔、职称认定、晋升、流动等挂钩。继续教育是出版从业人员应享的待遇,也是出版机构应尽的职责。这样才能调动出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促使出版机构重视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与职业发展。

(四)引入竞争机制

目前,出版业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大部分的出版机构已经完成转企改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出版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也应当顺应这个趋势,打破目前主要由由政府和大型出版集团主导的继续教育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出版行业协会、高校、出版科研机构及大型出版集团要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研讨班和进修班,优化继续教育资源,开拓继续教育市场,实现继续教育的多元化。

(五)推进继续教育大纲、教材建设

起步阶段,应先由政府主导,出版行业协会、高校、出版科研机构、部分大型出版集团参与,共同研究编写适合当下形式的继续教育大纲,再结合案例编写通用教材。各出版单位、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适用的继续教育教材,有针对性地进行继续教育,从而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

三、结语

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的全面普及,出版行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发展、新趋势、新问题,出版从业人员通过接受继续教育来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需求和挑战。

出版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各方的努力。“互联网+”时代下,需要培养出来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出版人。“互联网+”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在“互联网+”时代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所以,出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势在必行。

继续教育问题不应该成为出版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负担。对出版机构而言,培养人才是义务;对从业人员而论,接受继续教育是一种权利。出版机构与从业人员双方都应该提高意识,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出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应该成为出版机构和从业人员自觉的学习行动。

“落后就要挨打”这一理念即使到了“互联网+”时代也没有过时,反而体现得更淋漓尽致,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的人,很容易就会被社会给淘汰。所以,从观念出发,通过接触和了解真实的社会,不至于故步自封,通过继续教育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出版业和出版人才的共同成长。


作者:李易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